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第二节第四章 地貌地貌的观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地理实践力)2.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综合思维)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综合思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点一 地貌的观察知识点二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貌内容索引课时对点练地貌的观察><知识点一1.地貌观察的顺序(1)选择位置:选择视野比较_____的地方。(2)观察顺序:按照从___________、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辅助观察:可利用地形图、_________等辅助观察。广阔宏观到微观遥感影像2.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分类 主要作用绝对高度 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 反映地面的_________起伏状况(2)坡度 表示 影响坡度 ________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_____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迎风坡和背风坡坡度角比值(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_________等。破碎程度思考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答案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拓展延伸1.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阳坡和阴坡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北半球东西向的山脉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日照时间长,温度高,霜冻比阴坡轻;阳坡热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是指迎着风来向的一坡,另一坡为背风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拓展延伸①影响降水:山脉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降水少,成为雨影区。②影响气温:迎风坡因气流抬升而降温,背风坡因空气下沉而增温(焚风现象),故同一高度,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拓展延伸2.坡形对通视的影响(1)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如下图1。(2)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2。(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3。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读景观图可知,该观察方式为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观察。由于该地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B正确。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2.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海浪侵蚀√(2024·浙江杭州开学考试)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完成3~4题。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河曲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2024·浙江杭州开学考试)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完成3~4题。4.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貌><知识点二1.等高线的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闭合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宏观地貌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 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 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盆地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 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部高四周低 地貌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形态特征 说明山峰、示坡线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微观地貌地貌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形态特征 说明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地貌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形态特征 说明鞍部 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 4.利用等高线进行高度的相关计算(1)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已知:等高线a、b、c,a①如果c=a,则d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2)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读出任意两点间的绝对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3)陡崖处高度的判断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则: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对贺兰山进行研学探究,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队员们对贺兰山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读,确定了观察步骤和方法。按照前往贺兰山C地点的过程,逐步对贺兰山整体、山体的一侧坡地、山麓的冲积扇体进行观察。1.[综合思维]观察贺兰山整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图A),根据经纬网和海拔,判断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根据等高线描述贺兰山的地形特征。答案 主要地貌类型:西部是山地,东部有地势较平坦的平原。特征:贺兰山海拔较高,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较窄;山地东西不对称,西坡和缓,坡度较小,东坡陡峻。2.[地理实践力]对贺兰山图A中局部地区进行放大(图B),观察图B,说出图中主要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答案 地貌类型:山体东南侧的坡地。特征:地势起伏大、陡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3.[地理实践力]对图B中的局部山麓地带放大(图C),根据等高线判断图C中东南部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答案 冲积扇。理由:等高线突然变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缓;等高线呈圆弧形,呈现出以山谷出口处为顶部的扇形。4.[综合思维]对图C中东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组成物的颗粒大小有什么规律?答案 扇顶颗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缘,颗粒物越细,边缘最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④的地貌名称依次是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处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结合图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山顶、山脊、山谷、陡崖。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河流总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图中指向标箭头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从北向南。甲村所在虚线内,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此地地势平坦,为平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貌类型是A.平原 B.丘陵C.高原 D.山地√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完成4~5题。4.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发量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发量C.河流径流量和堆积物粒径大小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错误;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正确。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完成4~5题。5.图中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A.① B.②C.③ D.④√读图可知,①观测点与甲村的连线所经地形为山脊,地势较高,阻挡了观测视线,导致在①观测点无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观测点地势较高,且与甲村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观测到甲村。故选A。课时对点练(2024·吉林长春期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A.甲 B.乙C.丙 D.丁√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甲、丙、丁海拔较低,非最佳观察点,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吉林长春期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2.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示没有体现河流地貌,D正确。读“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3~5题。3.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是A.风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图中等高线的形状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状,属于风沙地貌,选A。由上题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干旱地区,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读“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3~5题。4.这种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读“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3~5题。5.这种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A.河水流向 B.风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风向,选B。(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6~8题。6.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丙、丁两地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为山谷,D正确。(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6~8题。7.观察图中地貌时A.①地可看到区域全貌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6~8题。8.与乙地相比,甲地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为300 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为200 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东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9~11题。9.在考察线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A.① B.②C.③ D.④√读图可知,①路段经过4条等高线,坡度大;②路段经过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路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经过3条等高线,坡度大,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东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9~11题。10.在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A.① B.②C.③ D.④√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②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③路段位于山地东南侧,均为阳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A正确。