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试卷三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章末检测试卷三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三
据图可知,甲是地表水经③(蒸发)作用产生的大气水,乙是地下水经④(抽取)进入的自来水厂,丙为用水终端,丁为污水处理厂。故选A。
(2024·河南商丘期末)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大气水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南商丘期末)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题。
2.该城市水循环过程中
A.城市地面硬化,会使①增加
B.人类活动不会对②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使各地区③增加
D.④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图可知,①为下渗,城市地面硬化,会使下渗减少,A错误;
②为降水,人类活动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对其产生影响,B错误;
③为蒸发,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会导致部分地区蒸发增加,但不会全部增加,
C错误;
④为抽取地下水,如果过度抽取,可能导致
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的水位上升,导致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水汽蒸发量也会增加,同时会减小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幅度;由于库区的水汽增加,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库区的降水都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会造成影响,下列对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4.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
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海陆间循环 B.地表径流
C.陆地内循环 D.地下径流

将海水淡化成淡水,就相当于海水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形成降水,从而成为淡水资源,这一过程就类似于海陆间循环,A正确。
(2024·山东日照阶段练习)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读“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5~6题。
5.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低的
主要原因是
A.多条河流注入稀释
B.海水的流通性强
C.纬度较高,蒸发弱
D.多年年均降水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图分析可知,渤海周围地区有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A正确;
渤海海域封闭,海水流通性差,B错误;
渤海的纬度并不高,C错误;
降水较少,应该盐度较高,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东日照阶段练习)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读“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5~6题。
6.与图中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
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A.海域面积较宽广 B.纬度高,气温低
C.人类活动影响大 D.陆地径流汇入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B正确;
海域面积、人类活动差异不大,辽东湾有辽河注入,A、C、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郑州期末)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 ℃,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 ℃。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也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读图,完成7~9题。
7.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A.海洋水产养殖业
B.海洋风能开发
C.海洋运输业
D.沿海观光旅游业

根据材料“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可知,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海洋水产养殖业,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郑州期末)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 ℃,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 ℃。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也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读图,完成7~9题。
8.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区是在副热带海域的红海,
下列不属于形成该现象的因素是
A.海域周边河流注入少
B.受暖流影响
C.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
D.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红海不受暖流影响,B符合题意;
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红海海域周边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少;江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A、C、D都是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郑州期末)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 ℃,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 ℃。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也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读图,完成7~9题。
9.关于海水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小 ②表层海水
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③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
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 ④海水
密度与深度无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错;
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正确;
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增大,③正确,④错。故选C。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图可知,等温线西部较东部密集,因此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C正确。
同纬度水温东高西低,A错。
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错。
由南向北递减变化不均匀,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10~11题。
11.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A.纬度、光照
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
D.海陆位置、盛行风

据图可知,等温线的数值大致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纬度是影响海水水温分布的因素之一;而同一纬度地区大陆的东、西岸的水温存在高低差异,主要是受到洋流的影响。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潮汐电站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H在一个月内达到最大的日期可能是农历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五

