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第一节
第四章 地貌
常见地貌类型
课时3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其主要类型。(区域认知)
2.结合材料,分析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风沙地貌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风沙地貌
>
<
知识点一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也可分布在多沙的_____地带(如丹娘沙丘)、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风力
西北
河谷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______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蘑菇 上部_____、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3.类型
(1)风蚀地貌
摩擦
宽大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_____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_______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风蚀城堡 呈现出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摩擦
主风向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______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蜂窝状形态
摩擦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尖角
(翼)。迎风坡___,背风坡____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2)风积地貌
①典型景观
缓
陡
②沙丘分类
类型 特征 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沙丘 沙丘上生长植物 植被能固定_____
流动沙丘 没有植物生长 随风移动,会埋没房屋、______,侵吞农田、牧场
流沙
道路
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颗粒的大小判断风向
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背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较小,坡度绞缓,如图。
拓展延伸
(1)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2)物质来源——沙土,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沉积。
(3)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
水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答案 西北风;西北地区。
1.[区域认知]指出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及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陡峭;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2.[综合思维]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答案 在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风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3.[综合思维]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2023·河南郑州期中)“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
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
读图可知,雅丹地貌中突出的部分是风蚀柱或风蚀土墩,风蚀柱或风蚀土墩之间是风蚀槽沟,因此雅丹地貌的组合有风蚀柱和风蚀槽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2023·河南郑州期中)“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2.雅丹地貌的组合有
①风蚀柱 ②沙丘 ③风蚀槽沟 ④“V”形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24·云南昆明月考)西藏米林县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风,在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独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右面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属于
A.风力堆积地貌 B.河流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黄土侵蚀地貌
√
丹娘沙丘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中大风天气多,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挟带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属于风力堆积地貌,A正确。
(2024·云南昆明月考)西藏米林县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风,在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独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右面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4.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A.河谷江心沙洲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印度洋海滩
√
结合上题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江心沙洲,A正确。
海岸地貌
>
<
知识点二
类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_____
_________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1.概念:海岸在____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陡崖
海浪
海蚀平台
类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 ________ 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_______互相贯通
海蚀穴
海蚀穴
类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积地貌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一般上部物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沙滩、_____
沙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砾滩
泥滩
思考
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答案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拓展延伸
(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或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冰川地貌
拓展延伸
(2)主要类型
冰川地貌
类型 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2023·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如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1~3题。
1.“石老人”地貌属于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沿海,是受海浪作用影响形成的海岸地貌,D正确。
(2023·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如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1~3题。
2.“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风化作用
B.海浪侵蚀、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
“石老人”坍塌主要是滨海地区空气湿润,海水盐度高,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变得松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逐渐坍塌,C正确。
“石老人”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最终会越来越小,A正确。
(2023·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如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1~3题。
3.“石老人”的体积未来最可能会
A.不断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不断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
(2024·安徽安庆质检)读“某地冰川示意图”,完成4~5题。
4.冰川融化后,A地可能演化为
A.峡湾 B.冰蚀湖
C.侵蚀平原 D.角峰
√
读图可知,A处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冰川融化后,水在冰斗处汇集,形成冰蚀湖,B正确。
(2024·安徽安庆质检)读“某地冰川示意图”,完成4~5题。
5.关于冰川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槽谷形如“V”字
B.角峰周围常有钟乳石发育
C.两极地区现代冰川地貌广布
D.冰川搬运作用分选性较好
√
冰川槽谷形如“U”字,A错误;
角峰周围常有刃脊发育,B错误;
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现代冰川地貌广布,C正确;
冰川搬运作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D错误。
课时对点练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如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图,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如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图,完成1~2题。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地貌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沙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②③正确。故选B。
