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聚焦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印度为例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本课为第八章 的中间章节,前面学习了日本、俄罗斯,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 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 生对地理学习已有一定的兴趣,少部分同学能从地理角度去理解和思考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由于知识面不够,信息来源有限,学生看问题的层次 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 、课程标准认识国家: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 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三 、教材分析(教参,图表资料分析)四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气候特点和主要河流,通 过对区域的认知,增进对世界的理解;2.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 的影响;3. 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帮助学 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4.能够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现象,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简要分析这些事件和现象发生的区域地理背景,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 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重难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六、 设计思路本课由一组印度的新闻(5月高温天气、禁止小麦出口、高温后暴雨洪 灾)引出课堂的中心问题: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为何还要禁止 小麦出口 由中心问题层层递进分解出问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哪些 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何联系 ③为何要禁止小 麦出口 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了解了印度的自然 条件,找出了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印度能够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引导学生从“人口”、“气候”、“俄乌冲突”三个方 面分析印度禁止小麦出口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觉思考、探究现实世界 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跨学科教学的思想。由印度解决粮食安全的措施, 推及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 全球视野。农业和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农作物和矿产资源 分布图”,分析印度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和原料产地的关系,说明印度能够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总结:正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印度经济取得了巨大 成就。运用本课区域认知的方法,课后拓展:我们家乡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通过小组小论文的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区域认知、综 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七、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3、总结方法,拓展学习。八、教学过程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导入新课 师生共跳印度手势舞。 感 受 印 度 风情。学 习 新 一、自然条件 播放印度新闻,提问:由视 频可知,印度小麦产量居世 界第二,可见其发展农业生 产的自然条件应该十分优 越。问题探究一:分析印度 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观看印度新闻; 2、分组探究:结合课本69 页印度地形图以及导学案 提供的相关图片资料,分析 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 条件。 3、小组代表上台讲解。 培养学生团队 协作、读图分 析能力。二、农业布局 1、展示农作物生长环境; 分析出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 性不同,在印度的分布地区 也就不同。 2、问题探究二:分析印度农作 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1、分组探究:结合课本69 页印度地形图以及72页印 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分析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 件的关系。 2、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并在 印度板图上张贴农作物的主 要分布地区。 理解人与自然 的关系,初步 形成人地协调 观。三、农业问题及原因 问题探究三:凭借优越的自 然条件和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小 麦生产国,产量如此之大, 为何印度禁止小麦出口 结 合课前印度新闻以及导学 小组交流:分析印度禁止小 麦出口的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 问题、解决问 题。初步具备 地理视角、全 球视野和社会 责任感。课 第3页提供的材料分析原 因 。四、解决措施 今年5月,印度宣布禁止小 麦出口,9月印度又限制大 米出口,再次实施保护粮食 安全的政策。为保证粮食安 全,印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展示课前查阅印度农业革 命,制作的最佳手抄报,并 让其作者做介绍。 通 过 地 理 实 践,尝试解决 地理问题。五、工业 农业和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各大城市的发展深 受工农业的影响。介绍印度 主要城市并在板图上张贴, 以抢答形式,进行工业部门 的选择。 结合图例,以及印度板图张 贴的农作物与城市,选择工 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在印度 的哪个城市。 通过观察,学 会将地理知识 运 用 到 实 践 中 。课堂活动 小游戏:分组PK赛。点击关于印度正确的说法,得分 高的小组获得胜利。 检测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提 高学生学习兴 趣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需要从自然 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并由此看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带来的影 响 。课外拓展 近些年,我们家乡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是如何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课题,以小组 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一个月后每个 小组交一篇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帮助学生形成 一定的知识迁 移能力,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 作、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及地 理实践力,增强学生热爱家 乡的情感。九 、板书设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印度为例一、农业(解决措施农问及原农业布局自然条件业题因)二、工业工业生产靠近原料产地。十、 教学反思本节课聚焦问题: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为何还要禁止小麦 出口 以印度为例,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图文资料,探究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与自然 条件的关系,说明印度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利用“农作物和矿产资源分 布图”,找出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说明印度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资料分析一个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在此基础 上,通过课外拓展: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 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本课亮点:(1)精选教学素材:时事新闻。①以时事新闻导入新课,并以此为线 索串连教学各环节,教学流程清晰连贯;②从时事新闻中提取本课的中心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③分析问题既从地理视角,又结合时事背景,渗透跨学科教学的思想。(2)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交流, 大胆发言。(3)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印度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着重) → 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简要) → 家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迁移)(4)强化地理实践活动。①实物区分水稻和小麦,贴图水稻、小麦、 棉花、黄麻,让学生对这些农作物有直观的认识;②地理手抄报。学生整理 资料——自主设计——独立完成——选出最优——当众介绍。培养了学生的 综合能力,拓宽了地理教学资源。③课后小论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并利 用相关信息资料,尝试分析: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5)拓宽问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由中心问题层层递进分解出问题①: 印度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 有何联系 ③为何要禁止小麦出口 由印度解决粮食安全的措施,推及中国 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全球视野。(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情感教育。多种方式激发兴趣:①问题 式情境设置;②实物展示、实物贴图;③小组PK游戏;④各种激励评价等。 坚持育人为本,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不足之处:(1)小组合作模式的效率还有待提高;(2)学生课后的地理实践活动,指导还需更细致、更落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