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中H最大时,表示水位差最大,潮汐现象最明显,此时应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高,且水位差增大,说明海水正处于落潮阶段。落潮时,海水向远离海岸的方向运动,在海滩游泳不安全;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因水流方向相反而变慢;海水退去,利于渔民拾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潮汐电站示意图”,回答12~13题。
13.若水位二是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正处于涨潮期
B.此时段内,在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C.此时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A.a B.b
C.c D.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东广州期末)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某年澳大利亚的林火灾区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可以表示洋流①性质的是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半球的寒流,寒流对流经的海域有降温的作用,即寒流流经的海域较同纬度海域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受太阳辐射影响,南半球表层水温自北向南递减。左图等温线自北向南增加,位于北半球,A、B错误。
右图位于南半球,c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为暖流,C错误。
d线向低纬度凸出,说明为寒流,D正确。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东广州期末)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某年澳大利亚的林火灾区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5.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
主要是
A.洋流①异常减弱 B.洋流②异常减弱
C.洋流①异常增强 D.洋流②异常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澳大利亚东侧暖流异常相关。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度大,原本不易发生火灾,但是由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降水少,导致气候干热,因此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与森林火灾有关的是②洋流异常减弱。故选B。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
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
发达 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①正确;
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②错误;
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运输需求量小,③正确;
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
昼时间长,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7.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图示
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④缩短了西
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①正确;
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②错;
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
使用并不广泛,③错;
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
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宁德月考)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8~20题。
1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
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的变化增大,B正确,A错误。
植被破坏不会导致降水的变率增大,C错误。
河道淤积对径流量年内变化影响不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宁德月考)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8~20题。
1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减少 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③④正确,②错误;
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①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宁德月考)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8~20题。
2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增加,总量增加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蒸腾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不透水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21.(2023·广东茂名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MR处理系统又称“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是德国发展起来的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该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3 m,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砾石(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
环节的名称。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下渗、④地下径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广东茂名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MR处理系统又称“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是德国发展起来的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该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3 m,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砾石(如下图所示)。
(2)列举城市广泛采用MR处理系统后,
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 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蒸发和蒸腾量;减少地表径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广东茂名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MR处理系统又称“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是德国发展起来的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该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3 m,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砾石(如下图所示)。
(3)分析与渗透渠相比,浅水洼的独特作用。
答案 通过植物和活土降解污染物;绿色植被为城市提供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22.(2023·云南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年宁波—舟山港(图1)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 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 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从成因和表现比较潮汐与海浪的差异。
答案 成因的差异: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而潮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表现的差异:海浪大小无规律性,而潮汐存在海水周期性涨落。
(2)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答案 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
答案 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抬高潮势。
23.(2024·江苏盐城开学考试)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②③两海域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②海域水温比③海域高。原因:②海域有暖流流经,使得海域水温较高;③海域有寒流流经,使得海域水温较低。
(2)一艘轮船自城市A沿南部航线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当航行至④海域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请说明原因。
答案 原因:从A到B的过程中基本为顺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但在经过④海域时为逆洋流航行,速度变慢。

