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自然特征与农业 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自然特征与农业 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 时
授课班 级 授课地点 教 具
教材分 析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农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青藏地区的独特风光和农业生产情况,旨 在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发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同时,结合青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 践能力。
核心素 养目标 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识别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 其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地理实践:学生需要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思维: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发展和地理位置 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科学探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探讨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 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人地关系: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 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学习者 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 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同时,学生应该对我国的地理分区有一 定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 尤其是在涉及到实际生活和地理现象的内容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 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图片、图表等直 观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青藏地区的 特殊自然环境,如高海拔、低氧等概念难以理解。同时,学生可能对农业发展的 影响因素分析存在困难,不知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此外,学生在 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特色和发展挑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需要教师的 引导和启发。
教学资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师需提前
源准备 检查教材的完整性,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 可以包括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资料。教师需提前 整理和筛选这些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能够高效地运用。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安排 一个关于高海拔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器材包括不同高度的支架、植物 种子、土壤等。教师需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的状况,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 教室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如讲演区、讨论区、实验区等。 在讲演区,设置投影仪和白板,以便教师展示教材内容和辅助材料。在讨论区, 摆放一些桌椅,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在实验区,安排实验器材和操作 台,供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5.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白板、黑板等设备,并确保 它们能够正常运行。提前测试设备,确保在课堂上能够顺利进行教学。 6.教学指南: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评估方式等。教学指南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 紊地进行。 7.学生作业:教师需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生作业,如课后练习题、小组研 究报告等。作业应能够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 实践能力。 8.教学反馈:教师需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和建议。教学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 提供参考。
教学过 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神秘而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在开始之前 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雪山、草原、湖泊等图片) 师: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呢 生1:感觉那里很美。 生2:看起来很壮观。 师:没错,青藏地区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那它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 来探索。 (二)讲授新课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和范围。(展示中国地图,指出青藏地区
的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 至国界。它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师:同学们,在地图上能指出青藏地区的大致范围吗 生:(在地图上指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师:青藏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主 要是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师:大家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这里,它的海拔约是多少呢 生:8848.86米。 (2)气候 师: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所以它的气候非常独特。(展示气候资料图)这里的气候类 型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具有“高寒”的特点。 师:同学们,想一想“高寒”气候对当地的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生1:很多动植物都有特殊的适应能力。 生2:人们的服饰和房屋也会有所不同。 (3)河流和湖泊 师:青藏地区还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比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在地图上指 出)这里还有众多的湖泊,像青海湖就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师: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呢 生:因为海拔高,有很多的雪山和冰川,冰雪融水形成了河流的源头。 1.青藏地区的农业
(1)畜牧业 师:由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畜牧业是当地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展示草 原上放牧的图片)这里的优良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师:大家知道牦牛为什么能适应高寒的环境吗 生:它的毛长而厚,可以保暖。 (2)河谷农业 师:在青藏地区的一些河谷地带,还发展了河谷农业。(展示河谷农业的图片)比如雅 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师:为什么在河谷地区能发展农业呢 生: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农作物 师:河谷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展示农作物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尝过青稞做的食物吗 生:(回答) 1.生活习俗 师: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生活习俗。(展示藏族人民的服饰、 饮食、民居等图片) 师:比如藏族人民穿的藏袍,为什么他们的袖子有时会脱下一只呢 生:因为早晚温差大。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形成了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方式。畜牧业是主要的产业,河谷农业在一些地区也有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些知识。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文化和习俗。
拓展与 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走进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详细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 境、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青藏高原农业研究”学术论文,深入探讨了青藏地区农业的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农业”网站,提供了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的详细信息,包括农业技术、作 物种植和农业政策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如高原气候、地形地貌等,以及这些 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可以探究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例如,高海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 响、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等。 学生可以研究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例如,青稞酒的制作、草原畜牧业的 养殖等。 学生可以探索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采访当地的农民,了解青藏地区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农民 的生活状况。
教学反 思与总 结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 提问、展示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但我 也发现,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其他学生的学 习。下次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在教学策略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使得课程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需要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觉得学生在知识方面,对青藏地区的自然 特征和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 式,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了更强的 地域认同感和生态保护意识 然而,我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 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例如, 通过设置更多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我还将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确 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典型例 题讲解 1.例题一: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答案: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
仑山脉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是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珠峰)位于此山脉。昆仑山脉是中国西部的主 要山脉之一。 2.例题二:青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案:青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高寒、干燥、缺氧。例如,青藏高原的年均气 温普遍低于10℃,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大 多在500毫米以下。由于高海拔,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 3.例题三: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请简要说明。 答案: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高原盆地。河谷平原地区气候相对 温暖湿润,适合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高原盆地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适宜发展 畜牧业,如牦牛、羊等。此外,青藏地区还有一定面积的草地农业。 4.例题四: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案: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高海拔、低温、缺氧等自然条件。例 如,高海拔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低温使得农作物产量受限。缺氧使得农业 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如灌溉设施、道路 等不完善,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5.例题五:请简述青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答案:青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选育适应 高海拔的农作物品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 补充说明: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山脉、 河流和城市。 2.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文,分析青藏 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3.收集有关青藏地区农业的资料,如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整理成一份报告, 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作业反馈: 1.对于地形图作业,我将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标注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如山脉、河流和城市。对于标注不准确的地方,我会给出修改建议,并强调地 图绘制的准确性。 2.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短文,我将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出青藏地区农 业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对策,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 的见解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对于农业资料报告,我将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分享,以提高他们的表达 能力和合作能力。
板书设 计 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概述 青藏地区:世界屋脊、高海拔、特殊地貌 自然特征:高寒、干燥、缺氧
-农业发展:河谷平原、高原盆地、畜牧业 2.青藏地区地形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广阔平坦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山脉、阻挡印度洋湿润气流 -昆仑山脉:中国西部主要山脉、阻挡沙漠入侵 -对农业影响:地形限制、农业生产区域局限 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周期短、农作物产量受限 干燥气候: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农业用水紧张 -缺氧环境: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效率低 -对农业影响:气候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艰苦 4.青藏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及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选育适应高海拔的农作物品种、推广农业技术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灌溉设施、完善道路网络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