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老妪》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9《老妪》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29 《老妪》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老妪》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基本理念是:“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为主线,立足学习主体,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形成,强调语文应用,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语文的感悟过程、能力形成和能力应用过程。本课选自外研版“基础模块”教材的小说单元。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文字较浅,阅读难度低;情节性强,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文章语言值得推敲琢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章内容有利于教师教学时结合民航服务专业,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语言,把握故事情节和作者情感变化过程。2.学习揣摩课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3.品味一定语境中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1.积累词汇和语言,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2.学习人物描写方法。3.品味一定语境中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4.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品味一定语境中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活动表演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1分钟) 同学们,明星有耀眼的光环让我们关注,伟人有非凡的成就令我们敬仰,家人有血缘的链接使我们关爱。而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是那么的不起眼,不被人重视,生活清苦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作家梁晓声的《老妪》这篇文章,关注一位老人。 听讲,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25分钟) (一)教师范读课文。(二)正音,把握字词。    老妪(yù) 跻(jī)身 招徕(lái) 睃(suō) 体恤(xù) 怜悯(mǐn) 佝(gōu)偻(lóu)猥(wěi )琐(suǒ) (教师板书这些词语,提醒学生正确书写,正确拼读,然后结合文本下面的注释理解这些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除黑板上的字词之外,谁还有补充?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三)朗读课文,理清情节和感情变化过程。任务:(多媒体显示)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抓住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2.思考回答:作者思想情绪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至3个代表复述,师生对其复述进行评价;思考问题的回答参考:由对老妪的同情而施舍,自己认为尊贵;到老妪“把两毛钱交还给我”,作者心中这时更多的是自责,自愧。表达的情感是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的同情。) 学生听读,提笔画出重点词语。读3遍,写3遍,然后同桌互相听写检查。学生举手发言,表述理由。1.学生放声朗读。2.自我思考梳理。3.分小组复述,讨论交流问题。4.代表复述,发言。 初步感知文本,积累词汇。根据中职生的特点,让他们行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筛选、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
三、品读探究:人物描写方法(17分钟) (一)提问:文中写到了几个人物?作者要表现的是谁?写其他人物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信息,明白“众星拱月”的道理。)(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文章对老妪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参考: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如“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动作描写:“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递给两毛钱……”;细节描写,如“袖着手”等。)(三)第9段写老妪,用的是什么人物 ( javascript:;" \t "_self )描写方法?结合全文思考,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肖像描写。以没有美感的外貌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四)小试牛刀:你一定见过摆地摊的老人,请描写他们的外貌特征。(提示: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沧桑。) 引导学生条分缕析,学会阅读分析方法。仿写尝试,学以致用,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肖像描写,落实应用能力培养。
四、检测,布置作业(2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检测练习:(当堂完成)1.从具体语境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跻身她们中间:置身。b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挑选;选择。c佯装没有算清小账:假装。d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形容十分严肃的样子。2.对第14段描写老叟的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起到衬托和加强老妪形象的作用。b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强调老年劳动者的尊贵人格不因性别而差异。c“绝无半点乞意”呼应前文“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突出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从全文内容看,作者旨在赞美老妪的人格,并无表示“不因性别而差异”之意,故B不正确。)(二)作业(自习课完成)1.