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土壤第二节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课时2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实际,认识土壤的功能和常见养护方法。(人地协调观)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土壤的功能作用对象 土壤的功能对各圈层 物质和能量交换,联系_______和无机界对生物圈 为_____生长提供条件,为_____提供食物来源,是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对水圈 蓄水、保水,减少___________,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对人类社会 人类发展_____(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有机界植物动物地表径流量农业2.土壤的养护(1)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_______改良土壤。(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例如,_____、种植绿肥、作物______、广施农家肥等。生物炭休耕轮作拓展延伸1.土壤的养护措施养护方式 养护措施休耕 农作物收割之后停种一季或一两年后再行耕种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作物并将营养丰富的作物翻入土壤以达到增肥的目的作物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利用不同作物对地力消耗的差异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施用农家肥 农村中收集、积制和栽种的各种有机肥料,如人粪尿、堆肥、绿肥、泥肥、草木灰等,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拓展延伸2.红壤的改良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红壤进行改造,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拓展延伸3.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比较肥沃,适合农耕。但无节制开发会导致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也会使土壤肥力流失,为实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要注意培肥。措施 说明秸秆还田 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效措施压绿肥 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等拓展延伸措施 说明施用农家有机肥 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且稳定合理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拓展延伸4.黄淮海平原盐渍土的改良措施黑土是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多年来的高负荷耕作使得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千米,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1%。水土流失主要来自3°~15°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39%。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模式来提高土壤肥力,就是在上一年收获时,秸秆要高留茬,其余秸秆全部覆盖农田,不耕地,不翻地,使土地尽量不裸露出来,春季播种时使用免耕技术播种施肥。但秸秆覆盖还田模式能否提高黑土地单产还有一些争议。图1示意黑土开垦后的土地,图2示意黑土地秸秆高留茬地面,图3示意黑土地秸秆根系。1.[区域认知]说出现阶段黑土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答案 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肥力降低,黑土质量下降;不合理耕作、占用或盗挖等,造成黑土资源破坏严重;部分区域出现耕地撂荒。2.[综合思维]说明秸秆根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答案 秸秆根系腐烂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根系腐烂后的孔隙,能够通气透水,保湿保墒;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对土壤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3.[地理实践力]指出提高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壤肥力的措施。答案 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业用地;合理轮作,科学用地养地;秸秆还田或制沼气后沼渣还田;精准施肥,精耕细作;在坡度较大的黑土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2题。√比较表格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故C错误,A正确。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上升,D错误。提高了土壤水分,B错误。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2.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2题。√读表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所以排除三江平原,A错误。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农田冬季休耕,农作物不能越冬,所以排除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C、D错误。该地区大气悬浮质较多,土壤水分较少,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B正确。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深耕排盐是我国东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深耕是指用犁铧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表层的土壤覆下去的一种耕作方式。如图为“东北平原机械化深耕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3.深耕能治理盐碱化,主要是因为A.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B.降低了表土含盐量C.加速了盐分的溶解 D.降低了土壤潜水位√深耕虽能疏松耕作层,减弱土壤水分蒸发,但没有直接治理盐碱化,A错;深耕深翻,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作层下面,把含盐量较少的深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缓解了表层的盐碱化,降低了表土含盐量,B正确;水分大量增多才会加速盐分溶解,深耕并没有加速盐分溶解,C错;深耕对地下水位没有影响,D错。深耕排盐是我国东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深耕是指用犁铧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表层的土壤覆下去的一种耕作方式。如图为“东北平原机械化深耕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4.为促进有机质积累,东北深耕最宜选择的月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深耕土壤的最佳时间是秋天收获农作物后至冬至之间的一到两个月。D正确。深耕排盐是我国东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深耕是指用犁铧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表层的土壤覆下去的一种耕作方式。如图为“东北平原机械化深耕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5.深耕之后平整土地,可增强排盐效果。因为平整土地可A.使水分均匀下渗 B.加大地表径流量C.增强土壤透气性 D.降低地表反射率√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碱化,A正确。课时对点练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D正确。(2023·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第一中学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铁、铝含量较高,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2题。1.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A.矿物质不足 B.水分含量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3·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第一中学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铁、铝含量较高,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2题。2.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C.井灌井排 D.砾石覆盖√施用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但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福建宁德期末)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土壤观测,在郊区新开步道沿线与农田分别采集了红色与青灰色两种土样。该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农田上大量的紫云英被翻耕入土。据此完成3~4题。3.实验数据显示,青灰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成土母质C.生物 D.人类活动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土壤样本的空间跨度不大,但出现了明显的分异。