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学案 教案 练习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学案 教案 练习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地理实践力)
2.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自然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二 常见的热力环流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
知识点一
类型 表现
_____运动 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_____运动 风
1.大气运动
垂直
水平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___的形式。
(2)原理
地面冷热不均
简单
(3)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
成_______;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_______;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______流向_______。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核心归纳
热力环流中的几种关系
温压关系
只考虑热力因素,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气压和高度的关系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等压面凹凸关系 高气压处等压面上凸,低气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2024·江西南昌期末)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由图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实验箱中受热不均。冰块的底部,烟受冷下沉,而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顶部,烟从热水上部流向冰块上部,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故选A。
(2024·江西南昌期末)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
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差异

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
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辐射加热大气的过程,A错误;
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
海陆热力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导致的,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南通月考)如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③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④位于高空,②③位于近地面,因此气压③>④、②>①,A、D错误;
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②处近
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而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因此气压②>③,④>①,B正确,C错误。故选B。
(2023·江苏南通月考)如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3~4题。
4.图中气流运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压②>③,④>①,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因此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②→③,④→①;
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②处空气冷却下沉,因此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③→④,①→②。故选C。
常见的热力环流
>
<
知识点二
1.城市风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空气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通过热力环流进入市区
2.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3.山谷风
形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坡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 ①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②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小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综合思维]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
气压差异。
答案 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2.[地理实践力]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
热力环流。
答案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3.[综合思维]简述“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答案 白天,在太阳辐射照射下,山林增温慢,气温
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石质地面增温
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
面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形成白天的“穿堂风”。夜晚,山林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形成夜晚的“穿堂风”。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4.[区域认知]若将该传统民居建在高山峡谷区,试分
析“穿堂风”效果怎样?
答案 效果较差。受山谷风影响,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正好与“穿堂风”风向相反,使得“穿堂风”势力减弱。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白天,度假村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库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水库流向度假村。夜晚的情况与之相反。③④正确,故选D。
读图,完成1~2题。
2.水库建成后对该度假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蒸发量减小
B.晴朗的天气增多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日较差增大

水库建成蓄水后,水面变大,水分蒸发增多,阴雨天气也会增多,空气湿度增加,A、B错误,C正确。
受水库的调节作用,附近度假村的气温日较差会减小,D错误。
(2023·吉林长春期末)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宁夏银川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出非典型特征。下图示意7月银川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平均温度。据此完成3~4题。
3.银川的热岛效应表现为
A.夜间较强 B.白天、夜间均较强
C.白天较强 D.白天、夜间均较弱

材料信息表明,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读图可知,银川白天郊区的温度高于城区,无热岛现象,夜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出现明显的热岛现象,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2023·吉林长春期末)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宁夏银川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出非典型特征。下图示意7月银川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平均温度。据此完成3~4题。
4.银川白天郊区温度高于城区的原因可能是
A.郊区农业发达 B.城区工业发达
C.郊区植被稀疏 D.城区绿地较少

郊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的热容量相对较大,因此不会导致郊区温度较高,排除A;
城区工业发达,工业废热排放量大,应导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B;
银川市的气候大陆性较强,水分条件较差,郊区植被稀疏,裸地广阔,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导致温度可能高于城区,C符合题意;
如果城区绿地较少,则城区的热容量较小,白天升温则较快,应导致白天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D。故选C。
课时对点练
(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大葱或洋葱产生的气体上升,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B正确。
(2024·陕西宝鸡月考)读图,完成3~5题。
3.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气压:d>a>b>c
D.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b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所以温度a<b,A错;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错;
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气压a>d,b>c;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压a>b,c>d。故气压大小关系为a>b>c>d,C错;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正确。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陕西宝鸡月考)读图,完成3~5题。
4.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湿 B.净化、增温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在城郊热力环流体系中,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所以a为郊区,b为城区。③处为绿地,郊区的气流通过绿地流向城区,绿地对水平气流起到了净化和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
郊区气流下沉,温度相对城区较低,所以近地面水平气流不会给城区起到增温的作用,B、C错。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陕西宝鸡月考)读图,完成3~5题。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②表示
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白天山坡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夜间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而谷地夜间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如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能反映白天绿洲与周围沙漠地区大气运动的是

由所学知识可知,绿洲比热容较沙漠地区大,所以绿洲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绿洲温度相对较低,大气受冷,盛行下沉气流;沙漠地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如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6~7题。
7.下列现象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热岛环流
C.北方春季的沙尘暴
D.晴天昼夜温差大

热岛环流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B正确。
8.上图中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宁夏石嘴山月考)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8~9题。