减慢
23.(2024·江苏盐城开学考试)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④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④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3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1)图中A河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
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3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盐度较低的
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渤海海区周边有众多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盐度;渤海较封闭,与外界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的水体交换较弱;渤海所处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相对较少,盐度较低。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3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3)分析渤海海水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结
冰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水温低,海水易结冰;受周边陆地的影响明显,降温较快,海水易结冰;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区水体量不大,易结冰。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3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4)渤海海冰冰情严重时,对当地产生的主要
危害是
A.海水水位抬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水盐度降低,不利水产养殖
C.海冰封冻港口,堵塞航行通道
D.海水运动增强,损坏海上设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河南商丘期末)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大气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城市水循环过程中(  )
A.城市地面硬化,会使①增加
B.人类活动不会对②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使各地区③增加
D.④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会造成影响,下列对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4.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 B.地表径流
C.陆地内循环 D.地下径流
(2024·山东日照阶段练习)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读“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5~6题。
5.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多条河流注入稀释 B.海水的流通性强
C.纬度较高,蒸发弱 D.多年年均降水量少
6.与图中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
A.海域面积较宽广 B.纬度高,气温低
C.人类活动影响大 D.陆地径流汇入少
(2023·河南郑州期末)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等。其中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 ℃,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3.1 ℃。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也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读图,完成7~9题。
7.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海洋水产养殖业 B.海洋风能开发
C.海洋运输业 D.沿海观光旅游业
8.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区是在副热带海域的红海,下列不属于形成该现象的因素是(  )
A.海域周边河流注入少
B.受暖流影响
C.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
D.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9.关于海水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小 ②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③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 ④海水密度与深度无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11.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光照 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 D.海陆位置、盛行风
读“潮汐电站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H在一个月内达到最大的日期可能是农历(  )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五
13.若水位二是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正处于涨潮期
B.此时段内,在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C.此时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2023·广东广州期末)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重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某年澳大利亚的林火灾区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可以表示洋流①性质的是(  )
A.a B.b C.c D.d
15.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  )
A.洋流①异常减弱 B.洋流②异常减弱
C.洋流①异常增强 D.洋流②异常增强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福建宁德月考)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8~20题。
1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减少 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增加,总量增加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广东茂名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MR处理系统又称“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是德国发展起来的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该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3 m,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砾石(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4分)
(2)列举城市广泛采用MR处理系统后,对水循环的影响。(4分)
(3)分析与渗透渠相比,浅水洼的独特作用。(4分)
22.(2023·云南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某年宁波—舟山港(图1)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 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 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图2)。
(1)从成因和表现比较潮汐与海浪的差异。(4分)
(2)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4分)
(3)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6分)
23.(2024·江苏盐城开学考试)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图中②③两海域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原因。(4分)
(2)一艘轮船自城市A沿南部航线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当航行至④海域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4分)
(3)④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4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3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1)图中A河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盐度较低的原因。(4分)
(3)分析渤海海水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结冰的主要原因。(4分)
(4)渤海海冰冰情严重时,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2分)
A.海水水位抬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水盐度降低,不利水产养殖
C.海冰封冻港口,堵塞航行通道
D.海水运动增强,损坏海上设施
答案精析
1.A 2.D [第1题,据图可知,甲是地表水经③(蒸发)作用产生的大气水,乙是地下水经④(抽取)进入的自来水厂,丙为用水终端,丁为污水处理厂。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①为下渗,城市地面硬化,会使下渗减少,A错误;②为降水,人类活动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对其产生影响,B错误;③为蒸发,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会导致部分地区蒸发增加,但不会全部增加,C错误;④为抽取地下水,如果过度抽取,可能导致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3.C 4.A [第3题,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的水位上升,导致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水汽蒸发量也会增加,同时会减小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幅度;由于库区的水汽增加,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库区的降水都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第4题,将海水淡化成淡水,就相当于海水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形成降水,从而成为淡水资源,这一过程就类似于海陆间循环,A正确。]
5.A 6.B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渤海周围地区有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A正确;渤海海域封闭,海水流通性差,B错误;渤海的纬度并不高,C错误;降水较少,应该盐度较高,D错误。故选A。第6题,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B正确;海域面积、人类活动差异不大,辽东湾有辽河注入,A、C、D错误。故选B。]
7.A 8.B 9.C [第7题,根据材料“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洋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可知,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海洋水产养殖业,A正确。第8题,红海不受暖流影响,B符合题意;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红海海域周边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少;江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A、C、D都是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9题,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错;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正确;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增大,③正确,④错。故选C。]
10.C 11.C [第10题,据图可知,等温线西部较东部密集,因此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C正确。同纬度水温东高西低,A错。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错。由南向北递减变化不均匀,D错。第11题,据图可知,等温线的数值大致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纬度是影响海水水温分布的因素之一;而同一纬度地区大陆的东、西岸的水温存在高低差异,主要是受到洋流的影响。故选C。]
12.B 13.C [第12题,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中H最大时,表示水位差最大,潮汐现象最明显,此时应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第13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高,且水位差增大,说明海水正处于落潮阶段。落潮时,海水向远离海岸的方向运动,在海滩游泳不安全;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因水流方向相反而变慢;海水退去,利于渔民拾贝。]
14.D 15.B [第14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半球的寒流,寒流对流经的海域有降温的作用,即寒流流经的海域较同纬度海域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受太阳辐射影响,南半球表层水温自北向南递减。左图等温线自北向南增加,位于北半球,A、B错误。右图位于南半球,c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为暖流,C错误。d线向低纬度凸出,说明为寒流,D正确。故选D。第15题,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澳大利亚东侧暖流异常相关。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度大,原本不易发生火灾,但是由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降水少,导致气候干热,因此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与森林火灾有关的是②洋流异常减弱。故选B。]
16.A 17.D [第16题,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①正确;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②错误;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运输需求量小,③正确;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④错误。第17题,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①正确;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②错;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使用并不广泛,③错;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④正确。]
18.B 19.C 20.D [第18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的变化增大,B正确,A错误。植被破坏不会导致降水的变率增大,C错误。河道淤积对径流量年内变化影响不大,D错误。第19题,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③④正确,②错误;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①错误。故选C。第20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蒸腾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不透水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21.(1)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下渗、④地下径流。
(2)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蒸发和蒸腾量;减少地表径流。
(3)通过植物和活土降解污染物;绿色植被为城市提供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22.(1)成因的差异: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而潮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表现的差异:海浪大小无规律性,而潮汐存在海水周期性涨落。
(2)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3)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抬高潮势。
23.(1)②海域水温比③海域高。原因:②海域有暖流流经,使得海域水温较高;③海域有寒流流经,使得海域水温较低。
(2)快 减慢 原因:从A到B的过程中基本为顺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但在经过④海域时为逆洋流航行,速度变慢。
(3)④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鱼类在此聚集,形成渔场。
24.(1)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2)渤海海区周边有众多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盐度;渤海较封闭,与外界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的水体交换较弱;渤海所处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相对较少,盐度较低。
(3)水温低,海水易结冰;受周边陆地的影响明显,降温较快,海水易结冰;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区水体量不大,易结冰。
(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