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第二课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2019)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第二课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2
太阳
THE SUN
1.太阳的基本概况
2.太阳辐射
3.太阳活动
【自主学习】二、太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关于“太阳”的相关知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太阳为什么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分布?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及其特征?
5.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自主学习】二、太阳
1.太阳为什么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土星
海王星
【自主学习】二、太阳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分布?
【自主学习】二、太阳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土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结构特征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其中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2)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八颗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
【自主学习】二、太阳
①组成物质: 炽热的气体
②主要成分:氢,氦
③表面温度:约6000K
④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⑤质量占比: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的基本概况
【自主学习】二、太阳
1.太阳基本概况
2.太阳辐射基本概况
(1)辐射:是指可见光、紫外线以及其他形式的电磁波在太空中传输能量的方式。所有绝对温度在零度以上的物质都会发出辐射。物质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的波长越短。
(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大小可分为 、 和 三部分。
(4)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的 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其波长范围介于 微米之间,因此太阳辐射被称为 。
(5)太阳辐射能特点: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较短
可见光
0.4—0.76
短波辐射
丰富、廉价、清洁、可再生、分散、不稳定。
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全球年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
【问题探究】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读图,分析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说出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的时间分布特征?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3)读图,说出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最贫乏区分别在哪?
①总体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西北多、东南少(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极值中心:高值中心: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四川盆地
【问题探究】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4)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的原因?
①纬度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③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5)分析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少的原因?
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
②云雾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③阴天多,日照时间短
①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②昼长因素:
在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
③地势因素:
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发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强
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
④天气状况:
晴天,云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量多
【知识拓展】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学习】二、太阳
注意:有三种特殊能源的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1)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2)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3)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1.试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此后又逐渐减小。
【活动探究】
太阳辐射强度与天气的阴睛状况等因素有关。第二天可能是云层较厚,反射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
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自主学习】二、太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关于“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
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的部分,从里到外分为三个圈层: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①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②色球层: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
【自主学习】二、太阳
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现象较多,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太阳风。
0 1
Sunspot.
… …
0 2
Solar flares.
… …
0 3
Solar Prominences.
… …
注意: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耀斑、日珥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自主学习】二、太阳
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
太阳黑子的寿命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个小时,少数长的可超过一年
波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暗黑斑点
以太阳射电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量
活动周期为11年,和黑子活动相关
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耀斑:在色球层的某些区域,会出现短时间内突然增亮的现象。
日珥是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全食时,可用肉眼观测到
太阳风:在太阳的日冕层,强烈的高温使得太阳大气中的高能带电粒子向宇宙空间抛去。
【问题探究】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②表现不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
①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都约为11年;
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
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①干扰无线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磁暴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极光现象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④自然灾害
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自主学习】二、太阳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三个注意事项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在白天较强。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3)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自主学习】二、太阳
【活动探究】
读图1-1-16,比较太阳黑子相对数与三个地区降水量关系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70°N~80°N,157°W~81°E区域内,降水量随着黑子数量的增多而增加,呈现正相关的特点
60°N~70°N,166°W~41°E区域内则为负相关
50°N~60°N,177°W~150°E区域内,1915年前为负相关,之后为正相关
三个地区降水量关系的差异
这些地区的降水量与太阳活动存在联系,体现了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归纳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