带拼音抄写下列词语老妪 跻身 招徕 体恤 怜悯 佝偻猥琐 佯装 沙哑 睃2.课本剧编写与表演。对故事进行恰当改编,设计简单的场景和道具,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中要特别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细节。教师指导:剧本编写:每位同学都要动手编写。剧本人物突出老妪和“我”,遵循原有故事情节,不要求再有拓展。表演时间两分钟左右。组织演练:全班分四个小组,各有一位组长负责。第一步推选修改剧本:在自荐和互荐的基础上,选出可行剧本,并在此基础上,由一人执笔,进行修改定稿。第二步表演:推举一人做导演,其他同学均可参与意见。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表演,最后确定最佳表演人。要求小组表演者仔细揣摩人物,争取有最佳表现。 思考,答题利用自习课完成。编写,讨论,修改,排练。 1)检测巩固当堂学过内容。2)丰富学生语言积累。3)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训练学生语言应用和理解再现能力,深入理解文本,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老妪梁晓声老妪(yù) 跻(jī)身 主要人物 老妪 “我”招徕(lái) 睃(suō) 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体恤(xù) 怜悯(mǐn) 动作描写佝(gōu)偻(lóu) 细节描写猥(wěi )琐(suǒ)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表演展示(18分钟) (一)(课前课代表发放评价表,每人1份。要求学生公正评价,不能感情用事。)同学们,经过大家的精心策划和准备,课本剧展示现在开始。(抽签确定顺序)附评价表格:评价表1剧本评价剧本评价评价好一般较差一组 二组三组四组评价表2表演评价表演评价评价好一般较差一组 二组三组四组最佳演员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全场最佳演员课堂点评:(课代表收取评价表,迅速统计,当场公布结果)1.表演者代表自评。2.评委代表点评。3.教师点评。 顺次表演 1.创设情趣氛围,满足学生表演欲,提高自信和学习兴趣。2.欣赏评价中,使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培养评判意识和能力。3.加深文本内容理解和把握。
二、品读探究:品析人物,感悟人生(20分钟)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演都很不错,但老师觉得还是有所欠缺,有的同学也感觉到咱们的表演不完满,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我想通过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有所感悟。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那么这篇课文的人物是怎样的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探究如下问题:(多媒体展示)1.“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是出于什么目的 2.第4段“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我’,为什么“不平” 又为什么“体恤”和“怜悯” 3.老妪在公园门前苦等了两小时,说明老妪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4.你怎样理解“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的这句话 5.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实在是猥琐的……” 6.作者描写这位老妪,目的是什么 内容提示:1.为了获得自信和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2.因为“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因为老妪年老贫困,不善招徕,生意冷清。3.具有自甘清冷却人格高尚的品质。4.老人的所作所为出于本心,毫无功利目的,值得人们尊敬。教师点评:或许有人会说,相对于“我”的好心,老妪显得太较真了。为了两毛钱的找零,却站在门口吹了两个小时的冷风,代价过于高昂。这是我们的想法,但是对于老妪来说,那是她生存的法则和生存的原则:诚诚实实做生意,干干净净过生活。正是这种坚持,才让我们看到她身上所闪现的人性的光辉。我们看惯了小摊贩百般占便宜的行径,对她这种诚信做事的风格肃然起敬。5.自感猥琐,是自我严厉的解剖,是面对具有尊贵心灵的老妪的猥琐;而相对那些斤斤计较,以貌取人的人来说,则是高尚的。教师点评:我们总是被一种优越感包围着,尤其是那些更弱小并更辛苦的人前,会不自觉的生出一种所谓的“深切的同情”,并渴望去帮助她们,立足在好人边上,获得一种自慰。“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特意去老妪那里买了几个茶蛋,在明知可以找钱的情况下迅速离开。在体验生活的儿子面前,无疑扮演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形象。只是,这种自我满足的心情却在两个小时后轰然倒塌——老妪在寒风中苦苦等待“我”——为的竟然就是两毛零钱!在这皱巴巴的两毛钱前,“我”终于觉出自己近乎施舍的同情,实在是多余的。虽有些尴尬,但内心生出的更多的是敬意。6.是自我的一种解剖,对自己人生态度严厉的批评。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我们希望可以在不觉中给予她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同时,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虽然看上去她们比较弱小,但在她们弱小的身躯里,流动的是强大的意志,她们善良、正直、诚实、坚持。她们自食其力,诚信为人,需要的,只是尊重。 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互作补充、纠正。3.代表发言 1.探究文本主旨,感悟人生真谛,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并懂得如何尊重他人。2.培养勤于思考和合作探究习惯。
三、教师总结,学生反思 (7分钟) (一)教师:同学们,至此我们再反思我们的表演,当时的缺憾明白在哪里了吗?(学生七嘴八舌)表演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把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他(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出来。当然大家不是专业演员,表演至此,已经难能可贵,但希望大家再用心揣摩一下,怎样表演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现人物。(二)最佳演员阵容表演 听讲,讨论,总结,观赏表演。 加深对文本理解,把握主旨,提升认识。
四、布置作业。 1.修改剧本。2.背诵第四自然段和第十五自然段。3.完成课后“品读”题。 落实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语言积累。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老妪梁晓声老妪 : 自甘清冷 坚持 人格尊贵 需要的是尊重“我”: 体恤怜悯 近乎施舍 自感猥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