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模型)(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模型)(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EARTH
新课标人教版
2 024
第一章 地球
Earth's cosmic environmen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Mother
Earth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01
地球真的是天圆地方吗?
地球装下了这么多东西,它到底多大?
地球的模型
02
地球这么大,我们怎么研究它?
地球仪是否能真实的反应地球呢?
思维导图
03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
更具有逻辑性,让思维可视化
随堂检测
04
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又记住了什么?能用到什么?
目录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综合思维
通过人类了解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知道地球与其他宇宙事物大小的对比。
区域认知
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昼长、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实践力
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PART
One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Mother
Earth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earth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再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这个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问题导入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已经是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猜想阶段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地坛(方形)
天坛(圆形)
对货币的影响
对建筑的影响

猜想阶段
既然我的好兄弟是球体,那我肯定也是球体
根据其他天体形状推测地球为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证明阶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航行顺序:西班牙出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起走一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
★穿越赤道次数:4次

亲眼目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照片,证实地球为球体
月亮不是满月时,会呈现出月牙的形状。这就证明了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也就说明地球是球体。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想一想,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在海边看离岸行驶的船,会发现总是船身慢慢的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开始下沉,直至整个船只消失在视野里,这就说明地球表面是弧形的,也就间接的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海边离岸的船
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回顾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海边迎面驶来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2.站的高,看的远
3.16世纪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5.月食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关于地球的三个数据
现代人们利用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容易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

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食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较项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约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 小时(飞机平均飞行速度约800千米小时
7.2857X10
10
50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的周长约为1.09万千米,地球周长相当于 倍我的周长
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容易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

2.用太阳和月亮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我的表面积约为6090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面积的 倍
1194
3.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PART
Two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由于我们生活的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Mother
Earth
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具体颜色对应如下:
蓝色:海洋、湖泊及河流;
绿色:平原及低山丘陵;
黄色或棕红色:沙漠、山地及高原;
白色:雪地、高山顶部;
为什么市面上所有的地球仪都是倾斜的呢?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之间有一个黄赤夹角,该夹角为23.5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就是倾斜着转的,所以地球仪按照实际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的姿势制作。
黄道面
赤道面
23.5°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的最北端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为假想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的最南端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圈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球的模型
地球的模型
特别注意!!!
地轴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
地球仪为正球体,地球为不规则球体
地球仪不能完整表示地球全貌
地轴为倾斜的,角度为23.5°,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1. 按照下面的步骤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1)准备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
(2)如图1.10①所示,在泡沫球中间贴上毛线,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极点。
(3)把铁丝的一端从一极点穿至另一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余下的铁丝大致沿球体外侧弯曲为半圆状,将其余部分卷绕成底座,使球体能放置在桌面,如图1.10②所示。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为66.5°,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泡沫球略大一点。
地球的模型
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

PART
Three
思维导图
Earth in the Universe
思维导图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Mother
Earth
思维导图
PART
Four
随堂检测
Earth in the Universe
对所学知识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测试,利于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对知识概念领悟得更加深透,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Mother
Earth
某校举办“世界在我手中”
主题作业展示活动。下图是
部分地球仪作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作品中,连接南极(S)和北极(N)的线条表示的是( )
A.纬线 B.经线 C.回归线 D.极圈
2.四个作品中,最接近标准地球仪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转动地球仪,可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赤道
随堂检测



4.乐乐完善了地球仪模型,在“讲模型”过程中,对地球仪介绍正确的是( )
A.利用地球仪可以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概况
B.地球仪能展现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C.利用地球仪可以精确量算两地实际距离
D.地球仪能准确表示地球大小和形状
随堂检测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是培养我们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实验学校七年级开展了“做模型,讲模型,用模型”的地理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结合地球仪模型的制作,完成下面小题。

填出图中圈码代表的地球仪上
各要素的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⑤ 。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南极
随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