依据上题分析可知,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4.若图中A坡朝向东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
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5.该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右图中_____地区
√
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普遍,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送别角是位于新西兰南岛最北端的一处形似象鼻山的岩礁,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 D.海浪侵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别角是海边岩礁,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随着海浪的继续侵蚀,图示海蚀拱桥会在重力和侵蚀作用下坍塌,使岩礁分别形成海蚀柱和海蚀崖,A正确;
海滩、沙坝等属于海浪的堆积作用,B、D错误;
海蚀穴形成于海浪侵蚀的前期阶段,不符合题意,C错误。
(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送别角是位于新西兰南岛最北端的一处形似象鼻山的岩礁,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7.在该外力作用持续影响下,接下来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海蚀穴、海蚀平台 D.沙坝、沙丘
√
(2024·四川德阳期末)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读图可知,该沙坝形成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作用,B正确;
冰川侵蚀在沿海会形成峡湾地貌,不会形成沙坝,A错误;
珊瑚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纬度高的地区没有珊瑚虫分布,不会形成珊瑚堆积,C错误;
沙坝与火山喷发活动无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四川德阳期末)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此完成8~9题。
9.沙坝东、西两侧的侵蚀作用表现为
A.东侧以海水侵蚀为主,西侧以河流侵蚀为主
B.两侧都以海水侵蚀为主
C.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
D.两侧都以河流侵蚀为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沙坝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流侵蚀作用强。因此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C正确。
台湾省北部的和平岛海边发育有格子状的奇石怪岩,远远望去,岩石整齐排列,形似切割过的豆腐块,被称为“豆腐岩”(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豆腐岩”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岩体破裂
√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应为海水侵蚀,岩体破裂,海水顺石缝冲刷形成,D正确;
岩石整齐排列不可能是风力沉积或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B错;
台湾省没有冰川,不可能是冰川侵蚀,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海蚀柱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
水下沙坝和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江心洲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D错。
台湾省北部的和平岛海边发育有格子状的奇石怪岩,远远望去,岩石整齐排列,形似切割过的豆腐块,被称为“豆腐岩”(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1.与“豆腐岩”形成过程最相似的是
A.水下沙坝 B.江心洲
C.海蚀柱 D.海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北靠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临阿尔金山,雅丹较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如图是“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推测罗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
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沟槽、垄脊走向与当地的盛行风向一致,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区域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风,该区域位于内陆盆地,应靠近我国冬季风风源地,当地的盛行风向应为东北风,且图示雅丹东北侧较陡,受风力侵蚀明显,故盛行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北靠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临阿尔金山,雅丹较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如图是“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3.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风天气多;罗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现裂隙;盛行风(东北风)沿裂隙侵蚀偏软岩层,风蚀沟槽形成,槽间出现圆丘状地貌;随着风蚀作用增强,沟槽持续加深展宽,槽间形成流线状垄地;风蚀作用持续增强,流线状转变为长垄状,形成典型雅丹地貌。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③①④②,C正确。
14.丙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可知,丙图中谷地的形成和冰川有关,根据谷地形态和宽度可以判断其是“U”形谷,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图示地区还容易形成的地理事物是
A.冰碛丘陵 B.溶洞
C.冲积扇 D.蘑菇石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
图示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该地区应冰川地貌广布,冰碛丘陵为冰川地貌,A正确;
溶洞为流水溶蚀地貌,B错;
冲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C错;
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地貌,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图示3个时期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该地貌为冰川地貌。其形成过程应首先是冰川大规模发育,经历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当气候变暖,冰川退却、冰川融化之后海水倒灌,结合图示可知,正确的顺序应当是乙→丙→甲,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2023·安徽滁州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如下图所示)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
(1)指出图中右上角的沙丘类型及A坡的
坡度特征。
答案 类型:新月形沙丘。特征:A坡为迎风坡,坡度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
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 分布规律:沙丘区位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延伸。主要来源:区内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的沉积物。
(3)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知识,尝试推断它们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差异: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原因:沙丘迎风坡风力大,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沙粒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沙粒能够沉积。课时3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其主要类型。(区域认知)2.结合材料,分析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也可分布在多沙的河谷地带(如丹娘沙丘)、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3.类型
(1)风蚀地貌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风蚀城堡 呈现出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蜂窝状形态
(2)风积地貌
①典型景观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尖角(翼)。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②沙丘分类
类型 特征 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沙丘 沙丘上生长植物 植被能固定流沙
流动沙丘 没有植物生长 随风移动,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颗粒的大小判断风向
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背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较小,坡度绞缓,如图。
拓展延伸 水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1)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2)物质来源——沙土,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沉积。
(3)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1.[区域认知]指出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及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西北风;西北地区。