在有限的空间内,气候、成土母质、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差异不大,A、B、C错误;人类活动是造成区域土壤分异的主导因素,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福建宁德期末)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土壤观测,在郊区新开步道沿线与农田分别采集了红色与青灰色两种土样。该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农田上大量的紫云英被翻耕入土。据此完成3~4题。4.推测当地农田种植紫云英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乡村旅游 B.增加土壤肥力C.解决饲料问题 D.防止水土流失√当地土质黏重,种植紫云英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质黏重的问题,B正确;种植紫云英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解决饲料问题、防止水土流失,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选B。(2024·安徽马鞍山二中期末)砂田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5~7题。5.我国砂田主要分布在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结合材料“砂田种植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可知,我国的砂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中的湿度,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砾石层的铺设可以减少杂草滋生,①正确;砾石层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湿度,②正确;砾石的比热容小,能增大昼夜温差,③正确;砾石层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④错误。故A正确。(2024·安徽马鞍山二中期末)砂田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5~7题。6.砾石层的作用很多,其中包括①减少杂草滋生 ②提高土壤湿度 ③增大昼夜温差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安徽马鞍山二中期末)砂田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5~7题。7.下列关于土壤功能与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优良的土壤不需要养护B.土壤具有蓄水、保水功能,故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C.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化肥等D.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增施有机肥√再优良的土壤,若长期不养护,也会出现肥力下降的现象,A错误;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等,C错误;盐碱地的治理要采用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并不能治理盐碱地,D错误;土壤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这样能在土壤中保留一部分水分,使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3·浙江杭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如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图示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现,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2023·浙江杭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如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9.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123456789101112131415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2023·浙江杭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如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10.该大棚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123456789101112131415图示土壤pH值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C正确,D错误。(2023·江苏开学考试)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C.肥力水平上升 D.结构更简单√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由材料可知,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上升,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C.耕作层浅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并不紧实,A错误;经过熟化,水稻土的耕作层更加深厚疏松,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正确;母岩层厚薄对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联系不产生影响,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3.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B.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D.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123456789101112131415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才能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错误;熟化红壤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才能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错误;由于红壤这个自然土壤本身具有酸、瘠、黏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B正确;黑土虽然自身肥力较高,但在利用过程中仍需施肥,以保持土壤的肥力,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发挥土壤的功能是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主要突破口之一。而土壤功能的发挥与土壤厚度、孔隙度及含水量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雨水花园”(如图)对解决城市内涝效果显著。(1)简述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与土壤蓄水量的关系。答案 土壤孔隙度越大,蓄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越大,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越多,土壤的蓄水量就越大,土壤的含水量就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2)分别阐述树皮覆盖层及砂层的主要作用。答案 树皮覆盖层:拦截杂物;利于雨水下渗;减少蒸发。砂层:增强土壤储水能力,减轻城市内涝。由图可知,树皮覆盖层位于地表,起到初步过滤和拦截杂物的作用,并且为地表植被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且利于雨水下渗。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这两层利于雨水下渗,并把下渗的雨水导出流走。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右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习目标 结合实际,认识土壤的功能和常见养护方法。(人地协调观)1.土壤的功能作用对象 土壤的功能对各圈层 物质和能量交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对生物圈 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是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对水圈 蓄水、保水,减少地表径流量,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对人类社会 人类发展农业(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2.土壤的养护(1)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例如,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拓展延伸1.土壤的养护措施养护方式 养护措施休耕 农作物收割之后停种一季或一两年后再行耕种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作物并将营养丰富的作物翻入土壤以达到增肥的目的作物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利用不同作物对地力消耗的差异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施用农家肥 农村中收集、积制和栽种的各种有机肥料,如人粪尿、堆肥、绿肥、泥肥、草木灰等,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2.红壤的改良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红壤进行改造,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3.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比较肥沃,适合农耕。