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末检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四两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章末检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 练习四两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五
(2024·甘肃武威期中)如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1~2题。
1.漫画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地形平坦 B.生物丰富
C.气候干旱 D.地下水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漫画中植物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规模庞大的根系能在地面以下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其能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甘肃武威期中)如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1~2题。
2.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
A.腐殖质含量高 B.水分含量高
C.有机质含量高 D.较为贫瘠

干旱环境下植被稀少,发育的土壤腐殖质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水分少,D正确。
(2023·陕西榆林期末)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甲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冻土广布;丙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水源充足;丁位于长江流域,以流水侵蚀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陕西榆林期末)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读图,完成3~4题。
4.下列关于图中各林木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甲根系发达,是由于气候干旱,缺水;乙叶呈针状,是为了防止叶片受冻害;丙四季常青,是由于常年气温较高;丁树木生长较快,是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20%~30%、空气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如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5~6题。
5.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和地形对土壤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20%~30%、空气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如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5~6题。
6.据图可知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材料指出理想土壤的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20%~30%、空气20%~30%。该土壤水分体积占比约为35%,比理想土壤多,空气体积占比约为10%,比理想土壤少,故A正确。
该土壤水分体积占比约为35%,说明该地并不干燥,故B错误。
该土壤矿物质体积占比大于40%,比理想土壤稍大,但是颗粒粗细无法判断,故C错误。
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体积占比偏多,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加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苏苏州期末)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
A.防风 B.保暖
C.保湿 D.防积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江苏苏州期末)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8.泰加林
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
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
D.分布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泰加林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所以泰加林的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
泰加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物种较少,层次简单,B错误;
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原带的北界,C错误;
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但土壤肥沃,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泰加林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落叶腐烂分解缓慢,所以落叶层较厚,A正确。
(2024·江苏苏州期末)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9.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枝落叶量
少但落叶层却较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水文 D.降水

(2024·广东广州月考)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地主要种植根系较深的人工刺槐林。下图示意某年5~6月黄土高原不同植被采样地南、北坡的土壤水分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样地①②③依次为
A.自然草地 刺槐林地 撂荒草地
B.自然草地 撂荒草地 刺槐林地
C.刺槐林地 自然草地 撂荒草地
D.刺槐林地 撂荒草地 自然草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结合材料“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地主要种植根系较深的人工刺槐林”及“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可知,人工刺槐林根系较深,土壤水分消耗量较大,因此刺槐林土壤整体含水量较低,
故样地③为刺槐林地;撂荒草地由于之前种植作物,对土壤水分消耗稍多,因此撂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少于自然草地,故样地①为自然草地,样地②为撂荒草地,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广州月考)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地主要种植根系较深的人工刺槐林。下图示意某年5~6月黄土高原不同植被采样地南、北坡的土壤水分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1.与南坡相比,北坡三种样地土
壤含水量总体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属于阳坡,太阳辐射强
C.位于荒草地,植被耗水少
D.属于阴坡,蒸发量较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
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少,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B错误,D正确;
读图可知,北坡草地、林地都有,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内陆某区域等高线和目前的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图示区域原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区域造林选用的树种主要为
A.耐旱的常绿阔叶林 B.耐涝的热带雨林
C.耐旱的落叶阔叶林 D.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内陆地区,植被稀少,推测该地降水量较少,水分条件较差;造林适宜选择与当地自然带一致的树种,因此主要选用的树种为耐旱的落叶阔叶林,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内陆某区域等高线和目前的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图示区域原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据此完成12~14题。
13.在相同养护条件下,AB线附近树木的存活率明
显高于CD线附近,其主要原因是
A.AB线为山谷线,集水量大
B.AB线为山脊线,光照充足
C.CD线为山谷线,热量不足
D.CD线为山脊线,土层较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图可知,AB线、CD线等高线向一侧弯曲,但弯曲方向相反,应为山谷(集水区)或山脊(分水岭)。根据材料AB线附近树木存活率高,说明该处水分条件较好,因此AB线附近为山谷,则CD线附近为山脊,山谷处径流汇集,土壤、水分条件优越,有利于树木成活,A正确,B、C错误;
土层较薄对树木的存活影响较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内陆某区域等高线和目前的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图示区域原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据此完成12~14题。
14.调查发现,在E所在坡面植树成活率低,主要原
因是该坡面
A.光照强,水分蒸发旺盛
B.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C.降水少,土壤水分不足
D.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东南风带来。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处应为背风坡,降水少,土壤比较干燥,C正确;
由于降水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错误;
因该处降水较少,流水侵蚀较其他区域弱,水土流失较弱,土层不薄,D错误;
