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检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章末检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两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四
由材料可知,该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C正确。
(2024·江苏南通期末)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地下大峡谷,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洞内流水潺潺,钟乳石奇形怪状,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形成天然的“地下画廊”。下图示意沂水大峡谷某溶洞剖面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塑造沂水大峡谷洞内千姿百态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和淀积 D.生物堆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苏南通期末)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地下大峡谷,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洞内流水潺潺,钟乳石奇形怪状,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形成天然的“地下画廊”。下图示意沂水大峡谷某溶洞剖面结构。据此完成1~2题。
2.与沂水大峡谷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A.甘肃鸣沙山 B.新疆魔鬼城
C.青岛石老人 D.重庆武隆天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甘肃鸣沙山属于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
新疆魔鬼城是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
青岛石老人位于海岸地带,主要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
重庆武隆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成因与沂水大峡谷相似,D正确。故选D。
(2023·山东德州月考)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右图),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孤峰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古代诗人辛弃疾在游览了江郎山后,留有诗词《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据此完成3~5题。
3.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浪侵蚀 D.冰川堆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因此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德州月考)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右图),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孤峰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古代诗人辛弃疾在游览了江郎山后,留有诗词《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据此完成3~5题。
4.辛弃疾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有
①高 ②直 ③陡 ④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由材料诗词《江郎山和韵》可知,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高、直、陡、险的特点。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德州月考)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右图),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孤峰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古代诗人辛弃疾在游览了江郎山后,
留有诗词《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
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据此完成3~5题。
5.推测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测,江郎山所在地区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受到流水侵蚀切割破碎,出现一系列峡谷,之后流水侵蚀加剧,峡谷范围扩大,形成众多的峰林,最后形成孤峰和残丘,因此形成过程应为①③②,B正确。
据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冰斗、②表示角峰、③表示刃脊、④表示“U”形谷。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包括刃脊、角峰、冰斗、“U”形谷等。下图为“冰川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冰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峡湾属于冰川地貌,溶沟属于喀斯特地貌,洪积扇、牛轭湖属于河流地貌。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包括刃脊、角峰、冰斗、“U”形谷等。下图为“冰川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7.下列属于冰川地貌的是
A.溶沟 B.洪积扇
C.峡湾 D.牛轭湖

(2024·福建三明期中)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根据课本活动安排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用来模拟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可升降水槽示意图”,完成8~9题。
8.实验主要模拟的地貌类型是
①冲积平原 ②冲积扇 ③三角洲 ④“V”形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实验中的水流在斜面上冲刷出“V”形谷,在水槽内可形成类似于冲积扇的堆积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三明期中)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根据课本活动安排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用来模拟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可升降水槽示意图”,完成8~9题。
9.实验中调节支架改变倾斜角度α,主要是为了
改变“河流”的
A.流量 B.流向
C.流速 D.含沙量

调节支架改变倾斜角度,可改变水流速度。
(2024·广东梅州月考)乌尔禾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读图,回答10~12题。
10.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梅州月考)乌尔禾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读图,回答10~12题。
1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基本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梅州月考)乌尔禾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读图,回答10~12题。
1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雅丹地貌中,高起的风蚀土墩即风蚀垄,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为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重庆月考)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
然景观。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牛轭湖是在地势平坦地区,因河流流速较慢,侧蚀作用显著,在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在中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D正确;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侧蚀作用弱,牛轭湖数量少,A、B、C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道,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流凹岸,河曲随之不断发展,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河流遂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处流走,原有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重庆月考)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
然景观。据此回答13~15题。
14.牛轭湖的形成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
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原因是
A.凸岸侵蚀 B.凹岸侵蚀
C.河流下蚀 D.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荆江河段地形平坦开阔,河道废弃前,天鹅洲位于长江的右岸,即凸岸,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B。
(2023·重庆月考)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3~15题。
15.图中天鹅洲的成因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岩石就地风化

读图可知,两地高度分别约为260 m和150 m,两地高差约是110 m。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乙两地间高差大致为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6~17题。
17.在对应的剖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读图可知,道路①的长度最大,沿直线应该线
路最短,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沿线的最大高度不及
道路③,不可能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B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C错误。
道路①②有一路段起伏状况和相对高度一致,可能重合,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吉林通化月考)为加强森林监测和防护,我国某地在山上设立了观察点。读“该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8~20题。
18.居民点与山峰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A.550米 B.580米
C.610米 D.640米