但无节制开发会导致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也会使土壤肥力流失,为实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要注意培肥。措施 说明秸秆还田 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效措施压绿肥 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等施用农家有机肥 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且稳定合理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4.黄淮海平原盐渍土的改良措施黑土是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多年来的高负荷耕作使得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千米,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1%。水土流失主要来自3°~15°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39%。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模式来提高土壤肥力,就是在上一年收获时,秸秆要高留茬,其余秸秆全部覆盖农田,不耕地,不翻地,使土地尽量不裸露出来,春季播种时使用免耕技术播种施肥。但秸秆覆盖还田模式能否提高黑土地单产还有一些争议。图1示意黑土开垦后的土地,图2示意黑土地秸秆高留茬地面,图3示意黑土地秸秆根系。1.[区域认知]说出现阶段黑土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答案 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肥力降低,黑土质量下降;不合理耕作、占用或盗挖等,造成黑土资源破坏严重;部分区域出现耕地撂荒。2.[综合思维]说明秸秆根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答案 秸秆根系腐烂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根系腐烂后的孔隙,能够通气透水,保湿保墒;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对土壤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3.[地理实践力]指出提高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壤肥力的措施。答案 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业用地;合理轮作,科学用地养地;秸秆还田或制沼气后沼渣还田;精准施肥,精耕细作;在坡度较大的黑土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2题。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2.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比较表格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故C错误,A正确。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上升,D错误。提高了土壤水分,B错误。第2题,读表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所以排除三江平原,A错误。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农田冬季休耕,农作物不能越冬,所以排除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C、D错误。该地区大气悬浮质较多,土壤水分较少,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B正确。深耕排盐是我国东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深耕是指用犁铧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表层的土壤覆下去的一种耕作方式。如图为“东北平原机械化深耕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3.深耕能治理盐碱化,主要是因为( )A.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B.降低了表土含盐量C.加速了盐分的溶解 D.降低了土壤潜水位4.为促进有机质积累,东北深耕最宜选择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深耕之后平整土地,可增强排盐效果。因为平整土地可( )A.使水分均匀下渗 B.加大地表径流量C.增强土壤透气性 D.降低地表反射率答案 3.B 4.D 5.A解析 第3题,深耕虽能疏松耕作层,减弱土壤水分蒸发,但没有直接治理盐碱化,A错;深耕深翻,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作层下面,把含盐量较少的深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缓解了表层的盐碱化,降低了表土含盐量,B正确;水分大量增多才会加速盐分溶解,深耕并没有加速盐分溶解,C错;深耕对地下水位没有影响,D错。第4题,深耕土壤的最佳时间是秋天收获农作物后至冬至之间的一到两个月。D正确。第5题,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碱化,A正确。课时对点练 [分值:69分](选择题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2023·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第一中学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铁、铝含量较高,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2题。1.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水分含量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2.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C.井灌井排 D.砾石覆盖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D正确。第2题,施用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但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错误。(2024·福建宁德期末)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土壤观测,在郊区新开步道沿线与农田分别采集了红色与青灰色两种土样。该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农田上大量的紫云英被翻耕入土。据此完成3~4题。3.实验数据显示,青灰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成土母质C.生物 D.人类活动4.推测当地农田种植紫云英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乡村旅游 B.增加土壤肥力C.解决饲料问题 D.防止水土流失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土壤样本的空间跨度不大,但出现了明显的分异。在有限的空间内,气候、成土母质、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差异不大,A、B、C错误;人类活动是造成区域土壤分异的主导因素,D正确。第4题,当地土质黏重,种植紫云英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质黏重的问题,B正确;种植紫云英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解决饲料问题、防止水土流失,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选B。(2024·安徽马鞍山二中期末)砂田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5~7题。5.我国砂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6.砾石层的作用很多,其中包括( )①减少杂草滋生 ②提高土壤湿度 ③增大昼夜温差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关于土壤功能与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优良的土壤不需要养护B.土壤具有蓄水、保水功能,故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C.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化肥等D.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增施有机肥答案 5.C 6.A 7.B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砂田种植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可知,我国的砂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中的湿度,C正确。第6题,砾石层的铺设可以减少杂草滋生,①正确;砾石层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湿度,②正确;砾石的比热容小,能增大昼夜温差,③正确;砾石层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④错误。故A正确。第7题,再优良的土壤,若长期不养护,也会出现肥力下降的现象,A错误;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等,C错误;盐碱地的治理要采用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并不能治理盐碱地,D错误;土壤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这样能在土壤中保留一部分水分,使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B正确。(选择题8~13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023·浙江杭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9.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10.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答案 8.A 9.D 10.C解析 第8题,图示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现,A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D正确。