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课件(7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课件(73张PPT)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地理 ( 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 口 与 地 理 环 境
第三节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结合区域案例,归纳并解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考情分析:
人口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口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人口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重要的考点,属于高频考点。
考核内容上:
1、侧重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
2、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和对策。
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目前已经是三孩)。
目前高考侧重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11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S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1.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受空间、食物和其他条件影响,进而影响到鱼数量。使鱼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2.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影响。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11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S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3.议一议,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导致本地区的资源短缺,还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影响生活质量,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崩溃。
CONTENTS
01
AIR COMPOSITION.
… …
人口增长
02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atmosphere.
… …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03
AIR COMPOSITION.
… …
人口合理容量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出现负增长。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今天的80亿,仅用11年零半个月,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增长
——AIR COMPOSITION.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工业革命前:增长比较缓慢
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工业革命
农业革命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农业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有所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口增长速度 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口迅猛增长
20世纪
70年代
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生育观念的转变,速度有所放缓
“J”形曲线
3.人口增长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
医疗卫生
科技进步
政治制度
环境条件
文化教育
社会经济
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最大值
最小值
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
0
人口正增长
人口负增长
4.人口增长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结论:自然增长率是增长速度的变化,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不代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数量一定增加。下降到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0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迁入率—迁出率=机械增长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深圳从小渔村到人口千万的大城市,人口迁入起决定作用。
(2023·河南·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②~⑤中,甲城市人口数量最少的时期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在②~⑤中,乙地区人口数量最少的时期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023·高一课时练习)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
A.2008 B.2010
C.2012 D.2014
4.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外来劳动力转移到其它省(市)
B.外来人口增多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旅游业发展迅速
5.人口增长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特点
原因
变化 趋势
增长缓慢,甚至有些国家负增长
增长很快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制度。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
数量
变化
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或停滞
人口负增长
人口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
≥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
10%
≥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
7%
2022年我国分别占比为19.8%、14.9%
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影响
措施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儿童比重较大
①劳动力短缺
②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③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④老年人生活孤单
⑤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
社会: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人们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
经济:物质财富累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生态: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活动:
  1. 读图 1-13,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 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导致自然增长率升高。
活动2:我国历次人口普查
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并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人口普查 次数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 年)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 年)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 年)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 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
人口 总量 / 亿
人口 出生率 / %
人口 死亡率 / %
人口自然 增长率 / %
5.944 6.946 10.082 11.337 12.426 13.397
3.7 3.934 2.228 2.106 1.403 1.19
1.4 1.156 0.66 0.667 0.645 0.71
2.3 2.778 1.568 1.439 0.758 0.47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中国进入了低出生率时期。
活动2:我国历次人口普查
人口能无限增长吗?
不会,因为资源环境具有限制性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AIR COMPOSITION.

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1、自然资源概念:
2、属性:
自然属性、经济属性
3、分类: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程度提高,增加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煤、石油、稀有金属
狩猎采集社会
农业
社会
工业
社会
燧石、树木、鱼、兽、果等
金属、耕地、木材
河流、风能、海洋等
半岛体材料、遗传基因等
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4、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数量庞大、与日俱增的人口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产生更严峻的生态环境影响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充分感受到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带来的问题
(1)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世界人口
急剧增长
人均土地拥有量
大幅度下降,使
土地承受着越来
越大的压力
人类对土地的不
合理利用,使用
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面积正在显著
缩小
人类生存的空
间越来越小
(2)矿产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口增加
科技发展
人类的
需求量
不断
增加
矿产资源
大量消耗
某些重要矿产
资源正在迅速
减少甚至趋于
枯竭
(3)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能直
接利用的
淡水资源
所占比重
很小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
淡水资源短缺,
正日益严重地
困扰着人类
对淡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
愈演愈烈的
水体污染
02
(4)森林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毁坏大面积森林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沙化加快
大气污染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ty
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都在不断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你还记得自然资源的概念吗?说一说。
【参考答案】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2)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程度提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一些过去没有列入资源范畴的物质,将来可以被广泛利用,增加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虽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但终究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科技进步只能增加资源的可采量。
ty
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都在不断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3)议一议,人类社会是否会因资源的短缺而面临崩溃?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会。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面临崩减。
观点二:不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不断丰富、改善。可通过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2019中图版
自主探究
下图反映了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试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农业、化肥用量加大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土壤污染加剧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土壤土地肥力下降
粮食产量下降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含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根据图中曲线的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
C.2010-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模式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A
D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回答(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回答(1)~(3)题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回答(1)~(3)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人口合理容量
——AIR COMPOSITION.

三、人口合理容量
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相当严峻,但“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的增长
那么,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
1、人口容量
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2、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三、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木桶”效应(“短板”效应)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假如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类社会早期,人口很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数量激增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最终降到新的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之下,才会慢慢恢复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如果人口激增大大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便会引起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进而引发饥荒,社会秩序崩溃。
饥荒
疾病
污染
资源枯竭
最终人口会骤降,被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更少,形成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二)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1、资源丰富程度: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因此,某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那一种自然资源。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决定)因素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正相关
北京(2015—2019年)共收水52亿立方米,缓解北京城区73.3%的用水问题。
淡水资源的增加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
2、经济发达程度
科技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3、科技水平
新加坡陆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水资源严重不足,但人口密度超过7000人/平方千米。通过从其他国家调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4、地区开放程度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低,两者呈负相关。
生活消费水平越高
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消耗食物资源数量越多
5、生活消费水平
资 源
正相关
负相关
科 技
经 济
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2019中图版
知识小结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三)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家提出了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意义)
虚数
2.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人口合理容量
3.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不同
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合理容量也是不相同
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合理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项目 项目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内涵
意义
数量
共同点 共同点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生存

发展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影响因素:
2019中图版
人口合理容量
互动探究
(三)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教材21—22页,活动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试说明理由。
ty
2.阅读下列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相多数人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昧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环境问题
人口老龄化
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面临困难
把人口控制在
人口合理容量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国际合作
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
建立公平秩序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
2019中图版
人口容量
自主探究
问题: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意识,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
(2)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
2019中图版
人口容量
自主探究
ty
2.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ty
2.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2)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原因: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有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
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国土面积约为724.4 km2,总人口约为564万。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
C.土地和水资源 D.人均消费水平
2.新加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其周边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通便利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均消费水平低
C
B
2019中图版
人口容量
练习
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省级行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B
C
2019中图版
人口容量
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