E坡地处北坡,为阴坡,光照弱,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15.深圳市种植的乡土
乔木,其特征是
A.针状叶片
B.革质叶片
C.多板状根
D.茎上生花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一、二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深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革质叶片是该市种植的乡土乔木的主要特征,B正确。
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板状根和茎上生花是热带雨林的特征,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16.与草本相比,乔木
的乡土植物占比较高,
主要是因为乔木
A.耐旱耐贫瘠
B.耗水量较大
C.运输成本高
D.造景效果差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一、二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相比于草本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乡土植物,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C正确。
耗水量、耐旱耐贫瘠、造景效果并不是乔木乡土植物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17.从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角度看,环境效益
最好的是
A.乡土乔木
B.外来藤本
C.乡土灌木
D.外来草本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一、二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乡土植物是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植被演替过程中,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而形成的,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
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贵州毕节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8.深耕(20厘米以上)有利于增加土壤的
A.透气性 B.有机质
C.矿物质 D.含水量

与板结土壤相比,深耕能够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
在应用上,免耕农业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及土壤肥沃的黑土地。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上免耕效果不佳。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贵州毕节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9.下列地区采用免耕农业的效果欠佳的是
A.西北干旱沙土地 B.东南丘陵水蚀地
C.东北平原黑土地 D.华北低湿涝洼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贵州毕节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20.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其原理是
A.加厚耕层,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B.熟化土壤,降低土壤的营养流失
C.消除土壤中的杂草,防除病虫害
D.翻出深层沙石块,防止土壤板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和热状况;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的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故选C。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甲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
答案 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变化特点及原因。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分布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冠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黑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土壤沙化严重。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24.(2024·广东茂名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如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1)指出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颗粒小);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壤呈酸性。
24.(2024·广东茂名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如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2)指出该坡地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对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能促进养分在土壤表层聚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4.(2024·广东茂名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如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3)比较该坡地自然状态下陡坡和缓坡的土壤肥力高低,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缓坡肥力高于陡坡。在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带走土壤表层有机物(有机质),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在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土壤侵蚀能力弱,土壤发育好(快),土壤肥力较高。章末检测试卷五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甘肃武威期中)如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1~2题。
1.漫画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形平坦 B.生物丰富
C.气候干旱 D.地下水丰富
2.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  )
A.腐殖质含量高 B.水分含量高
C.有机质含量高 D.较为贫瘠
(2023·陕西榆林期末)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4.下列关于图中各林木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20%~30%、空气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如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5~6题。
5.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6.据图可知(  )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2024·江苏苏州期末)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  )
A.防风 B.保暖 C.保湿 D.防积雪
8.泰加林(  )
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
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
D.分布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9.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枝落叶量少但落叶层却较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文 D.降水
(2024·广东广州月考)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地主要种植根系较深的人工刺槐林。下图示意某年5~6月黄土高原不同植被采样地南、北坡的土壤水分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样地①②③依次为(  )
A.自然草地 刺槐林地 撂荒草地
B.自然草地 撂荒草地 刺槐林地
C.刺槐林地 自然草地 撂荒草地
D.刺槐林地 撂荒草地 自然草地
11.与南坡相比,北坡三种样地土壤含水量总体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属于阳坡,太阳辐射强
C.位于荒草地,植被耗水少
D.属于阴坡,蒸发量较小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内陆某区域等高线和目前的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图示区域原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区域造林选用的树种主要为(  )
A.耐旱的常绿阔叶林 B.耐涝的热带雨林
C.耐旱的落叶阔叶林 D.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
13.在相同养护条件下,AB线附近树木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D线附近,其主要原因是(  )
A.AB线为山谷线,集水量大
B.AB线为山脊线,光照充足
C.CD线为山谷线,热量不足
D.CD线为山脊线,土层较薄
14.调查发现,在E所在坡面植树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该坡面(  )
A.光照强,水分蒸发旺盛
B.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C.降水少,土壤水分不足
D.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一、二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5.深圳市种植的乡土乔木,其特征是(  )