第10题,图示土壤pH值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C正确,D错误。(2023·江苏开学考试)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C.肥力水平上升 D.结构更简单1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C.耕作层浅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13.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B.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D.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答案 11.C 12.D 13.B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上升,C正确。第12题,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并不紧实,A错误;经过熟化,水稻土的耕作层更加深厚疏松,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正确;母岩层厚薄对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联系不产生影响,B错误。第13题,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才能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错误;熟化红壤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才能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错误;由于红壤这个自然土壤本身具有酸、瘠、黏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B正确;黑土虽然自身肥力较高,但在利用过程中仍需施肥,以保持土壤的肥力,D错误。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发挥土壤的功能是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主要突破口之一。而土壤功能的发挥与土壤厚度、孔隙度及含水量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雨水花园”(下图)对解决城市内涝效果显著。(1)简述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与土壤蓄水量的关系。(4分)(2)分别阐述树皮覆盖层及砂层的主要作用。(8分)答案 (1)土壤孔隙度越大,蓄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2)树皮覆盖层:拦截杂物;利于雨水下渗;减少蒸发。砂层:增强土壤储水能力,减轻城市内涝。解析 (1)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越大,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越多,土壤的蓄水量就越大,土壤的含水量就越大。(2)由图可知,树皮覆盖层位于地表,起到初步过滤和拦截杂物的作用,并且为地表植被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且利于雨水下渗。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这两层利于雨水下渗,并把下渗的雨水导出流走。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6分)(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6分)答案 (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分值:69分)(选择题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2023·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第一中学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铁、铝含量较高,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2题。1.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水分含量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2.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C.井灌井排 D.砾石覆盖(2024·福建宁德期末)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土壤观测,在郊区新开步道沿线与农田分别采集了红色与青灰色两种土样。该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农田上大量的紫云英被翻耕入土。据此完成3~4题。3.实验数据显示,青灰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成土母质C.生物 D.人类活动4.推测当地农田种植紫云英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乡村旅游 B.增加土壤肥力C.解决饲料问题 D.防止水土流失(2024·安徽马鞍山二中期末)砂田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下图示意砂田种植。据此完成5~7题。5.我国砂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6.砾石层的作用很多,其中包括( )①减少杂草滋生 ②提高土壤湿度 ③增大昼夜温差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关于土壤功能与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优良的土壤不需要养护B.土壤具有蓄水、保水功能,故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C.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化肥等D.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增施有机肥(选择题8~13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023·浙江杭州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9.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10.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023·江苏开学考试)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C.肥力水平上升 D.结构更简单1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C.耕作层浅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13.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B.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D.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发挥土壤的功能是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主要突破口之一。而土壤功能的发挥与土壤厚度、孔隙度及含水量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雨水花园”(下图)对解决城市内涝效果显著。(1)简述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与土壤蓄水量的关系。(4分)(2)分别阐述树皮覆盖层及砂层的主要作用。(8分)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6分)(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6分)答案精析1.D 2.B [第1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有机质少是红壤贫瘠的主要原因,D正确。第2题,施用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但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错误。]3.D 4.B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土壤样本的空间跨度不大,但出现了明显的分异。在有限的空间内,气候、成土母质、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差异不大,A、B、C错误;人类活动是造成区域土壤分异的主导因素,D正确。第4题,当地土质黏重,种植紫云英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质黏重的问题,B正确;种植紫云英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解决饲料问题、防止水土流失,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故选B。]5.C 6.A 7.B [第5题,结合材料“砂田种植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恶劣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的伟大创举”可知,我国的砂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中的湿度,C正确。第6题,砾石层的铺设可以减少杂草滋生,①正确;砾石层既有利于水分下渗,又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湿度,②正确;砾石的比热容小,能增大昼夜温差,③正确;砾石层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④错误。故A正确。第7题,再优良的土壤,若长期不养护,也会出现肥力下降的现象,A错误;养护土壤的方法有休耕、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等,C错误;盐碱地的治理要采用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并不能治理盐碱地,D错误;土壤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这样能在土壤中保留一部分水分,使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B正确。]