《论语》五则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论语》五则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论语〉五则》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论语》五则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这部分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古代经典学生没有相应的积累,也缺乏学习古代经典的兴趣,平日里学校虽举行过《论语》诵读比赛,但学生选取的大都是简短易记、耳熟能详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应重点放在提高兴趣和课堂效率、指导诵读、品味意蕴、背诵积累上。
教材分析 《<论语>五则》是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教学板块“古典诗文诵读2”第一课,本单元训练要求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着重品味其语言,体会其意蕴;感悟文中包含的哲理,学习古人传递的智慧。《<论语>五则》所选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好读,容易理解,较详细的注释和翻译,更有助于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文中包含的真理,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悟文中包含的真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析法、启发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1分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传承。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和学习其中的五则。 听讲。 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2分钟)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读lún yǔ)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结合学过的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知识识记。 了解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輗(ní)軏(yuè)2.教师讲解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然后教师领读一遍课文。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遍。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要求对着课下“注释”和“译意”。5.分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教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6.教师小结小组讨论情况,解答有关共性疑问。 听读,正音,朗读。对两个字多读几遍,正确书写2遍;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自主学习。发表见解,解答问题。 整体感知,正确朗读,了解大意,培养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精读课文,品味意蕴(15分钟) 1.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巡回走动,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督促学习懈怠者)。 ①孔子的这五则语录,前四则是有关学习和修养方面的论述,最后一则是有关工作方面的论述。读一读,说说每一则所表达的主要意思。②第一、二两则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说,有什么好处? ③第四则中,孔子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起什么作用?④你怎样理解“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与“好学”的关系? 2.师生分析明确:①第一则:说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对义、利的抉择; 第二则:说明君子与小人的用心不同; 第三则:说明君子无求与所求; 第四则:说明“信”乃人的立身处世之本; 第五则:说明工匠“善其事”的前提条件是“利其器”。②对比是为了把事理说得更鲜明、更透彻。这两则分别从对于义与利的不同抉择、对于他人的不同用心方面进行对比,让人们把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内在道德修养看得更清楚。对比的用意还在于教我们怎样学做君子。③联系生活事例,使人更容易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知也”的道理,更明白“信”对于人的重要性,且在表达上也更形象、生动。④一般来说,好学的人不会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懒惰而又夸夸其谈的人,不可能是好学者。 针对每个问题思考分析:1.独立思考,分析解答。2.小组讨论,互作补充、纠正。3.代表发言。 深入探究课文,感悟文中包含的道理;培养勤于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反思(5分钟)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多加以肯定,以增加其信心。)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对问题思考,分列要点,后各抒己见。 加深理解,体验反思。
六、教师小结(1分钟)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学习,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听讲,思考。 加深理解,增强学习动力。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并默写这五则语录。2.再读几则语录,并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加以背诵。①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⑤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后背诵默写,并朗读记忆补充语录。 丰富积累,延伸拓展。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论语》五则学 一、君子喻义,小人喻利习 二、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修 三、君子无求,又有所求养 四、“信”,立身处世之本工作 — 五、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