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容量》课件(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容量》课件(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11 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 S 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由于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限制,导致出生率与死亡率达到动态平衡,鱼的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
人口容量
第一章 第三节
2.1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
1.简单了解世界以及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2.结合实例,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影响。
3.通过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01
人口增长
读图,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
工业革命前:
增长缓慢
工业革命后:
增长迅速
现代文明时期:
爆炸式增长
不断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工业革命
农业革命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农业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有所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国迅速提高,人口增长速度 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口迅猛增长
20世纪
70年代
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生育观念的转变
人口增长时间差异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自然增长率升高。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10亿
1830
20亿
1930
30亿
1960
40亿
1974
50亿
1987
60亿
1999
70亿
2011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根本影响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活动
自然增长率
01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 x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不变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减少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总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
01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 x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小于0,人口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少;
最大值
最小值
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
0
人口正增长
人口负增长
机械增长率
01
机械
增长率
-
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增加
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不变
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减少
迁入率
迁出率
=
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政治制度、人口政策战争
经济基础
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
自然灾害
生物学规律
社会因素
正相关→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负相关
负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均衡的
自然增长率>1% (10)属于高增长率。中国自然增长率约为0.56% ,属于低增长。
从大洲来看: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其中俄罗斯和德国出现负增长。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特点
原因
变化 趋势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制度。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
几十年内人口数量将趋于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及原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问题和影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影响
措施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儿童比重较大
①劳动力短缺
②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
③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
④老年人生活孤单,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⑤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
社会: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人们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低
经济:物质财富累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生态:产生持久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2. 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并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曲线图。
5.944 6.946 10.082 11.337 12.426 13.397
3.7 3.934 2.228 2.106 1.403 1.19
1.4 1.156 0.66 0.667 0.645 0.71
2.3 2.778 1.568 1.439 0.758 0.479
活动
活动
02
资源环境限制性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 S 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1. 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2.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概念:
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
尽管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已得到不断丰富、改善,但是自然资源在一个时期终究是有限的。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1、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世界人口
急剧增长
人均土地拥有量
大幅度下降,使
土地承受着越来
越大的压力
人类对土地的不
合理利用,使用
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面积正在显著
缩小
人类生存的空
间越来越小
人口增加
科技发展
人类的
需求量
不断
增加
矿产资源
大量消耗
某些重要矿产
资源正在迅速
减少甚至趋于
枯竭
2、矿产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3、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能直
接利用的
淡水资源
所占比重
很小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
淡水资源短缺,
正日益严重地
困扰着人类
对淡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
愈演愈烈的
水体污染
4、森林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毁坏大面积森林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沙化加快
大气污染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03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和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决定
思考:1、对于底面积一定,桶壁木板长短不一的木桶来说,这个桶能盛多少水是决定于什么。
2、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解释了什么道理。
如果把环境人口容量看成是一个木桶,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人口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总结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乐观者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问题QUESTION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
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家提出了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
不确定性
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会发生变化。
相对确定的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相对稳定 。
人口合理容量的三个特点
一是临界性
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二是相对性
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合理容量也是不相同的。
三是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合理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发展水平高可开发更多新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高往往意味着财政充沛,该地可以通过进口资源来弥补本地的劣势。
我国在建国之初和现在,哪个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对外获取资源的途径越多,能养活的人口就越多,
如日本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非常短缺,为什么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社会产值或社会财富也随之增高,养活的人口数量自然就降低
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印度还能容纳如此数量的人口吗?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高,对于生态的破坏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高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资源越贫乏,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总结
制定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研究人口容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最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
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
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民展战略
国际合作
建立公平秩序
Maintain reasonable population capacity
人地协调发展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自然村落,平均海拔 380 米,面积不足 16 平方千米。占里创造了两项令人惊叹的奇迹:一是这里人口长期保持在700 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二是自清代中叶以来,这里无刑事案件发生。相传,占里先民居于广西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后因战乱和饥荒,迁徙至这里。到了清代中叶,人口增多,人均拥有的田地日渐减少,森林砍伐量剧增,族人械斗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立下寨规:全寨不能超过 160 户,人口总数不能超过 700 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从此,占里的人口得到控制,治安也稳定了,这个寨规也随之被当作一种规矩沿袭下来,形成了占里人独有的生育习俗。
活动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面积小,资源不足,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是为了减轻人口过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活动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1)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活动
(1)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
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
原因:
·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
·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
·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
·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
活动
(2)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
总结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