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二章 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二章 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章-第二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B.冰升华 C.水电解 D.雪熔化
2.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石灰水
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Cu B.Zn C.Fe D.Mg
4.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CaCO3、NaOH和H2 B.Ca(OH)2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5.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硫元素 B.X一定是硫酸
C.②不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反应的本质都和Na+有关
6.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Fe3O4 B.S→SO3
C.CO2→CO D.Na2CO3→NaCl
8.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存在一种与C60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在高温或机械撞击下,分子中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N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C60的同位素
9.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含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A B.B C.C D.D
10.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Zn C.Fe、Ag D.Ag、Zn、Fe
11.实验室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5.8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d三点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
B.图中ab间任一点(不含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C.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5.8-x)g
12.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滤渣的质量等于加入Zn粉的质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溶质在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可能有白色沉淀
C.取反应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生成
D.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13.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
A.Fe、Ag、CuSO4溶液 B.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C.Cu、Ag、FeSO4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14.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两种金属的活动性:Y>X
D.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盐的质量:X>Y
15.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 m 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和 Cu2+
B.bc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Fe
C.ab 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
D.若 bc 段和 cd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m1>m2
二、填空题
16.小舟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请写出一个金属乙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示例   。
17.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3)请写出题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8.某碳酸钾固体样品,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过滤。 ②沉淀 A 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气体。往步骤①所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 B,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 白色沉淀 B 是   ;
(2)杂质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
(3)最终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9.绣球花是一种有趣的植物,花瓣中含有一种叫飞燕草素的色素,能使花瓣的颜色在蓝色和红色之间相互转化。飞燕草素与从土壤中吸收的铝离子结合,呈现蓝色,但土壤中铝离子含量会受土壤酸碱性影响,在酸性土壤中自由移动的铝离子较多。当土壤pH为4.5~6时,飞燕草素与大量的铝离子结合,使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在弱碱性土壤中因自由移动的铝离子不足,飞燕草素呈现红色。
(1)当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时,此时的土壤最适合种植下表中的   。
表:常见植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植物名称适宜pH范围植物名称适宜pH范围石竹7.0~8.0菠萝4.4~6.0君子兰6.7~7.0桃树6.0~8.0
(2)氢氧化钙常被作为绣球花的调红剂,若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的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同时施用,会导致土壤碱性过强,从而使调红效果变差,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想绣球花从红色变成“艳丽”的蓝色,可在土壤中添加(  )。
A.水 B.醋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2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渣 a 的成分是   ,白色沉淀 b 的成分是   。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2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所有的可能组成   。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
22.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1)乙硫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硫醇中碳、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3.“浙东,以越州上,余姚茶生瀑布岭者曰仙茗。”——陆羽《茶经》。余姚瀑布仙茗,产于余姚四明山区,属绿茶类。为了了解余姚瀑布仙茗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所示:
(1)茶叶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氟.   (填“元素”或“单质”)。
(3)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4.小金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 85%的石灰石,现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为了测定该碳酸钙混合物是否符合标准,小金同学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操作如图所示)(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四组实验教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分析表中数据,判断实验三中的样品是否已完全反应并写出理由:   。
(2)表中 a 的值为   ;求表中 m=   。
(3)通过计算推断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否符合要求。
25.如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溶液100g,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甲 乙
(1)试写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操作1的名称是   ,C中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    。
(3)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甲乙丙;
17.【答案】(1)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②
(3)
18.【答案】(1)氯化银
(2)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
(3)K+、Ba2+、H+
19.【答案】(1)菠萝
(2)
(3)B
20.【答案】(1)漏斗
(2)CaCO3和Mg(OH)2;BaCO3
(3)MgCl2
21.【答案】(1)先通气体;CuO+CO Cu+CO2;①CO,②CO和CO2
(2)C→A→B
22.【答案】(1)有机物
(2)3:4
(3)51.6%
23.【答案】(1)混合物
(2)元素
(3)3:16
24.【答案】(1)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每增加 3 克固体,溶液质量增加 1.9 克,第三次实验增加 3克固体,溶液只增加 1.2 克,故混合物样品没有被反应完全
(2)105.5;1.25
(3)M(CO2)=106g-103.8g=2.2g
设CaCO3的质量为x,
CaCO3~~ CO2
100 44
x 2.2g
x=5g
CaCO3 质量分数= =83.3%<85%
不符合
25.【答案】(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过滤;CuSO4和H2SO4
(3)解:黑色固体为CuO,质量为8g
CuO+ H2SO4= CuSO4 +H2O
80   160  
8g   x  
CuSO4+ 2NaOH =Cu(OH)2↓+Na2SO4
160 80  
16g y  
y=8g;NaOH%= =20%
(4)
H2SO4+
2NaOH
=Na2SO4+2H2O
98
80
A
60g×20%
A=14.7g
CuO+
H2SO4=CuSO4+H2O
80
98
8g
B
B=9.8g;原有硫酸质量为14.7g+9.8g=24.5g,H2SO4%= =24.5%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