海陆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气温上升快;海洋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慢,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台湾岛西部多平原,西侧临台湾海峡,早(夜晚)盛行陆风,为东风;午(白天)盛行海风,为西风,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宁夏石嘴山月考)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8~9题。
9.下列能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
A.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
B.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
C.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D.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台湾位于台湾海峡东侧,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因相对台湾海峡分布,位置相反,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故选B。
白天,荷花塘表面升温慢,相对于房屋表面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荷花塘表面气压高,对应图中的甲,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福建莆田期末)某纪录片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用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下面左图为“顺德青田村荷花塘景观图”,右图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福建莆田期末)某纪录片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用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下面左图为“顺德青田村荷花塘景观图”,右图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1.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
正确的是
A.甲→丁 B.甲→乙
C.丙→乙 D.丁→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等压面示意图可知,甲为近地面高气压,乙为近地面低气压,丙为高空形成的高气压,丁为高空形成的低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甲→乙,丙→丁,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乙→丙,丁→甲,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福建莆田期末)某纪录片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用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下面左图为“顺德青田村荷花塘景观图”,右图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2.“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
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其
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
A.冬季的夜晚 B.冬季的白天
C.夏季的白天 D.夏季的夜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调节小气候效果不明显,A、B错误;
夏季气候炎热,温差较大,白天风从荷花塘吹向住宅,具有降温的作用,效果最明显,C正确,D错误。
(2024·云南红河月考)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我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该地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完成13~15题。
13.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B.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D.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漠水汽较少,云层较薄,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的比热容比沙漠大,所以湖泊白天升温较慢,气
温较低,夜晚散热较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是②线,B错误,D正确;
沙漠相对于湖泊,白天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较高,因此应为①线,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云南红河月考)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我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该地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完成13~15题。
14.该湖区从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约出现在
A.0时前后 B.7时前后
C.12时前后 D.17时前后

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的时刻,应是湖泊气温高于沙漠最大的时刻,读图可知,应是7时前后,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云南红河月考)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我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该地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完成13~15题。
15.关于图示湖泊湖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湖风时间较陆风时间长
B.该日陆风比湖风的势力更强
C.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9时前后
D.阴天湖风势力较晴天更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图可知,该日0~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4~10时沙漠气温低于湖泊,10~2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一天中沙漠气温高的时间比湖泊久,结合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该日湖风时间
较陆风时间长,A对;
题目信息无法判定风力强弱,B错;
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4时前后,C错;
夏季的晴天湖风势力较阴天更强,D错;故选A。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空间分布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气温从市中心向郊区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高)。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
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使城市温度降低;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
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使城市温度降低;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4)一般城市降水会比郊区偏多,试分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尘埃物质多,凝结核多,水汽易凝结致雨。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地理实践力)2.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自然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
类型 表现
垂直运动 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水平运动 风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原理
(3)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核心归纳 热力环流中的几种关系
温压关系 只考虑热力因素,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气压和高度的关系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等压面凹凸关系 高气压处等压面上凸,低气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2024·江西南昌期末)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差异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实验箱中受热不均。冰块的底部,烟受冷下沉,而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顶部,烟从热水上部流向冰块上部,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故选A。第2题,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辐射加热大气的过程,A错误;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海陆热力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导致的,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南通月考)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③
4.图中气流运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④位于高空,②③位于近地面,因此气压③>④、②>①,A、D错误;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②处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而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因此气压②>③,④>①,B正确,C错误。故选B。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压②>③,④>①,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因此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②→③,④→①;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②处空气冷却下沉,因此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③→④,①→②。故选C。
知识点二 常见的热力环流
1.城市风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空气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通过热力环流进入市区
2.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3.山谷风
形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坡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 ①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②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小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综合思维]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答案 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
2.[地理实践力]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热力环流。
答案 
3.[综合思维]简述“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答案 白天,在太阳辐射照射下,山林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石质地面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形成白天的“穿堂风”。夜晚,山林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形成夜晚的“穿堂风”。
4.[区域认知]若将该传统民居建在高山峡谷区,试分析“穿堂风”效果怎样?