A.针状叶片 B.革质叶片
C.多板状根 D.茎上生花
16.与草本相比,乔木的乡土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  )
A.耐旱耐贫瘠 B.耗水量较大
C.运输成本高 D.造景效果差
17.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
A.乡土乔木 B.外来藤本
C.乡土灌木 D.外来草本
(2024·贵州毕节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8.深耕(20厘米以上)有利于增加土壤的(  )
A.透气性 B.有机质
C.矿物质 D.含水量
19.下列地区采用免耕农业的效果欠佳的是(  )
A.西北干旱沙土地 B.东南丘陵水蚀地
C.东北平原黑土地 D.华北低湿涝洼地
20.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其原理是(  )
A.加厚耕层,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B.熟化土壤,降低土壤的营养流失
C.消除土壤中的杂草,防除病虫害
D.翻出深层沙石块,防止土壤板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4分)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6分)
(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变化特点及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黑云杉,冠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4分)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4分)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6分)
24.(2024·广东茂名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1)指出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4分)
(2)指出该坡地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对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4分)
(3)比较该坡地自然状态下陡坡和缓坡的土壤肥力高低,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精析
1.C 2.D [第1题,漫画中植物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规模庞大的根系能在地面以下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其能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C正确。第2题,干旱环境下植被稀少,发育的土壤腐殖质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水分少,D正确。]
3.A 4.C [第3题,甲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冻土广布;丙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水源充足;丁位于长江流域,以流水侵蚀为主。第4题,甲根系发达,是由于气候干旱,缺水;乙叶呈针状,是为了防止叶片受冻害;丙四季常青,是由于常年气温较高;丁树木生长较快,是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5.B 6.A [第5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和地形对土壤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选B。第6题,材料指出理想土壤的体积占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20%~30%、空气20%~30%。该土壤水分体积占比约为35%,比理想土壤多,空气体积占比约为10%,比理想土壤少,故A正确。该土壤水分体积占比约为35%,说明该地并不干燥,故B错误。该土壤矿物质体积占比大于40%,比理想土壤稍大,但是颗粒粗细无法判断,故C错误。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体积占比偏多,故D错误。]
7.D 8.A 9.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加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第8题,泰加林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所以泰加林的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泰加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物种较少,层次简单,B错误;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原带的北界,C错误;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但土壤肥沃,D错误。第9题,泰加林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落叶腐烂分解缓慢,所以落叶层较厚,A正确。]
10.B 11.D [第10题,结合材料“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林地主要种植根系较深的人工刺槐林”及“土壤水分消耗与植被根系分布直接相关”可知,人工刺槐林根系较深,土壤水分消耗量较大,因此刺槐林土壤整体含水量较低,故样地③为刺槐林地;撂荒草地由于之前种植作物,对土壤水分消耗稍多,因此撂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少于自然草地,故样地①为自然草地,样地②为撂荒草地,B正确。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少,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B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北坡草地、林地都有,C错误。]
12.C 13.A 14.C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内陆地区,植被稀少,推测该地降水量较少,水分条件较差;造林适宜选择与当地自然带一致的树种,因此主要选用的树种为耐旱的落叶阔叶林,C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AB线、CD线等高线向一侧弯曲,但弯曲方向相反,应为山谷(集水区)或山脊(分水岭)。根据材料AB线附近树木存活率高,说明该处水分条件较好,因此AB线附近为山谷,则CD线附近为山脊,山谷处径流汇集,土壤、水分条件优越,有利于树木成活,A正确,B、C错误;土层较薄对树木的存活影响较小,D错误。第14题,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东南风带来。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处应为背风坡,降水少,土壤比较干燥,C正确;由于降水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错误;因该处降水较少,流水侵蚀较其他区域弱,水土流失较弱,土层不薄,D错误;E坡地处北坡,为阴坡,光照弱,A错误。]
15.B 16.C 17.A [第15题,深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革质叶片是该市种植的乡土乔木的主要特征,B正确。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板状根和茎上生花是热带雨林的特征,A、C、D错误。第16题,相比于草本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乡土植物,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C正确。耗水量、耐旱耐贫瘠、造景效果并不是乔木乡土植物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A、B、D错误。第17题,乡土植物是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植被演替过程中,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而形成的,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
18.A 19.D 20.C [第18题,与板结土壤相比,深耕能够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第19题,在应用上,免耕农业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及土壤肥沃的黑土地。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上免耕效果不佳。故选D。第20题,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和热状况;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的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故选C。]
21.(1)甲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3)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22.(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
(2)分布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黑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23.(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土壤沙化严重。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24.(1)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颗粒小);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壤呈酸性。
(2)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能促进养分在土壤表层聚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缓坡肥力高于陡坡。在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带走土壤表层有机物(有机质),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在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土壤侵蚀能力弱,土壤发育好(快),土壤肥力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