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走近老师 议题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走近老师 议题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总议题:何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一、教材分析
《走近老师》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内容。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 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 义。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同时了解新时代对好老师的要求和教育家精神,引导学生尊敬爱戴老师。据此本课采用议题 式教学,主要目的解决何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导入部分引入束修之礼,让学 生感受教师这个古老职业散发的魅力,接下来以三个老师的故事让学生感知内容,情景一中 以孔子的故事明晰何为教师,情景二中以钟扬老师的故事感知教师的作用,情境三中以刘伶 俐老师的故事体味四有好老师,最后请学生推荐身边的好老师深入感知本课核心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对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主要是从“向师性”到“独 立性”的变化,他们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 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认识老师,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 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教师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从而认同教师职业蕴含的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通过三位老师事迹的讲述,学习老师的品格,提升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学习老师、从而促进自我完善发展。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教师含义、作用及要求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理解老师尊重老师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中考结束女生向班主任老师送上束修之礼
播放视频:近日,山东淄博,中考结束后一名女生向班主任送上“束修之礼”感谢师恩,班 主任感动不已难掩泪水,他说一个老师的最高荣耀,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
交流:①你知道什么是束修之礼吗 ②这种说法准确吗
束修之礼,又称“束修之礼”,束修,是古代民间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 束修六礼,是古代送给老师的报酬,即入学拜师时(初次拜见老师),学生送给先生的六种
食物,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其中肉干意“谢师恩”,芹菜意“业精于 勤”、龙眼干意“启窍生智”,莲子意“苦心教学”、红枣意“早日高中”,红豆意“宏图 大展”、老师回礼为龙眼干、芹菜和葱,象征着开窍生智、业精于勤、聪明过人。
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时期,当时学生向老师行束修之礼,以示对老师的尊敬 和感谢。“束修六礼”在被赋予学有所成、早日成才等寓意的同时,也表明学生感念师恩、 勤奋好学之意。正如有位网友评论:“尊师重道大有讲究,好多人不知道历史上的‘束修之 礼’,能够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最高敬意。”
过渡:看来教师真的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探究何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子议题一:追光而遇 ·为何需要教师
议学情境一:教师的使命
提到“师”字,你能想到哪些含义 是韩愈《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还 是《周礼》中的“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几位恩师铭记于心。例如,“玉 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论语》《礼记》金句频出的背后其实还有浓浓的情 谊,那便是孔子和学生之间的殷殷真情。孔子门下3000弟子,其中有72位贤人,桃李满天 下,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颜回贤德好学,最受孔子赏识;仲由勇敢正直,是孔子的依靠, 然而,颜回、仲由都不幸早逝,孔子犹如失去至亲,悲痛万分。在《典籍里的中国》戏剧舞 台,孔子在梦中与弟子相见,瞬间泪如泉涌,哽咽道:“你们答应过我的,不能离我先走!” 播放视频:《典籍里的中国》
议学任务一:古今中话老师
①看完话剧中你有何感触
②至今孔子提出的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可见教师有何使命
预设答案:教书育人,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从小到大,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我们都有老师陪伴我们一起成长,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 些难忘有趣的故事呢 老师于你来说是 ( 比 喻 )
预设答案: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
过渡:由此可见,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塑造重中之重,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老师的 选拔!
● 汉武帝时期,要求太学博士“取血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
● 魏晋南北朝时期要求教师必须是学问渊博的社会知名人士。
● 唐代对于教师的选拔标准更加严格:颜值高,水平高,家世,官职都要高!
●宋代更是明确规定学官必须是进士出生或上舍生。
④在了解古代教师选拔之路后,那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今不问家世社会地位,学识能力素 养成为选拔老师的关键因素,想成为一名教师又要具备何条件呢
预设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议学成果一:教师的含义P34-P35
①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P34
②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P35
③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P35
议学情境二:教师的作用
近日,人民日报采访复旦大学学生张嘉琪,她的硕士论文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文 纪念钟扬教授”。张嘉琪是复旦大学红树林北移团队的一名成员,她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是 将红树这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植物种到纬度更高的上海,而这也是“时代楷 模”“种子先生”钟扬教授毕生的梦想。遗憾的是,2017年9月25日钟扬教授出差途中遭 遇车祸不幸逝世,“红树北移”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钟扬教授离世后,红树林引种工作一度陷入低谷,前路多艰,谁的心里都没底,退堂鼓的念 头开始蔓延。很多同行劝他们放弃,“如果钟老师还在,他会怎么选”一句不经意的提问, 让大家陷入了沉默。“这个项目钟老师坚持了快十年,我们不能就这样把它丢下”。南蓬副 教授一句话,拉扯着大家的思念,也坚定了他们的志向。
红树被称为“海洋卫士”,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只要有它,近海就能有效降 低赤潮暴发率,这也是钟扬教授着手红树北移的原因。然而,上海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怕 冷”的红树,但他们没有放弃,哪怕只有一棵活下来,也是宝贝”。
今年5月,枯萎的红树树干处出现了“红心”,6月,不少红树苗生出了绿芽,不久前,当 大家再次来到红树林时,一些绿芽已长出了3-5片叶子,去年幼苗的成活率,高达七八成, 这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在自然条件下,红树有了如此高的成活率。“上海的海岸线能长满茂密 的红树吗”对于这个疑问,钟杨教授早有了回答:“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 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议学任务二:故事里忆老师
故事的开始张嘉琪说“留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在未来生根发芽”钟扬教授您留下的“种
子”真的发芽了...故事的最后,她聊起未来的打算,她说还要继续攻读博士,还要继续陪 着这片小红树,“直到它们慢慢长大,布满这片滩涂。”品味故事请你说说钟扬老师留下的 什么“种子”生根发芽了,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出现。
预设答案
①保卫祖国,为上海留下了一片红树林种子,为上海防风护浪,固岸护堤;
②延续知识,为学术界留下了经验和知识,让未来的学子站在他的肩膀上继续探索;
③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做事的坚持不懈,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的品格。
议学成果二:教师的作用P35-P36
①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 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③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 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子议题二:沐光而行 ·成为何种教师
议学情境三:教师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 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 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也为我们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故 事。如张桂梅、叶嘉莹、张玉滚、卢永根、支月英、刘玲到...
今天我们主要看看“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到的故事,播 放视频
议学任务三:日常里赞老师
①查找感动中国相关人物资料说说这些好老师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②好老师无处不在,请你推荐一位你身边的好老师,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从小到大所见 老师都可以)
(
我眼中的好老师
我推荐的好老师是
推荐理由:
)
议学成果三: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P36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有 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
拓展:2023年9月9日,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救师代表,并在信中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让我们一起朗读并体味。
课堂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 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 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 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希望我是你们 人生中的幸运。
六、创新作业
思考: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知识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 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 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