答案 效果较差。受山谷风影响,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正好与“穿堂风”风向相反,使得“穿堂风”势力减弱。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水库建成后对该度假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量减小 B.晴朗的天气增多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白天,度假村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库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水库流向度假村。夜晚的情况与之相反。③④正确,故选D。第2题,水库建成蓄水后,水面变大,水分蒸发增多,阴雨天气也会增多,空气湿度增加,A、B错误,C正确。受水库的调节作用,附近度假村的气温日较差会减小,D错误。
(2023·吉林长春期末)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宁夏银川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出非典型特征。下图示意7月银川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平均温度。据此完成3~4题。
3.银川的热岛效应表现为(  )
A.夜间较强 B.白天、夜间均较强
C.白天较强 D.白天、夜间均较弱
4.银川白天郊区温度高于城区的原因可能是(  )
A.郊区农业发达 B.城区工业发达
C.郊区植被稀疏 D.城区绿地较少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读图可知,银川白天郊区的温度高于城区,无热岛现象,夜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出现明显的热岛现象,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第4题,郊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的热容量相对较大,因此不会导致郊区温度较高,排除A;城区工业发达,工业废热排放量大,应导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B;银川市的气候大陆性较强,水分条件较差,郊区植被稀疏,裸地广阔,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导致温度可能高于城区,C符合题意;如果城区绿地较少,则城区的热容量较小,白天升温则较快,应导致白天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D。故选C。
课时对点练 [分值:66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右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大葱或洋葱产生的气体上升,故选B。第2题,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B正确。
(2024·陕西宝鸡月考)读图,完成3~5题。
3.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气压:d>a>b>c
D.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4.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湿 B.净化、增温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3.D 4.A 5.C
解析 第3题,a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b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所以温度a<b,A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错;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气压a>d,b>c;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压a>b,c>d。故气压大小关系为a>b>c>d,C错;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正确。故选D。第4题,在城郊热力环流体系中,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所以a为郊区,b为城区。③处为绿地,郊区的气流通过绿地流向城区,绿地对水平气流起到了净化和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郊区气流下沉,温度相对城区较低,所以近地面水平气流不会给城区起到增温的作用,B、C错。故选A。第5题,白天山坡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夜间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而谷地夜间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故选C。
(2024·福建福州阶段练习)下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能反映白天绿洲与周围沙漠地区大气运动的是(  )
7.下列现象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热岛环流
C.北方春季的沙尘暴
D.晴天昼夜温差大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绿洲比热容较沙漠地区大,所以绿洲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绿洲温度相对较低,大气受冷,盛行下沉气流;沙漠地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第7题,热岛环流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B正确。
(2023·宁夏石嘴山月考)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8~9题。
8.上图中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下列能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  )
A.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
B.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
C.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D.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海陆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气温上升快;海洋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慢,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台湾岛西部多平原,西侧临台湾海峡,早(夜晚)盛行陆风,为东风;午(白天)盛行海风,为西风,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第9题,台湾位于台湾海峡东侧,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因相对台湾海峡分布,位置相反,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故选B。
(选择题10~15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3·福建莆田期末)某纪录片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用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下面左图为“顺德青田村荷花塘景观图”,右图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甲→丁 B.甲→乙
C.丙→乙 D.丁→丙
12.“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其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  )
A.冬季的夜晚 B.冬季的白天
C.夏季的白天 D.夏季的夜晚
答案 10.A 11.B 12.C
解析 第10题,白天,荷花塘表面升温慢,相对于房屋表面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荷花塘表面气压高,对应图中的甲,A正确。第11题,读等压面示意图可知,甲为近地面高气压,乙为近地面低气压,丙为高空形成的高气压,丁为高空形成的低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甲→乙,丙→丁,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乙→丙,丁→甲,B正确。第12题,“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调节小气候效果不明显,A、B错误;夏季气候炎热,温差较大,白天风从荷花塘吹向住宅,具有降温的作用,效果最明显,C正确,D错误。
(2024·云南红河月考)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我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该地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完成13~15题。
13.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B.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D.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14.该湖区从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约出现在(  )
A.0时前后 B.7时前后
C.12时前后 D.17时前后
15.关于图示湖泊湖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湖风时间较陆风时间长
B.该日陆风比湖风的势力更强
C.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9时前后
D.阴天湖风势力较晴天更强
答案 13.D 14.B 15.A
