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课件(7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课件(72张PPT)

资源简介

(共72张PPT)
人口容量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三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说明衡量世界人口增长的指标。(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说明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辨析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人地协调观)
1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2
目录
目标一 人口增长
目标二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目标三 人口合理容量
2019年末
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达到
1,400,050,000人
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
70亿
世界70亿宝宝——菲律宾丹妮卡·卡马乔
截至2022年11月15日
地球人口突破80亿
一、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
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并且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
人口增长
把历史上各大时期的人口数量放到坐标图上来表示,可以得到这样一条曲线
(1) 世界人口变化曲线像什么字母?
(2)曲线陡缓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关系?
曲线越陡,表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3)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工业革命前 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工业革命后 人口迅速增长
目前 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J型曲线
工业革命
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条件
(1)民勤绿洲,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曾经拥有1200多条大小泉沟、140平方公里的自然湖面;如今整个民勤绿洲再无天然地表来水、地下水枯竭恶化、数十万亩沙枣林枯死、3.5万人背井离乡; 原有400多人口的字云村,全村也仅剩下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聂云山和孙女聂海燕。后来孙女出嫁到了县城,老人一个人住在村里,2006年去世,现在字云村一户人家都没了。
阅读材料,判断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影响因素
(2)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出生人数明显降低。
社会经济发达程度
(3)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生率就越低。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文化教育
(4)袁隆平与水稻
第一期----亩产700公斤
第二期----亩产800公斤
第三期----亩产900公斤
2017年,袁隆平曾在山东开展海水稻栽培试验,创下海水稻亩产500公斤的世界新纪录。
2018年10月10日,在新疆喀什地区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海水稻”首茬开镰,实际产量为549.63公斤。
科技进步
医疗卫生
我今年70多岁了,我有兄妹6个,在我们村里和我差不多年纪有的有兄妹10个呢,他的妈妈被称为“妇女标兵”。
我是1975年出生的,在我们那时有兄妹三四个是正常的。
1998年妈妈生的我,我们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看看我的表弟比我小10岁,就有个小妹妹,好羡慕呀。
我是2008年出生的,开始我也是一个人,好孤单。但是2016年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
政治制度
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
医疗卫生
科技进步
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指标
人口增长
人口机械
增长
人口自然
增长
自然增长率
01
自然
增长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自然增长率<0
出生率
死亡率
=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00%
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总人口数
人口增加
人口不变
人口减少
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最大值
最小值
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
0
人口正增长
人口负增长
注意: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少
机械增长率
01
机械
增长率
-
人口机械增长率>0 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0 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迁入率
迁出率
=
迁入率=迁入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迁出率=迁出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 —
年内迁出人口数
总人口数
x
100%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普查次数 第一次 人口普查 (1953年) 第三次 人口普查 (1982年) 第四次 人口普查 (1990年) 第五次 人口普查 (2000年) 第六次 人口普查 (2010年) 第七次
人口普查
(2020年)
人口总量/亿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活动探究
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完成上表,并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曲线图
2023年末2024年初,常住人口140967万人,城镇化率66.16%,城镇人口93267万人,乡村人口47700万人,男性72032万人,女性68935万人。16-59岁86481万人,60岁以上29697万人,65岁以上21676万人。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出生率6.39‰,死亡率7.87‰,自然增长率-1.4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减少208万人
2022年末2023年初,常住人口141175万人,城镇人口92071万人,乡村人口49104万人,男性72206万人,女性68969万人。16-59岁87556万人,60岁以上28004万人,65岁以上20978万人。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出生率6.77‰,死亡率7.37‰,自然增长率-0.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报》。——减少85万人
2021年末2022年初,常住人口141260万人,城镇人口91425万人,乡村人口49835万人,男性72311万人,女性68949万人。0-15岁26302万人,16-59岁88222万人,60岁以上26736万人,65岁以上20056万人。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出生率7.52‰,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0.3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公报2021年》。——增加48万人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 r 形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中世纪
C .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
D .历史上,人口增长一直很慢
2、影响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根本因素是
A .宗教信仰 B .自然灾害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人口政策
01
C
C
C
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4.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及针对措施
发展中国家:
(1)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产生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大量劳动力;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3)影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4)措施: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②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
(1)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
(2)产生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
(4)措施:
①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推迟退休年龄。
人口基数大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
问题
对策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
转变生育观念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等
人口老龄化
≥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
10%
≥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
7%
老龄化
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4%,已属于“深度老龄化”
2001年
2013年
2016年
2021年
1978年
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独生子女
双独
二孩
单独
二孩
全面二孩
全面三孩
二、资源环境限制性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英文字母“S”形,故称 S 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受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1. 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池塘生态系统中,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量是有限的,这会影响到鱼的数量。受限制因素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 限制性原因
煤、石油、稀有金属
狩猎采集社会
农业
社会
工业
社会
燧石、树木、鱼、兽、果等
金属、耕地、木材
河流、风能、海洋等
半导体材料、遗传基因等
①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②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逐步增加。
2. 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人地关系失调
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
植被破坏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大气、水环境恶化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导致
引发
限制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3.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迅速对资源需求增大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大
自然资源供应不足
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状:
尽管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已得到不断丰富、改善,但是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过程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措施: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可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其中,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而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化石能源
自然资源
活动探究
图反映了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
试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
到底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
A
资源环境承载力
Bear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P-growth and C-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假设情景-A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数量
时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控制
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P-growth and C-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假设情景-B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人口数量
时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激增
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饥荒
疾病
污染
资源枯竭
结论: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Air
假设在中国……
粮食可供16亿人
淡水可供19亿人
空气可供120亿人
能源可供18亿人
其它矿产可供21亿人
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容纳的人口数:16亿
中国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木桶效应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
到底适合养活好多少人呢
人口合理容量

