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应用。2. 运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的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明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举例说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创设情境】、《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主先学】自主学习课本P18-20的相关内容,将本节的重难点对照学习目标自行圈画,并完成教辅资料上的基础知识填空。【合作探究】探究一 地震与地震波1.结合课本P19的知识窗内容,完成下面关于地震波的表格类型 纵波(P波) 横波(S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质点移动2.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试分析原因?探究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请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判断图中的AB两条线表示的地震波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了哪些明显变化?波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请在图中找出不连续面,并尝试在下图中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知识拓展】地壳组成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探究三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下图【知识拓展】岩石圈岩石圈: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发源地。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岩石圈包含地壳的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探究三 震源深度的判断材料:2020年4月20日,日本宫城县外海发生6.1级地震。日本气象厅称,这场强烈地震最初估计为7.2级,于当地时间5点39分在宫城县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震源深度约50千米,并发布了海啸波浪约一米的警告。思考: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请说明判断依据。【知识凝练】内部圈层 范围 主要特点地壳 莫霍面以上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地幔 上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呈固态,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源地。下地幔地核 外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内核探究四 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2.什么是大气圈?结合课本和第一节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大气圈对地球的主要作用?3.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分别指哪些?4.生物圈的组成部分?试着画出来。【自主构建】【方法提炼与知识积累】【巩固练习】完成教辅资料的探究题和练习题,订正并上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