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试卷一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章末检测试卷一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西藏拉萨期末)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百年一遇的月偏食现象。右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出现时,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关于月球上无生命迹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与质量太小 B.缺少太阳光照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流水侵蚀强烈
(2023·山东枣庄开学考试)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3~4题。
3.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4.该景观说明(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
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据此完成5~7题。
5.地球、火星、运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6.“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7.与地球相比,火星(  )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2024·山西大同期末)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为4年,“夸父一号”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左右)的契机,观测、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据此完成8~9题。
8.“夸父一号”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些圈层(  )
A.光球层 色球层 B.光球层 日冕层
C.色球层 日冕层 D.色球层 色球层
9.关于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全球变暖
B.干扰所有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
C.冰岛可能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
D.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完成10~12题。
10.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11.该时期出现的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  )
A.孢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2.该地质年代(  )
A.为主要成煤时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C.三叶虫空前繁盛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2023·山东德州期末)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岩石圈底部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14.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据图推测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B.长江三角洲平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2024·河南洛阳调研)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下列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在①地层中最有可能找到(  )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爬行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
18.在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发生(  )
A.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
B.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
D.古猿向人类进化
(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9~20题。
19.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0.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河南郑州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2022年10月8日至12日,智神星与天狼星“结伴游”(下左图)。天狼星距离地球约8.6光年,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智神星则是小行星带中质量第二大的小行星。
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摄氏度以上,大气层厚度约是地球大气层的90倍,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昴星团是距离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几个疏散星团之一,包含3 000多颗恒星,横宽大约13光年,距离太阳约400光年,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肉眼可见,通常位于西方天空中。2023年4月11日,日落后一小时,金星与昴星团相会(下右图),此时金星距离地球只有1亿英里,是天空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天体。
(1)能包含图示所有天体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1分)
(2)智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填行星名)轨道和______(填行星名)轨道之间。从地球北极上空看,智神星和金星都按____时针方向、自西向东绕日运行,两者的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的特点。(4分)
(3)据材料分析,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自身原因。(6分)
22.(2024·广东中山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4分)
(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5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4分)
23.(2024·河北承德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亚长牛尊青铜器(如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说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2分)
(2)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5分)
(3)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4分)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陆地以下)__________千米处(平均值);B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约________千米处。(4分)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2分)
(3)若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对应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2分)
(4)若图2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分)
(5)若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当时________动物盛行,从成矿角度看是重要的________时期。(3分)
(6)若图2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2分)
答案精析
1.C 2.A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偏食发生的条件是日、地、月三者刚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因此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C处,C正确。第2题,月球体积与质量太小,吸引的大气太少,无法满足生命生存的需要,A正确;月球并不缺少太阳光照,B错误;月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C错误;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A。]
3.D 4.A [第3题,枫树湾森林覆盖率达97%,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属于生物圈,故选D。第4题,该景观的形成说明地理各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A正确,C错误。地球上的圈层主要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其他圈层是有各自规则的,B错误。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A。]
5.C 6.A 7.C [第5题,地球和火星属于行星、运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人造卫星,这三者所属的天体类型不同,但都属于天体,故选C。第6题,根据天体系统的等级和空间范围可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意味着中国航天走出了地月系,A正确。第7题,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火星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更远,地表的气温更低,A错误,C正确;火星上没有生命,也没有液态水,B、D错误。故选C。]
8.C 9.C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分别发生在色球层和日冕层,故选C。第9题,太阳活动会产生磁暴现象,但不会导致全球变暖,也不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A、D错误;会干扰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但不会干扰所有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B错误;太阳活动导致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冰岛部分国土在北极圈内,所以冰岛可能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C正确。]
10.B 11.C 12.A [第10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动物,可判断出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故选B。第11题,由材料“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可知,该时期为中生代,可判断出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孢子植物包含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是中生代之前的代表植物,A、B错误;被子植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植物,D错误。故选C。第12题,该地质年代气候湿润,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成煤时期,A正确;蕨类植物极度兴盛、三叶虫空前繁盛是古生代,B、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A。]
13.D 14.C 15.A [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位于地壳。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包括图中的①②③,C正确。第15题,地壳厚度不均匀,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最高,因此地壳厚度最大,故选A。]
16.C 17.B 18.B [第16题,图中丙地层在最下方,为太古宙地层,因此形成最早,选C。第17题,①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最有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正确。第18题,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为太古宙时期,A错误;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为中生代时期地理环境变化,B正确;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为新生代第四纪时期,C错误;古猿向人类进化为新生代第四纪时期,D错误。故选B。]
19.A 20.C [第19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20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干扰过往飞机的驾驶员视线,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温度很高,导致飞越聚焦处的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21.(1)银河系
(2)火星 木星 逆 同向性
(3)温度过高;大气层较厚,且无生命呼吸的氧气;无液态水。
22.(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原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23.(1)地质年代:新生代。植被类型:被子植物。
(2)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气候温暖;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应湖沼广布,气候湿润。
(3)圣水牛生存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作为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气候转冷,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24.(1)莫霍界面 33 古登堡界面 2 900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地壳 B
(4)土星 地球
(5)中生 爬行 成煤
(6)日冕 太阳黑子(共40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一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偏食发生的条件是日、地、月三者刚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因此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C处,C正确。
(2024·西藏拉萨期末)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百年一遇的月偏食现象。如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出现时,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月球体积与质量太小,吸引的大气太少,无法满足生命生存的需要,A正确;
月球并不缺少太阳光照,B错误;
月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C错误;
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A。
(2024·西藏拉萨期末)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百年一遇的月偏食现象。如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关于月球上无生命迹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与质量太小 B.缺少太阳光照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流水侵蚀强烈