2.[综合思维]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答案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陡峭;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3.[综合思维]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答案 在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风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2023·河南郑州期中)“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雅丹地貌的组合有( )
①风蚀柱 ②沙丘 ③风蚀槽沟 ④“V”形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中突出的部分是风蚀柱或风蚀土墩,风蚀柱或风蚀土墩之间是风蚀槽沟,因此雅丹地貌的组合有风蚀柱和风蚀槽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2024·云南昆明月考)西藏米林县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风,在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独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属于( )
A.风力堆积地貌 B.河流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黄土侵蚀地貌
4.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A.河谷江心沙洲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印度洋海滩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丹娘沙丘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中大风天气多,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挟带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属于风力堆积地貌,A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江心沙洲,A正确。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类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海蚀穴 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海积地貌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一般上部物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思考 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答案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拓展延伸 冰川地貌
(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或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2)主要类型
类型 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2023·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右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1~3题。
1.“石老人”地貌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2.“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侵蚀、风化作用
B.海浪侵蚀、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3.“石老人”的体积未来最可能会( )
A.不断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不断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1.D 2.C 3.A
解析 第1题,“石老人”位于青岛市沿海,是受海浪作用影响形成的海岸地貌,D正确。第2题,“石老人”坍塌主要是滨海地区空气湿润,海水盐度高,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变得松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逐渐坍塌,C正确。第3题,“石老人”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最终会越来越小,A正确。
(2024·安徽安庆质检)读“某地冰川示意图”,完成4~5题。
4.冰川融化后,A地可能演化为( )
A.峡湾 B.冰蚀湖
C.侵蚀平原 D.角峰
5.关于冰川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槽谷形如“V”字
B.角峰周围常有钟乳石发育
C.两极地区现代冰川地貌广布
D.冰川搬运作用分选性较好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A处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冰川融化后,水在冰斗处汇集,形成冰蚀湖,B正确。第5题,冰川槽谷形如“U”字,A错误;角峰周围常有刃脊发育,B错误;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现代冰川地貌广布,C正确;冰川搬运作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D错误。
课时对点练 [分值:71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如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图,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第2题,“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故选B。
(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沙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若图中A坡朝向东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5.该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下图中________地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②③正确。故选B。第4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第5题,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普遍,A正确。
(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送别角是位于新西兰南岛最北端的一处形似象鼻山的岩礁,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 D.海浪侵蚀
7.在该外力作用持续影响下,接下来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海蚀穴、海蚀平台 D.沙坝、沙丘
答案 6.D 7.A
解析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别角是海边岩礁,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第7题,随着海浪的继续侵蚀,图示海蚀拱桥会在重力和侵蚀作用下坍塌,使岩礁分别形成海蚀柱和海蚀崖,A正确;海滩、沙坝等属于海浪的堆积作用,B、D错误;海蚀穴形成于海浪侵蚀的前期阶段,不符合题意,C错误。
(2024·四川德阳期末)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9.沙坝东、西两侧的侵蚀作用表现为( )
A.东侧以海水侵蚀为主,西侧以河流侵蚀为主
B.两侧都以海水侵蚀为主
C.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
D.两侧都以河流侵蚀为主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该沙坝形成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作用,B正确;冰川侵蚀在沿海会形成峡湾地貌,不会形成沙坝,A错误;珊瑚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纬度高的地区没有珊瑚虫分布,不会形成珊瑚堆积,C错误;沙坝与火山喷发活动无关,D错误。第9题,沙坝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流侵蚀作用强。因此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C正确。
(选择题10~16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台湾省北部的和平岛海边发育有格子状的奇石怪岩,远远望去,岩石整齐排列,形似切割过的豆腐块,被称为“豆腐岩”(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豆腐岩”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岩体破裂
11.与“豆腐岩”形成过程最相似的是( )
A.水下沙坝 B.江心洲
C.海蚀柱 D.海滩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应为海水侵蚀,岩体破裂,海水顺石缝冲刷形成,D正确;岩石整齐排列不可能是风力沉积或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B错;台湾省没有冰川,不可能是冰川侵蚀,C错。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海蚀柱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水下沙坝和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江心洲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D错。
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北靠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临阿尔金山,雅丹较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如图是“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推测罗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沟槽、垄脊走向与当地的盛行风向一致,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区域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风,该区域位于内陆盆地,应靠近我国冬季风风源地,当地的盛行风向应为东北风,且图示雅丹东北侧较陡,受风力侵蚀明显,故盛行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第13题,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风天气多;罗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现裂隙;盛行风(东北风)沿裂隙侵蚀偏软岩层,风蚀沟槽形成,槽间出现圆丘状地貌;随着风蚀作用增强,沟槽持续加深展宽,槽间形成流线状垄地;风蚀作用持续增强,流线状转变为长垄状,形成典型雅丹地貌。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③①④②,C正确。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丙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15.图示地区还容易形成的地理事物是( )