解析 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漠水汽较少,云层较薄,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的比热容比沙漠大,所以湖泊白天升温较慢,气温较低,夜晚散热较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是②线,B错误,D正确;沙漠相对于湖泊,白天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较高,因此应为①线,C错误。第14题,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的时刻,应是湖泊气温高于沙漠最大的时刻,读图可知,应是7时前后,故选B。第15题,读图可知,该日0~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4~10时沙漠气温低于湖泊,10~2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一天中沙漠气温高的时间比湖泊久,结合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该日湖风时间较陆风时间长,A对;题目信息无法判定风力强弱,B错;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4时前后,C错;夏季的晴天湖风势力较阴天更强,D错;故选A。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4分)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火电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3分)
(4)一般城市降水会比郊区偏多,试分析原因。(4分)
答案 (1)气温从市中心向郊区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高)。
(2)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使城市温度降低;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4)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尘埃物质多,凝结核多,水汽易凝结致雨。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分值:66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右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
(2024·陕西宝鸡月考)读图,完成3~5题。
3.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气压:d>a>b>c
D.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4.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湿 B.净化、增温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福建福州阶段练习)下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能反映白天绿洲与周围沙漠地区大气运动的是(  )
7.下列现象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热岛环流
C.北方春季的沙尘暴
D.晴天昼夜温差大
(2023·宁夏石嘴山月考)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8~9题。
8.上图中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下列能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  )
A.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
B.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
C.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D.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选择题10~15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3·福建莆田期末)某纪录片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用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下面左图为“顺德青田村荷花塘景观图”,右图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甲→丁 B.甲→乙
C.丙→乙 D.丁→丙
12.“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其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  )
A.冬季的夜晚 B.冬季的白天
C.夏季的白天 D.夏季的夜晚
(2024·云南红河月考)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我国最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该地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完成13~15题。
13.根据图中两条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B.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D.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14.该湖区从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约出现在(  )
A.0时前后 B.7时前后
C.12时前后 D.17时前后
15.关于图示湖泊湖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湖风时间较陆风时间长
B.该日陆风比湖风的势力更强
C.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9时前后
D.阴天湖风势力较晴天更强
16.(2024·河北邯郸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4分)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火电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3分)
(4)一般城市降水会比郊区偏多,试分析原因。(4分)
答案精析
1.B 2.B [第1题,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大葱或洋葱产生的气体上升,故选B。第2题,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B正确。]
3.D 4.A 5.C [第3题,a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b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所以温度a<b,A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错;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所以气压a>d,b>c;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压a>b,c>d。故气压大小关系为a>b>c>d,C错;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正确。故选D。第4题,在城郊热力环流体系中,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所以a为郊区,b为城区。③处为绿地,郊区的气流通过绿地流向城区,绿地对水平气流起到了净化和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郊区气流下沉,温度相对城区较低,所以近地面水平气流不会给城区起到增温的作用,B、C错。故选A。第5题,白天山坡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夜间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而谷地夜间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对应②气流。故选C。]
6.C 7.B [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绿洲比热容较沙漠地区大,所以绿洲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绿洲温度相对较低,大气受冷,盛行下沉气流;沙漠地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第7题,热岛环流的形成与绿洲和沙漠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B正确。]
8.C 9.B [第8题,海陆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气温上升快;海洋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慢,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台湾岛西部多平原,西侧临台湾海峡,早(夜晚)盛行陆风,为东风;午(白天)盛行海风,为西风,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第9题,台湾位于台湾海峡东侧,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因相对台湾海峡分布,位置相反,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故选B。]
10.A 11.B 12.C [第10题,白天,荷花塘表面升温慢,相对于房屋表面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荷花塘表面气压高,对应图中的甲,A正确。第11题,读等压面示意图可知,甲为近地面高气压,乙为近地面低气压,丙为高空形成的高气压,丁为高空形成的低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甲→乙,丙→丁,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乙→丙,丁→甲,B正确。第12题,“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调节小气候效果不明显,A、B错误;夏季气候炎热,温差较大,白天风从荷花塘吹向住宅,具有降温的作用,效果最明显,C正确,D错误。]