图中山峰高度为915米,居民点海拔高度在300至400米之间,因瀑布高差为52米,故居民点海拔不会高于348米,故两地高差在567至61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可能为610米,C正确。
根据指向标可知,甲为北坡,乙为东坡,丙为东南坡,丁为西南坡。该地位于我国,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偏北坡为阴坡,偏南坡为阳坡,丙为东南坡,丁为西南坡,相比而言,西南坡午后受太阳辐射影响,热量条件更好,所以丁坡的光热条件较丙坡更好,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吉林通化月考)为加强森林监测和防护,我国某地在山上设立了观察点。读“该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8~20题。
19.仅考虑图示区域光热条件,森林长
势较好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吉林通化月考)为加强森林监测和防护,我国某地在山上设立了观察点。读“该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8~20题。
20.若设立两个观察点,最佳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设立的观察点需要视线能覆盖全区域,①③两地位置高、组合设点后观察视线不受山峰山脊等阻挡;
②海拔较低,监测范围小;
④东侧存在山脊,有视野盲区。故选B。
21.(2024·西藏拉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且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说明图中峰丛-峰林-孤峰地貌发育过程中石灰岩岩层的变化过程。
答案 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峰林基部石灰岩进一步被侵蚀,基部石灰岩变薄,断续相连;孤峰由峰林进一步被侵蚀形成,基部石灰岩被侵蚀穿透,不再相连。
21.(2024·西藏拉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且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解释该地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现象的原因。
答案 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水丰富;地表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
22.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该同学旅游期间,当地正值四季中的
___季,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洋流流经,按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属于_____。