(2023·山东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9~11题。11.观察地貌时,海拔常用于判断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苏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如图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高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22 m B.82 mC.108 m D.98 m√能力提升由图可知,观察点5海拔162 m,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 m,观察点2海拔在40~60 m之间,因此观察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ΔH应满足102 m<ΔH<122 m,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苏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如图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3.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小,A、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较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正确,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苏扬州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M—N一线A.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B.最大高差为250米C.丙处为山脊D.地形为山地√M—N一线,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计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但无法判断最大高差具体数值,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间是鞍部,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江苏扬州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4~15题。15.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判断正确的是A.甲处能看到丙处B.甲处可能看到河流C.丙处能看到丁处D.乙处可能发育河流√丙处位于右侧谷地,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从甲处看不到丙处,A错误;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可能有河流流经,可能看到河流,B正确;乙处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D错误;从丙处看丁处,地势先升高后降低,故从丙处不能看到丁处,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答案 绘图如右。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较大;最低海拔为750~80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与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答案 坡度较大;坡向朝南,为阳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图中甲地附近陡崖A.相对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为1 100 mD.崖顶海拔可能为1 16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区域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高原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山谷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北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结合样例,完成下表。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读等高线的数值并计算 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 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 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判断各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山脊、山谷判断山峰和谷地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 1.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地理实践力)2.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综合思维)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综合思维)知识点一 地貌的观察1.地貌观察的顺序(1)选择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观察顺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辅助观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2.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分类 主要作用绝对高度 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 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表示 影响坡度 坡度角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迎风坡和背风坡(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思考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答案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拓展延伸1.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阳坡和阴坡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北半球东西向的山脉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日照时间长,温度高,霜冻比阴坡轻;阳坡热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是指迎着风来向的一坡,另一坡为背风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①影响降水:山脉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降水少,成为雨影区。②影响气温:迎风坡因气流抬升而降温,背风坡因空气下沉而增温(焚风现象),故同一高度,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2.坡形对通视的影响(1)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如下图1。(2)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2。(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3。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2.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和生物作用D.风力侵蚀和海浪侵蚀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读景观图可知,该观察方式为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观察。第2题,由于该地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B正确。(2024·浙江杭州开学考试)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完成3~4题。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4.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答案 3.D 4.A解析 第3题,“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河曲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第4题,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知识点二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貌1.等高线的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闭合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宏观地貌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盆地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部高四周低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微观地貌地貌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形态特征 说明山峰、示坡线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4.利用等高线进行高度的相关计算(1)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已知:等高线a、b、c,a①如果c=a,则d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2)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读出任意两点间的绝对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3)陡崖处高度的判断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则: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对贺兰山进行研学探究,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队员们对贺兰山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读,确定了观察步骤和方法。按照前往贺兰山C地点的过程,逐步对贺兰山整体、山体的一侧坡地、山麓的冲积扇体进行观察。1.[综合思维]观察贺兰山整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图A),根据经纬网和海拔,判断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根据等高线描述贺兰山的地形特征。答案 主要地貌类型:西部是山地,东部有地势较平坦的平原。特征:贺兰山海拔较高,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较窄;山地东西不对称,西坡和缓,坡度较小,东坡陡峻。2.[地理实践力]对贺兰山图A中局部地区进行放大(图B),观察图B,说出图中主要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答案 地貌类型:山体东南侧的坡地。特征:地势起伏大、陡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3.[地理实践力]对图B中的局部山麓地带放大(图C),根据等高线判断图C中东南部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答案 冲积扇。理由:等高线突然变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缓;等高线呈圆弧形,呈现出以山谷出口处为顶部的扇形。4.[综合思维]对图C中东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组成物的颗粒大小有什么规律?答案 扇顶颗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缘,颗粒物越细,边缘最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④的地貌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貌类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答案 1.B 2.C 3.A解析 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处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结合图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第2题,河流总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图中指向标箭头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从北向南。第3题,甲村所在虚线内,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此地地势平坦,为平原。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完成4~5题。4.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发量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发量C.河流径流量和堆积物粒径大小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5.