13.D 14.B 15.A [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漠水汽较少,云层较薄,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的比热容比沙漠大,所以湖泊白天升温较慢,气温较低,夜晚散热较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是②线,B错误,D正确;沙漠相对于湖泊,白天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较高,因此应为①线,C错误。第14题,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的时刻,应是湖泊气温高于沙漠最大的时刻,读图可知,应是7时前后,故选B。第15题,读图可知,该日0~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4~10时沙漠气温低于湖泊,10~24时沙漠气温高于湖泊,一天中沙漠气温高的时间比湖泊久,结合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该日湖风时间较陆风时间长,A对;题目信息无法判定风力强弱,B错;该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约在4时前后,C错;夏季的晴天湖风势力较阴天更强,D错;故选A。]
16.(1)气温从市中心向郊区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高)。
(2)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使城市温度降低;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4)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尘埃物质多,凝结核多,水汽易凝结致雨。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地理实践力)2.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自然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
类型 表现
______运动 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______运动 风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_____的形式。
(2)原理
(3)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核心归纳 热力环流中的几种关系
温压关系 只考虑热力因素,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气压和高度的关系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等压面凹凸关系 高气压处等压面上凸,低气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2024·江西南昌期末)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差异
(2023·江苏南通月考)如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曲线表示等压面)。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③
4.图中气流运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知识点二 常见的热力环流
1.城市风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空气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通过热力环流进入市区
2.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3.山谷风
形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升温快,山坡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降温快,山坡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 ①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②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小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综合思维]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2.[地理实践力]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热力环流。
3.[综合思维]简述“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4.[区域认知]若将该传统民居建在高山峡谷区,试分析“穿堂风”效果怎样?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水库建成后对该度假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量减小 B.晴朗的天气增多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日较差增大
(2023·吉林长春期末)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宁夏银川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出非典型特征。如图示意7月银川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平均温度。据此完成3~4题。
3.银川的热岛效应表现为(  )
A.夜间较强 B.白天、夜间均较强
C.白天较强 D.白天、夜间均较弱
4.银川白天郊区温度高于城区的原因可能是(  )
A.郊区农业发达 B.城区工业发达 C.郊区植被稀疏 D.城区绿地较少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梳理教材新知
1.垂直 水平
2.(1)地面冷热不均 简单 (3)①低气压 高气压
②高气压 低气压 ③高气压 低气压
落实思维方法
1.A 2.C [第1题,由图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实验箱中受热不均。冰块的底部,烟受冷下沉,而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顶部,烟从热水上部流向冰块上部,底部由冰块流向热水,故选A。第2题,热水和冰块代表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受热过程有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辐射加热大气的过程,A错误;水循环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B错误;海陆热力差异是海洋和陆地接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速度和幅度不同导致的,D错误。故选C。]
3.B 4.C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④位于高空,②③位于近地面,因此气压③>④、②>①,A、D错误;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②处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而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因此气压②>③,④>①,B正确,C错误。故选B。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压②>③,④>①,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因此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②→③,④→①;③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②处空气冷却下沉,因此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③→④,①→②。故选C。]
知识点二 常见的热力环流
探究核心知识
1.流入区:气温高、气压低;流出区:气温低、气压高。
2.
3.白天,在太阳辐射照射下,山林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石质地面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形成白天的“穿堂风”。夜晚,山林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形成夜晚的“穿堂风”。
4.效果较差。受山谷风影响,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正好与“穿堂风”风向相反,使得“穿堂风”势力减弱。
落实思维方法
1.D 2.C [第1题,白天,度假村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库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水库流向度假村。夜晚的情况与之相反。③④正确,故选D。第2题,水库建成蓄水后,水面变大,水分蒸发增多,阴雨天气也会增多,空气湿度增加,A、B错误,C正确。受水库的调节作用,附近度假村的气温日较差会减小,D错误。]
3.A 4.C [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读图可知,银川白天郊区的温度高于城区,无热岛现象,夜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出现明显的热岛现象,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第4题,郊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的热容量相对较大,因此不会导致郊区温度较高,排除A;城区工业发达,工业废热排放量大,应导致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B;银川市的气候大陆性较强,水分条件较差,郊区植被稀疏,裸地广阔,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导致温度可能高于城区,C符合题意;如果城区绿地较少,则城区的热容量较小,白天升温则较快,应导致白天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排除D。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