暖流
8月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该时期正值当地冬季。沿岸的洋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于暖流。
22.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
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海岸地貌 ②河流侵蚀地貌 ③海浪侵蚀地貌 ④喀斯特地貌 ⑤海岸堆积地貌 ⑥河流堆积地貌
①③⑤
照片中的海蚀崖和海蚀柱,为典型的海浪侵蚀地貌,照片中的沙滩为海岸堆积地貌,均属于海岸地貌,①③⑤正确;其他地貌在该照片中没有体现。
22.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
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高度
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地貌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该同学拍摄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
坡度
坡向
22.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
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为海蚀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倒塌并破碎,最终碎屑物被海浪搬运走。
答案 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最终会消失。
23.(2024·陕西铜川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1)说明决口扇的形成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水流冲破天然堤,地势趋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逐渐堆积。
23.(2024·陕西铜川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2)说明豫东平原大面积沙丘和沙地的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决口扇带来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面裸露。
23.(2024·陕西铜川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3)简述治理豫东平原的沙丘和沙地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等。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 图1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剖面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材料三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挟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图2为1976~2004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比较图1中甲、乙两处河谷形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甲处河谷深而窄,呈“V”形;乙处河谷浅而宽,呈“U”形。原因:甲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乙处地形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和沉积作用加强。
(2)说出图1中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
答案 河口三角洲。河流挟带泥沙搬运至河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三角洲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
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泥蓄水,减少泥沙来源;海水侵蚀速度加快。章末检测试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江苏南通期末)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地下大峡谷,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洞内流水潺潺,钟乳石奇形怪状,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形成天然的“地下画廊”。下图示意沂水大峡谷某溶洞剖面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塑造沂水大峡谷洞内千姿百态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和淀积 D.生物堆积
2.与沂水大峡谷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甘肃鸣沙山 B.新疆魔鬼城
C.青岛石老人 D.重庆武隆天坑
(2023·山东德州月考)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如图),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孤峰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是紫红色砂砾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古代诗人辛弃疾在游览了江郎山后,留有诗词《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据此完成3~5题。
3.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浪侵蚀 D.冰川堆积
4.辛弃疾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有(  )
①高 ②直 ③陡 ④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推测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包括刃脊、角峰、冰斗、“U”形谷等。下图为“冰川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冰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属于冰川地貌的是(  )
A.溶沟 B.洪积扇
C.峡湾 D.牛轭湖
(2024·福建三明期中)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根据课本活动安排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用来模拟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可升降水槽示意图”,完成8~9题。
8.实验主要模拟的地貌类型是(  )
①冲积平原 ②冲积扇 ③三角洲 ④“V”形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实验中调节支架改变倾斜角度α,主要是为了改变“河流”的(  )
A.流量 B.流向
C.流速 D.含沙量
(2024·广东梅州月考)乌尔禾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排列。读图,回答10~12题。
10.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2023·重庆月考)天鹅洲地形地貌独特,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构成了洲滩和牛轭湖交融的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14.牛轭湖的形成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原因是(  )
A.凸岸侵蚀 B.凹岸侵蚀
C.河流下蚀 D.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5.图中天鹅洲的成因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岩石就地风化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乙两地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17.在对应的剖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2023·吉林通化月考)为加强森林监测和防护,我国某地在山上设立了观察点。读“该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8~20题。
18.居民点与山峰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
A.550米 B.580米 C.610米 D.640米
19.仅考虑图示区域光热条件,森林长势较好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若设立两个观察点,最佳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4·西藏拉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且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
(1)说明图中峰丛-峰林-孤峰地貌发育过程中石灰岩岩层的变化过程。(6分)
(2)解释该地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现象的原因。(4分)
22.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同学旅游期间,当地正值四季中的______季,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洋流流经,按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属于________。(2分)
(2)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________(填序号)。(2分)
①海岸地貌 ②河流侵蚀地貌 ③海浪侵蚀地貌
④喀斯特地貌 ⑤海岸堆积地貌 ⑥河流堆积地貌
(3)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4)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3.(2024·陕西铜川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1)说明决口扇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豫东平原大面积沙丘和沙地的成因。(4分)
(3)简述治理豫东平原的沙丘和沙地采取的可行性措施。(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 图1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剖面图。
材料三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挟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图2为1976~2004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
(1)比较图1中甲、乙两处河谷形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说出图1中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精析
1.C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C正确。第2题,甘肃鸣沙山属于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新疆魔鬼城是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青岛石老人位于海岸地带,主要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重庆武隆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成因与沂水大峡谷相似,D正确。故选D。]
3.A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因此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第4题,由材料诗词《江郎山和韵》可知,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高、直、陡、险的特点。故选D。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测,江郎山所在地区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受到流水侵蚀切割破碎,出现一系列峡谷,之后流水侵蚀加剧,峡谷范围扩大,形成众多的峰林,最后形成孤峰和残丘,因此形成过程应为①③②,B正确。]
6.A 7.C [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冰斗、②表示角峰、③表示刃脊、④表示“U”形谷。故选A。第7题,峡湾属于冰川地貌,溶沟属于喀斯特地貌,洪积扇、牛轭湖属于河流地貌。故选C。]
8.D 9.C [第8题,实验中的水流在斜面上冲刷出“V”形谷,在水槽内可形成类似于冲积扇的堆积体。第9题,调节支架改变倾斜角度,可改变水流速度。]
10.B 11.D 12.C [第10题,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1题,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基本一致。第12题,雅丹地貌中,高起的风蚀土墩即风蚀垄,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为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
13.D 14.B 15.B [第13题,牛轭湖是在地势平坦地区,因河流流速较慢,侧蚀作用显著,在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在中国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D正确;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侧蚀作用弱,牛轭湖数量少,A、B、C错误。故选D。第14题,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道,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流凹岸,河曲随之不断发展,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河流遂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处流走,原有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B正确。第15题,荆江河段地形平坦开阔,河道废弃前,天鹅洲位于长江的右岸,即凸岸,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B。]
16.B 17.D [第16题,读图可知,两地高度分别约为260 m和150 m,两地高差约是110 m。第17题,读图可知,道路①的长度最大,沿直线应该线路最短,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沿线的最大高度不及道路③,不可能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C错误。道路①②有一路段起伏状况和相对高度一致,可能重合,D正确。]
18.C 19.D 20.B [第18题,图中山峰高度为915米,居民点海拔高度在300至400米之间,因瀑布高差为52米,故居民点海拔不会高于348米,故两地高差在567至61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可能为610米,C正确。第19题,根据指向标可知,甲为北坡,乙为东坡,丙为东南坡,丁为西南坡。该地位于我国,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偏北坡为阴坡,偏南坡为阳坡,丙为东南坡,丁为西南坡,相比而言,西南坡午后受太阳辐射影响,热量条件更好,所以丁坡的光热条件较丙坡更好,D正确。第20题,设立的观察点需要视线能覆盖全区域,①③两地位置高、组合设点后观察视线不受山峰山脊等阻挡;②海拔较低,监测范围小;④东侧存在山脊,有视野盲区。故选B。]
21.(1)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峰林基部石灰岩进一步被侵蚀,基部石灰岩变薄,断续相连;孤峰由峰林进一步被侵蚀形成,基部石灰岩被侵蚀穿透,不再相连。
(2)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水丰富;地表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
22.(1)冬 暖流
(2)①③⑤
(3)高度 坡度 坡向
(4)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最终会消失。
解析 (1)8月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该时期正值当地冬季。沿岸的洋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于暖流。(2)照片中的海蚀崖和海蚀柱,为典型的海浪侵蚀地貌,照片中的沙滩为海岸堆积地貌,均属于海岸地貌,①③⑤正确;其他地貌在该照片中没有体现。(3)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地貌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该同学拍摄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4)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为海蚀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倒塌并破碎,最终碎屑物被海浪搬运走。
23.(1)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水流冲破天然堤,地势趋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逐渐堆积。
(2)决口扇带来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面裸露。
(3)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等。
24.(1)甲处河谷深而窄,呈“V”形;乙处河谷浅而宽,呈“U”形。原因:甲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乙处地形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和沉积作用加强。
(2)河口三角洲。河流挟带泥沙搬运至河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3)三角洲面积整体呈减小趋势。
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泥蓄水,减少泥沙来源;海水侵蚀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