活动探究



我国崇明岛面积只有1083平方千米,但如果把世界上现有人口都放在岛上,居然人人都可以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均为1 2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议一议,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并不大,为什么生存空间却需要非常大呢
相比于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人类的生存空间要大得多,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资源。
人口合理容量
1. 相关概念
(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最高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调的是生存;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的是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最高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最高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强 调 点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力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承载量最小的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临界性
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相对性
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同。
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
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口战略
阅读
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对日本未来发展的影响
  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人口越少越好,例如,日本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日本人口生育率明显降低:1947年每对夫妇平均生育4.54人,1957年下降到2.04人。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生育率一度上升,但1970年后又持续回落,近几年已降到1.4人左右。倘若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到22世纪之初,日本人口将减少2/3,即从目前的1.27亿下降到4500万。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密切相关。2016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新的世界各国平均寿命统计数据,日本以男女平均83.7岁的高值连续第23次排名第一。通常来说,国民长寿意味着该国医疗卫生、社会福祉状况优越,但也意味着社会老龄化趋势严重。在日本人口中,约3392万是65岁以上人群,老龄率达26.7%。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评定标准,超过14%是“老龄社会”,21%以上则定义为“超老龄社会”。2025年前后,日本老龄率将超过30%,2060年很可能突破40%。日本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给日本的未来发展投下阴影。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试说明理由。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学者对全球人口容量进行了估算,但他们估算的结果大相径庭
多数人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昧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01自然资源环境
影响和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
自然资源状况—正相关
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决定)因素
02经济科技发展水平
影响和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国土面积2/3被沙漠覆盖,淡水资源极度短缺。借助海水淡化技术,以色列水资源危机得到缓解,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大提升。
以色列农业概况
国土面积 1.49万平方千米,2/3的土地为沙漠和山地
年降水量 约200毫米
人均水资源 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 41万公顷,人均1亩地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高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03地区开放程度
影响和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日本多山地、土地资源匮乏
例如,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
04 人均消费水平
影响和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若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条件相同,以下哪种消费方式承载的人口数最多?
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
  阅读教材24页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2)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1)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原因: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有制约作用。
(2)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
导 练
我国黑河—腾冲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提高科技水平 B.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扩大耕地面积 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课时作业
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
A.热量、水资源丰富
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省级行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9.推断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B
A
课堂训练
academic training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2011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计划到2020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广州统计局披露,自2015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四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广州提出的“1500万”的人口控制线,“150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 .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11、针对广州市目前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移民 B . 限制消费,提高人口容量
C. 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 推迟退休,缓解老龄化问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下列各题。
1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3.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效应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D
D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下图为“三种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人口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从优到劣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①③②
15.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区域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临界性
B
D
导 思
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大,塔里木盆地南部最小。
1.[综合思维]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原因。
答案 水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2.[人地协调观]说明为增大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防治土地沙漠化;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发展交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发展经济。
3.[地理实践力]新疆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增长”,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观点提供依据。
答案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密度,如果人口密度超过该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且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因此该地区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
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三角坐标图
左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1. 图中 3 比 1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8% B. 约低8%
C. 约高20% D. 约低20%
2. 图中1234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1 B. 2 C. 3 D.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