A.冰碛丘陵 B.溶洞
C.冲积扇 D.蘑菇石
16.图示3个时期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 14.B 15.A 16.D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可知,丙图中谷地的形成和冰川有关,根据谷地形态和宽度可以判断其是“U”形谷,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B正确。第15题,图示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该地区应冰川地貌广布,冰碛丘陵为冰川地貌,A正确;溶洞为流水溶蚀地貌,B错;冲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C错;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地貌,D错。第16题,该地貌为冰川地貌。其形成过程应首先是冰川大规模发育,经历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当气候变暖,冰川退却、冰川融化之后海水倒灌,结合图示可知,正确的顺序应当是乙→丙→甲,故选D。
17.(2023·安徽滁州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如下图所示)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
(1)指出图中右上角的沙丘类型及A坡的坡度特征。(4分)
(2)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6分)
(3)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知识,尝试推断它们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答案 (1)类型:新月形沙丘。特征:A坡为迎风坡,坡度缓。
(2)分布规律:沙丘区位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延伸。主要来源:区内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的沉积物。
(3)差异: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原因:沙丘迎风坡风力大,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沙粒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沙粒能够沉积。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3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分值:71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3·四川成都期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如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图,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沙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若图中A坡朝向东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5.该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下图中________地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送别角是位于新西兰南岛最北端的一处形似象鼻山的岩礁,如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 D.海浪侵蚀
7.在该外力作用持续影响下,接下来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海蚀穴、海蚀平台 D.沙坝、沙丘
(2024·四川德阳期末)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9.沙坝东、西两侧的侵蚀作用表现为( )
A.东侧以海水侵蚀为主,西侧以河流侵蚀为主
B.两侧都以海水侵蚀为主
C.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
D.两侧都以河流侵蚀为主
(选择题10~16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台湾省北部的和平岛海边发育有格子状的奇石怪岩,远远望去,岩石整齐排列,形似切割过的豆腐块,被称为“豆腐岩”(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豆腐岩”的主要形成过程为( )
A.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岩体破裂
11.与“豆腐岩”形成过程最相似的是( )
A.水下沙坝 B.江心洲
C.海蚀柱 D.海滩
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北靠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临阿尔金山,雅丹较为低矮,高度多在1m以下。如图是“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推测罗布泊雅丹形成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丙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15.图示地区还容易形成的地理事物是( )
A.冰碛丘陵 B.溶洞
C.冲积扇 D.蘑菇石
16.图示3个时期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7.(2023·安徽滁州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某科考小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对风力状况分析的前提下,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山前沙丘区内(如下图所示)的风沙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与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特征。沙丘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
(1)指出图中右上角的沙丘类型及A坡的坡度特征。(4分)
(2)描述图示区域沙丘的分布规律,推测沙丘物质的主要来源。(6分)
(3)科考小队通过对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采样,发现其沙粒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利用所学的风沙地貌知识,尝试推断它们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答案精析
1.C 2.B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这种“蜂巢”地貌是石窝,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第2题,“蜂巢”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图为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图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D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的结果。故选B。]
3.B 4.C 5.A [第3题,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②③正确。故选B。第4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第5题,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其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典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普遍,A正确。]
6.D 7.A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送别角是海边岩礁,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第7题,随着海浪的继续侵蚀,图示海蚀拱桥会在重力和侵蚀作用下坍塌,使岩礁分别形成海蚀柱和海蚀崖,A正确;海滩、沙坝等属于海浪的堆积作用,B、D错误;海蚀穴形成于海浪侵蚀的前期阶段,不符合题意,C错误。]
8.B 9.C [第8题,读图可知,该沙坝形成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作用,B正确;冰川侵蚀在沿海会形成峡湾地貌,不会形成沙坝,A错误;珊瑚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纬度高的地区没有珊瑚虫分布,不会形成珊瑚堆积,C错误;沙坝与火山喷发活动无关,D错误。第9题,沙坝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流侵蚀作用强。因此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流侵蚀为主。C正确。]
10.D 11.C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应为海水侵蚀,岩体破裂,海水顺石缝冲刷形成,D正确;岩石整齐排列不可能是风力沉积或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B错;台湾省没有冰川,不可能是冰川侵蚀,C错。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豆腐岩分布在海边,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海蚀柱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水下沙坝和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江心洲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D错。]
12.B 13.C [第12题,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沟槽、垄脊走向与当地的盛行风向一致,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区域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风,该区域位于内陆盆地,应靠近我国冬季风风源地,当地的盛行风向应为东北风,且图示雅丹东北侧较陡,受风力侵蚀明显,故盛行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第13题,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风天气多;罗布泊干涸,湖底地面出现裂隙;盛行风(东北风)沿裂隙侵蚀偏软岩层,风蚀沟槽形成,槽间出现圆丘状地貌;随着风蚀作用增强,沟槽持续加深展宽,槽间形成流线状垄地;风蚀作用持续增强,流线状转变为长垄状,形成典型雅丹地貌。罗布泊雅丹演化过程的顺序依次是③①④②,C正确。]