图中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4.D 5.A解析 第4题,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错误;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①观测点与甲村的连线所经地形为山脊,地势较高,阻挡了观测视线,导致在①观测点无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观测点地势较高,且与甲村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观测到甲村。故选A。课时对点练 [分值:73分](选择题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2024·吉林长春期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2.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 )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甲、丙、丁海拔较低,非最佳观察点,B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示没有体现河流地貌,D正确。读“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3~5题。3.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A.风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4.这种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5.这种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A.河水流向 B.风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答案 3.A 4.D 5.B解析 第3题,图中等高线的形状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状,属于风沙地貌,选A。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干旱地区,选D。第5题,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风向,选B。(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6~8题。6.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7.观察图中地貌时( )A.①地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8.与乙地相比,甲地( )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6.A 7.D 8.B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第7题,丙、丁两地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为山谷,D正确。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为300 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为200 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2023·山东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9~11题。9.在考察线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在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观察地貌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答案 9.C 10.D 11.A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①路段经过4条等高线,坡度大;②路段经过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路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经过3条等高线,坡度大,C正确。第10题,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②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③路段位于山地东南侧,均为阳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第1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A正确。(选择题12~15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024·江苏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下图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高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22 m B.82 m C.108 m D.98 m13.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答案 12.C 13.D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观察点5海拔162 m,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 m,观察点2海拔在40~60 m之间,因此观察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ΔH应满足102 m<ΔH<122 m,C正确。第13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小,A、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较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正确,C错误。(2023·江苏扬州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M—N一线( )A.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B.最大高差为250米C.丙处为山脊D.地形为山地15.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判断正确的是( )A.甲处能看到丙处 B.甲处可能看到河流C.丙处能看到丁处 D.乙处可能发育河流答案 14.A 15.B解析 第14题,M—N一线,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计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但无法判断最大高差具体数值,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间是鞍部,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错误。第15题,丙处位于右侧谷地,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从甲处看不到丙处,A错误;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可能有河流流经,可能看到河流,B正确;乙处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D错误;从丙处看丁处,地势先升高后降低,故从丙处不能看到丁处,C错误。16.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5分)(2)与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4分)(3)图中甲地附近陡崖( )(3分)A.相对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为1 100 mD.崖顶海拔可能为1 160 m(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区域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6分)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微观地貌特征描述(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结合样例,完成下表。(6分)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读等高线的数值并计算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答案 (1)绘图如下。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较大;最低海拔为750~800 m。(2)坡度较大;坡向朝南,为阳坡。(3)D(4)高原 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山谷 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北部(5)判断各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判断山脊、山谷 判断山峰和谷地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分值:73分)(选择题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2024·吉林长春期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2.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 )A.山峰、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D.山峰、喀斯特地貌读“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3~5题。3.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A.风沙地貌 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4.这种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5.这种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A.河水流向 B.风向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2023·山西大同期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6~8题。6.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7.观察图中地貌时( )A.①地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8.与乙地相比,甲地( )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山东青岛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9~11题。9.在考察线路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在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观察地貌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选择题12~15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024·江苏徐州期末)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下图为“观察点海拔及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高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22 m B.82 m C.108 m D.98 m13.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2023·江苏扬州期末)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M—N一线( )A.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B.最大高差为250米C.丙处为山脊D.地形为山地15.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判断正确的是( )A.甲处能看到丙处 B.甲处可能看到河流C.丙处能看到丁处 D.乙处可能发育河流16.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并说出该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大小状况、山谷的最低海拔。(5分)(2)与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4分)(3)图中甲地附近陡崖( )(3分)A.相对高度大于100 mB.位于山谷中C.底部海拔最低为1 100 mD.崖顶海拔可能为1 160 m(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区域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6分)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微观地貌特征描述(5)基于前面的问题,归纳读等高线图描述地貌特征的一般方法,结合样例,完成下表。(6分)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地貌)特征读等高线的数值并计算读等高线的疏密 判断坡度大小读等高线的弯曲形状读等高线的数值递变特点读等高线的空间组合 判断地形类型答案精析1.B 2.D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甲、丙、丁海拔较低,非最佳观察点,B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及上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示没有体现河流地貌,D正确。]3.A 4.D 5.B [第3题,图中等高线的形状呈新月形,是新月形沙丘的典型形状,属于风沙地貌,选A。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干旱地区,选D。第5题,沙丘是风力堆积的结果,其走向主要受制于风向,选B。]6.A 7.D 8.B [第6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 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第7题,丙、丁两地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为山谷,D正确。