8.A 9.D 10.C [第8题,图示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现,A正确。第9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D正确。第10题,图示土壤pH值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C正确,D错误。]11.C 12.D 13.B [第11题,由材料可知,水稻土是由自然土壤熟化形成的。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上升,C正确。第12题,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并不紧实,A错误;经过熟化,水稻土的耕作层更加深厚疏松,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正确;母岩层厚薄对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联系不产生影响,B错误。第13题,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才能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错误;熟化红壤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才能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错误;由于红壤这个自然土壤本身具有酸、瘠、黏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B正确;黑土虽然自身肥力较高,但在利用过程中仍需施肥,以保持土壤的肥力,D错误。]14.(1)土壤孔隙度越大,蓄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2)树皮覆盖层:拦截杂物;利于雨水下渗;减少蒸发。砂层:增强土壤储水能力,减轻城市内涝。解析 (1)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越大,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越多,土壤的蓄水量就越大,土壤的含水量就越大。(2)由图可知,树皮覆盖层位于地表,起到初步过滤和拦截杂物的作用,并且为地表植被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且利于雨水下渗。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这两层利于雨水下渗,并把下渗的雨水导出流走。15.(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学习目标] 结合实际,认识土壤的功能和常见养护方法。(人地协调观)1.土壤的功能作用对象 土壤的功能对各圈层 物质和能量交换,联系________和无机界对生物圈 为______生长提供条件,为______提供食物来源,是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对水圈 蓄水、保水,减少____________,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对人类社会 人类发展______(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2.土壤的养护(1)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________改良土壤。(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例如,______、种植绿肥、作物______、广施农家肥等。拓展延伸1.土壤的养护措施养护方式 养护措施休耕 农作物收割之后停种一季或一两年后再行耕种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作物并将营养丰富的作物翻入土壤以达到增肥的目的作物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利用不同作物对地力消耗的差异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施用农家肥 农村中收集、积制和栽种的各种有机肥料,如人粪尿、堆肥、绿肥、泥肥、草木灰等,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2.红壤的改良红壤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红壤进行改造,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3.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比较肥沃,适合农耕。但无节制开发会导致土壤肥力的耗竭,此外雨水冲刷也会使土壤肥力流失,为实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要注意培肥。措施 说明秸秆还田 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是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效措施压绿肥 把专门种植的绿肥作物翻压至土中。我国常用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苜蓿和草木樨等施用农家有机肥 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且稳定合理轮作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4.黄淮海平原盐渍土的改良措施黑土是温带湿润气候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多年来的高负荷耕作使得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千米,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1%。水土流失主要来自3°~15°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39%。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模式来提高土壤肥力,就是在上一年收获时,秸秆要高留茬,其余秸秆全部覆盖农田,不耕地,不翻地,使土地尽量不裸露出来,春季播种时使用免耕技术播种施肥。但秸秆覆盖还田模式能否提高黑土地单产还有一些争议。图1示意黑土开垦后的土地,图2示意黑土地秸秆高留茬地面,图3示意黑土地秸秆根系。1.[区域认知]说出现阶段黑土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2.[综合思维]说明秸秆根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3.[地理实践力]指出提高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壤肥力的措施。“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2题。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2.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深耕排盐是我国东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深耕是指用犁铧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表层的土壤覆下去的一种耕作方式。如图为“东北平原机械化深耕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3.深耕能治理盐碱化,主要是因为( )A.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B.降低了表土含盐量C.加速了盐分的溶解 D.降低了土壤潜水位4.为促进有机质积累,东北深耕最宜选择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深耕之后平整土地,可增强排盐效果。因为平整土地可( )A.使水分均匀下渗 B.加大地表径流量 C.增强土壤透气性 D.降低地表反射率答案精析梳理教材新知1.有机界 植物 动物 地表径流量 农业2.(1)生物炭 (2)休耕 轮作探究核心知识1.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肥力降低,黑土质量下降;不合理耕作、占用或盗挖等,造成黑土资源破坏严重;部分区域出现耕地撂荒。2.秸秆根系腐烂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根系腐烂后的孔隙,能够通气透水,保湿保墒;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对土壤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3.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业用地;合理轮作,科学用地养地;秸秆还田或制沼气后沼渣还田;精准施肥,精耕细作;在坡度较大的黑土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落实思维方法1.A 2.B [第1题,比较表格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故C错误,A正确。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上升,D错误。提高了土壤水分,B错误。第2题,读表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所以排除三江平原,A错误。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农田冬季休耕,农作物不能越冬,所以排除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C、D错误。该地区大气悬浮质较多,土壤水分较少,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B正确。]3.B 4.D 5.A [第3题,深耕虽能疏松耕作层,减弱土壤水分蒸发,但没有直接治理盐碱化,A错;深耕深翻,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作层下面,把含盐量较少的深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缓解了表层的盐碱化,降低了表土含盐量,B正确;水分大量增多才会加速盐分溶解,深耕并没有加速盐分溶解,C错;深耕对地下水位没有影响,D错。第4题,深耕土壤的最佳时间是秋天收获农作物后至冬至之间的一到两个月。D正确。第5题,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碱化,A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课件(共48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2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