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史料了解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学会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训练历史思辨能力。
2.初步探究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原因,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 通过领略古人卓越政治智慧,感受中国文化一脉相传,体会以“天下兴”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树立赓续传统、复兴民族的理想信念。
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表格中各学派的具体情况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百家争鸣意义:
老子和《道德经》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著作
地位
楚国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李耳,字聃
春秋晚期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主张 思想
哲学
处世
政治
核心思想是“道”,“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
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安于柔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边塞居有善术者,其马无故入胡,众慰之。父曰:“此何讵不为福乎?”数月,马将胡骏马归,众贺之。父曰:“此何讵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子好骑,堕而折髀,众复慰之,父曰:“此何讵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
知识拓展
老子创造的道家与后世道教的联系
道家为道教提供了理论基础,奠定了道教的发展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家和道教大同小异甚至并无差别。
本质上讲,道家是一门思想学说,与儒家、法家等同为学术流派,道教则是宗教组织,有着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还有各种复杂的宗教仪式,道教除了有道家理论支撑外,还吸纳了其他学说的内容,比如阴阳家、墨家等。
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著作
文化 成就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名丘,子仲尼
春秋后期
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思想主张
主张 思想
政治
教育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主张恢复西周得到礼乐文明,重建社会秩序。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研读
影响
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下,你觉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实现吗?
◎结合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思考孔子的思想为何没被诸侯国重用?
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利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百家争鸣
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根本原因)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制度逐步确立。
政治变革(诸侯变法)
私学兴起,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学派之间展开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吴起
孙膑
百家
争鸣
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百”是泛指,数量多。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主要学派的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著作
儒家 主张实行 ;提出“ ,社稷次之, ”的思想。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___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主张 ,选 的人治理国家,提倡 。
道家 强调要顺应 ,认为人生应追求 ,保持人格独立。
法家 强调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
兵家 军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共同点
孟子
仁政
民为贵
君为轻
荀子
礼法并用
墨子
兼爱,非攻
《孟子》
《荀子》
贤能
节俭
《墨子》
庄子
自然和民心
精神自由
《庄子》
韩非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吴起
孙膑
民贵君轻
关注社会现实,解决社会问题,追求治世。
阅读课本40-41页,梳理墨、儒、道、法、兵家的基本信息。
《孙子兵法》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光盘行动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法治国
有教无类
提倡节俭
人与自然
民贵君轻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合作探究
面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剧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成为治世药方?为什么?
无为而治
哼哼哈嘿,
仁者无敌!
咱们相爱吧!
严刑酷法,
不服来战!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法,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小结
源于春秋
盛于战国
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
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
辩证思想: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教育家
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政治思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礼治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