枫树湾森林覆盖率达97%,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属于生物圈,故选D。
(2023·山东枣庄开学考试)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3~4题。
3.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枣庄开学考试)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3~4题。
4.该景观说明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
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该景观的形成说明地理各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A正确,C错误。
地球上的圈层主要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其他圈层是有各自规则的,B错误。
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据此完成5~7题。
5.地球、火星、运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球和火星属于行星、运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属于人造卫星,这三者所属的天体类型不同,但都属于天体,故选C。
根据天体系统的等级和空间范围可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意味着中国航天走出了地月系,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据此完成5~7题。
6.“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
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位置可知,火星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更远,地表的气温更低,A错误,C正确;
火星上没有生命,也没有液态水,B、D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据此完成5~7题。
7.与地球相比,火星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

(2024·山西大同期末)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为4年,“夸父一号”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左右)的契机,观测、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据此完成8~9题。
8.“夸父一号”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些圈层
A.光球层 色球层 B.光球层 日冕层
C.色球层 日冕层 D.色球层 色球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分别发生在色球层和日冕层,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西大同期末)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为4年,“夸父一号”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左右)的契机,观测、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据此完成8~9题。
9.关于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A.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全球变暖
B.干扰所有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
C.冰岛可能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
D.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阳活动会产生磁暴现象,但不会导致全球变暖,也不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A、D错误;
会干扰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但不会干扰所有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B错误;
太阳活动导致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冰岛部分国土在北极圈内,所以冰岛可能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C正确。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完成10~12题。
10.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动物,可判断出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完成10~12题。
11.该时期出现的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
A.孢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由材料“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可知,该时期为中生代,可判断出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
孢子植物包含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是中生代之前的代表植物,A、B错误;
被子植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植物,D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完成10~12题。
12.该地质年代
A.为主要成煤时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C.三叶虫空前繁盛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该地质年代气候湿润,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成煤时期,A正确;
蕨类植物极度兴盛、三叶虫空前繁盛是古生代,B、C错误;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德州期末)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
结构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底部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位于地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包括图中的①②③,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德州期末)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15题。
14.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壳厚度不均匀,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最高,因此地壳厚度最大,故选A。
(2023·山东德州期末)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15题。
15.据图推测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长江三角洲平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图中丙地层在最下方,为太古宙地层,因此形成最早,选C。
(2024·河南洛阳调研)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下列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最有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洛阳调研)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7.在①地层中最有可能找到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爬行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洛阳调研)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8.在②地层形成时期可能发生
A.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
B.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
D.古猿向人类进化

形成原始地壳,地球上基本被海洋覆盖,为太古宙时期,A错误;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为中生代时期地理环境变化,B正确;
冰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为新生代第四纪时期,C错误;
古猿向人类进化为新生代第四纪时期,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9~20题。
19.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
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9~20题。
20.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
反光板的亮光会干扰过往飞机的
驾驶员视线,但不会干扰飞机电
子导航,故B错;
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
温度很高,导致飞越聚焦处的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
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21.(2023·河南郑州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8日至12日,智神星与天狼星“结伴游”(下左图)。天狼星距离地球约8.6光年,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智神星则是小行星带中质量第二大的小行星。
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摄氏度以上,大气层厚度约是地球大气层的90倍,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昴星团是距离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几个疏散星团之一,包含3 000多颗恒星,横宽大约13光年,距离太阳约400光年,在北半球晴朗的夜空肉眼可见,通常位于西方天空中。2023年4月11日,日落后一小时,金星与昴星团相会(下右图),此时金星距离地球只有
1亿英里,是天空中除太阳和月亮外
最亮的天体。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能包含图示所有天体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
(2)智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填行星名)轨道和______(填行星名)轨道之间。从地球北极上空看,智神星和金星都按____时针方向、自西向东绕日运行,两者的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据材料分析,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自身原因。
答案 温度过高;大气层较厚,且无生命呼吸的氧气;无液态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银河系
火星
木星

同向性
22.(2024·广东中山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答案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原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答案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23.(2024·河北承德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长牛尊青铜器(如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说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地质年代:新生代。植被类型:被子植物。
(2)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
答案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气候温暖;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应湖沼广布,气候湿润。
23.(2024·河北承德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长牛尊青铜器(如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3)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圣水牛生存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作为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气候转冷,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位于地下(陆地以下)____千米处(平均值);B为___________,位于地下约______千米处。
莫霍界面
33
古登堡界面
2 900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
答案 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若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对应图1中的____(填字母)。
地壳
B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若图2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土星
地球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若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代,当时______动物盛行,从成矿角度看是重要的_______时期。
中生
成煤
爬行
24.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若图2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
日冕
太阳黑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