14.B 15.A 16.D [第14题,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可知,丙图中谷地的形成和冰川有关,根据谷地形态和宽度可以判断其是“U”形谷,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B正确。第15题,图示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该地区应冰川地貌广布,冰碛丘陵为冰川地貌,A正确;溶洞为流水溶蚀地貌,B错;冲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C错;蘑菇石为风力侵蚀地貌,D错。第16题,该地貌为冰川地貌。其形成过程应首先是冰川大规模发育,经历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当气候变暖,冰川退却、冰川融化之后海水倒灌,结合图示可知,正确的顺序应当是乙→丙→甲,故选D。]
17.(1)类型:新月形沙丘。特征:A坡为迎风坡,坡度缓。
(2)分布规律:沙丘区位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带状延伸。主要来源:区内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的沉积物。
(3)差异: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原因:沙丘迎风坡风力大,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沙粒能够沉积;沙丘背风坡风力小,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沙粒能够沉积。课时3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其主要类型。(区域认知)2.结合材料,分析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_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也可分布在多沙的______地带(如丹娘沙丘)、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3.类型
(1)风蚀地貌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______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风蚀蘑菇 上部______、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雅丹地貌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________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风蚀城堡 呈现出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蜂窝状形态
(2)风积地貌
①典型景观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新月形沙丘 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尖角(翼)。迎风坡____,背风坡______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②沙丘分类
类型 特征 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沙丘 沙丘上生长植物 植被能固定______
流动沙丘 没有植物生长 随风移动,会埋没房屋、______,侵吞农田、牧场
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颗粒的大小判断风向
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背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较小,坡度绞缓,如下图。
拓展延伸 水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1)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2)物质来源——沙土,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该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沉积。
(3)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1.[区域认知]指出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及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2.[综合思维]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3.[综合思维]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2023·河南郑州期中)“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雅丹地貌的组合有( )
①风蚀柱 ②沙丘 ③风蚀槽沟 ④“V”形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云南昆明月考)西藏米林县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地表裸露且多大风,在江北岸山麓形成了独特的爬升式沙丘——丹娘沙丘,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属于( )
A.风力堆积地貌 B.河流堆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黄土侵蚀地貌
4.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A.河谷江心沙洲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印度洋海滩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______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类型 典型景观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______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________互相贯通
海积地貌 海滩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一般上部物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沙滩、______
沙坝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思考 海蚀穴、海蚀拱桥和海蚀柱在形成上有何关联?
拓展延伸 冰川地貌
(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或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2)主要类型
类型 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2023·广东惠州期末)2022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沿海地标性景观“石老人”在风雨中发生坍塌,“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如图示意坍塌前的“石老人”。据此完成1~3题。
1.“石老人”地貌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2.“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侵蚀、风化作用 B.海浪侵蚀、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侵蚀
3.“石老人”的体积未来最可能会( )
A.不断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不断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2024·安徽安庆质检)读“某地冰川示意图”,完成4~5题。
4.冰川融化后,A地可能演化为( )
A.峡湾 B.冰蚀湖 C.侵蚀平原 D.角峰
5.关于冰川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槽谷形如“V”字 B.角峰周围常有钟乳石发育
C.两极地区现代冰川地貌广布 D.冰川搬运作用分选性较好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风沙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风力
2.西北 河谷
3.(1)摩擦 宽大 主风向 (2)①缓 陡 ②流沙 道路
探究核心知识
1.西北风;西北地区。
2.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陡峭;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3.在风挟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风速降低,大量沙粒沉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落实思维方法
1.C 2.A [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中突出的部分是风蚀柱或风蚀土墩,风蚀柱或风蚀土墩之间是风蚀槽沟,因此雅丹地貌的组合有风蚀柱和风蚀槽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3.A 4.A [第3题,丹娘沙丘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中大风天气多,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挟带江边或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丹娘沙丘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属于风力堆积地貌,A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江心沙洲,A正确。]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海浪
2.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穴 海蚀穴 砾滩 泥滩
思考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落实思维方法
1.D 2.C 3.A [第1题,“石老人”位于青岛市沿海,是受海浪作用影响形成的海岸地貌,D正确。第2题,“石老人”坍塌主要是滨海地区空气湿润,海水盐度高,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变得松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逐渐坍塌,C正确。第3题,“石老人”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最终会越来越小,A正确。]
4.B 5.C [第4题,读图可知,A处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冰川融化后,水在冰斗处汇集,形成冰蚀湖,B正确。第5题,冰川槽谷形如“U”字,A错误;角峰周围常有刃脊发育,B错误;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现代冰川地貌广布,C正确;冰川搬运作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