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为300 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为200 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9.C 10.D 11.A [第9题,读图可知,①路段经过4条等高线,坡度大;②路段经过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路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经过3条等高线,坡度大,C正确。第10题,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①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②路段位于山地南侧,③路段位于山地东南侧,均为阳坡;④路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第1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A正确。]12.C 13.D [第12题,由图可知,观察点5海拔162 m,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 m,观察点2海拔在40~60 m之间,因此观察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ΔH应满足102 m<ΔH<122 m,C正确。第13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小,A、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较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正确,C错误。]14.A 15.B [第14题,M—N一线,乙附近海拔最高,丙附近海拔最低,0米<最低海拔<30米,270米<最高海拔<300米,计算可知,240米<高差<300米,最低海拔可能为25米,但无法判断最大高差具体数值,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山谷,乙是山脊,丙是谷地,丙、丁间是鞍部,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区海拔低于500米,不是山地地形,D错误。第15题,丙处位于右侧谷地,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从甲处看不到丙处,A错误;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可能有河流流经,可能看到河流,B正确;乙处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D错误;从丙处看丁处,地势先升高后降低,故从丙处不能看到丁处,C错误。]16.(1)绘图如下。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较大;最低海拔为750~800 m。(2)坡度较大;坡向朝南,为阳坡。(3)D(4)高原 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山谷 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有两条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北部(5)判断各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判断山脊、山谷 判断山峰和谷地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习目标] 1.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地理实践力)2.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综合思维)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综合思维)知识点一 地貌的观察1.地貌观察的顺序(1)选择位置:选择视野比较______的地方。(2)观察顺序:按照从____________、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更小的地貌(如河岸、陡崖)。(3)辅助观察:可利用地形图、__________等辅助观察。2.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分类 主要作用绝对高度 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 反映地面的__________(2)坡度表示 影响坡度 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______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迎风坡和背风坡(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__________等。思考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拓展延伸1.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阳坡和阴坡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北半球东西向的山脉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日照时间长,温度高,霜冻比阴坡轻;阳坡热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2)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是指迎着风来向的一坡,另一坡为背风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下图:①影响降水:山脉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降水少,成为雨影区。②影响气温:迎风坡因气流抬升而降温,背风坡因空气下沉而增温(焚风现象),故同一高度,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2.坡形对通视的影响(1)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如下图1。(2)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2。(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3。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2.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和流水堆积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海浪侵蚀(2024·浙江杭州开学考试)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完成3~4题。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A.以风力堆积为主 B.河床底部起伏不平C.石灰岩广布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4.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D.槽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知识点二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貌1.等高线的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闭合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显示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相交(陡崖除外)。(5)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宏观地貌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等高线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盆地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部高四周低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微观地貌地貌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形态特征 说明山峰、示坡线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4.利用等高线进行高度的相关计算(1)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已知:等高线a、b、c,a①如果c=a,则db,即“大于大的”。(2)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读出任意两点间的绝对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就可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3)陡崖处高度的判断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则:①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②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H小-d③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某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对贺兰山进行研学探究,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队员们对贺兰山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读,确定了观察步骤和方法。按照前往贺兰山C地点的过程,逐步对贺兰山整体、山体的一侧坡地、山麓的冲积扇体进行观察。1.[综合思维]观察贺兰山整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图A),根据经纬网和海拔,判断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根据等高线描述贺兰山的地形特征。2.[地理实践力]对贺兰山图A中局部地区进行放大(图B),观察图B,说出图中主要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3.[地理实践力]对图B中的局部山麓地带放大(图C),根据等高线判断图C中东南部的地貌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4.[综合思维]对图C中东南部的地形不同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组成物的颗粒大小有什么规律?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④的地貌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貌类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完成4~5题。4.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A.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蒸发量 B.河谷的水深和河谷的蒸发量C.河流径流量和堆积物粒径大小 D.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5.图中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精析知识点一 地貌的观察梳理教材新知1.(1)广阔 (2)宏观到微观 (3)遥感影像2.(1)起伏状况 (2)坡度角 比值 (3)破碎程度思考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落实思维方法1.A 2.B [第1题,读景观图可知,该观察方式为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观察。第2题,由于该地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B正确。]3.D 4.A [第3题,“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河曲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第4题,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知识点二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貌探究核心知识1.主要地貌类型:西部是山地,东部有地势较平坦的平原。特征:贺兰山海拔较高,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较窄;山地东西不对称,西坡和缓,坡度较小,东坡陡峻。2.地貌类型:山体东南侧的坡地。特征:地势起伏大、陡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3.冲积扇。理由:等高线突然变得稀疏,坡度上陡下缓;等高线呈圆弧形,呈现出以山谷出口处为顶部的扇形。4.扇顶颗粒物最粗,越往下部的扇缘,颗粒物越细,边缘最细。落实思维方法1.B 2.C 3.A [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处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结合图示可知,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第2题,河流总是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由图中指向标箭头可知,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从北向南。第3题,甲村所在虚线内,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此地地势平坦,为平原。]4.D 5.A [第4题,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错误;河谷的坡度和河谷的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①观测点与甲村的连线所经地形为山脊,地势较高,阻挡了观测视线,导致在①观测点无法看到甲村。②③④观测点地势较高,且与甲村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观测到甲村。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课件(共6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