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章末检测试卷六(2024·山东济南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寒潮、台风、冻害B.春旱、寒潮、沙尘暴C.伏旱、暴雪、沙尘暴D.春旱、洪涝、冻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选择题读图可知,甲是由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引发的,可判断为春旱;丙发生于春季,且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乙是因冬季风强盛引发的,故为寒潮,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青藏高原人口、城市较少;东北平原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较少;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发生次数均较多,C正确。(2024·山东济南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为土壤增加了水分,不会导致旱情严重;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导致旱情严重;春季大风频繁会导致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减少,旱情加重;春季降水少,旱情严重。故选A。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当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等省区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以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其原因不包括A.气温回升,积雪消融 B.农业活动需水量大C.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D.春季降水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当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等省区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以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据此完成3~4题。4.华北地区3月寒潮危害要大于1月,主要原因是3月A.寒潮强度大 B.为作物生长期C.寒潮频率高 D.多发生沙尘暴√1月比3月气温低,寒潮强度大,频率高,A、C错误。华北地区3月冬小麦返青,为作物生长期,寒潮危害更大,B正确。寒潮的危害主要是针对农业来说,沙尘暴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2024·河北保定开学考试)雷暴一般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常伴随着雷鸣、闪电、雨幡和巨大的云层。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我国雷暴分为四大地区(下图)。据此完成5~6题。5.推测雷暴的形成条件主要有①稳定的大气结构 ②充沛的水汽 ③气流抬升触发机制 ④清洁的空气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云是由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使水汽冷却凝结而成的,清洁的空气不利于云的形成,②正确、④错误;气流抬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越高越有利于水汽冷凝,稳定的大气层结构不利于云的形成,③正确、①错误,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河北保定开学考试)雷暴一般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常伴随着雷鸣、闪电、雨幡和巨大的云层。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我国雷暴分为四大地区(下图)。据此完成5~6题。6.我国西南地区雷暴天气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是A.地震 B.台风C.洪水 D.寒潮√雷暴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多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势起伏较大,易引发洪水等次生灾害,C正确。7.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①北京地区出现9级以上大风 ②诱发浙江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 ③破坏东南沿海地区海堤 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甘肃酒泉期中)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读图可知,北京离台风源地较远,不可能出现9级以上大风,①错误;台风登陆浙江,带来丰富的降水,浙江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②正确;台风带来狂风、风暴潮等天气,容易破坏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堤,③正确;台风过境时带来暴雨,可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的旱情,④正确。综上,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甘肃酒泉期中)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8.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要小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夏季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图可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要大,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成熟与播种,且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全国普遍高温,发生寒潮的可能性很小,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是提前发布预警并做好防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不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C错误;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干旱是对我国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岛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年均降水量较少B.生产用水总量大C.气温高蒸发量大D.降水季节变化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旱灾害频发,D正确。台湾岛全年平均降水量较大,A错误。生产用水总量大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不是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干旱是对我国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岛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9~10题。10.以下缓解台湾岛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D.发展节水农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台湾岛四面环海,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边海水入侵,A符合题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状况;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状况,B、C、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消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1~13题。11.10月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 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根据材料“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判断下游河流水量增加,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消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1~13题。12.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宽而深C.滑坡体量大 D.两侧山体较陡峭√根据材料可知,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因素,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消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1~13题。13.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根本解决;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而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最为恰当的处置措施,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质灾害发生在破坏面以上,故为滑坡,D对;泥石流必须要有水的参与,A错;洪水属于气象灾害,B错;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C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浙江杭州质检)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4.该地最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 B.洪水C.地震 D.滑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浙江杭州质检)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5.对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中,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发展林业B.房屋附近修建鱼塘或小水库C.开采山坡上的矿藏D.山坡处的房地产开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示不稳定的山区修建鱼塘或水库、开采矿藏、修筑房屋都有可能导致该地地质结构受到进一步的破坏,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等负面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发展林业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灾害的发生,不易造成负面影响,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RS用于获取影像信息、监测灾情,GPS、GNSS用于定位、导航,A、B、D错;GIS可用于分析、处理数据,提供方案,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浙江杭州质检)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6.对灾情的汇总分析评估,为制定减轻灾害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C.GIS D.GNSS√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所以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湖北黄石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17~18题。17.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C.冻土 D.火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湖北黄石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17~18题。18.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并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不能杜绝地质灾害;该地区范围大、人口多,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不切实际,所以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地理信息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如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19~20题。19.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分区是A.a、b B.b、eC.c、f D.a、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材料“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地区是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数值较小的分区。读图可知,c和f两区数值最小,故c、f是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分区。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地理信息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如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19~20题。20.干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要想及时获取农作物的受灾程度和受灾地点,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GNSS B.GIS、RSC.RS、GNSS D.RS、GI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农作物受灾地点需要定位,需要利用GNSS;受灾程度需要通过RS获取信息,C正确;GIS主要用于分析、评估、统计。故选C。21.(2024·广东珠海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如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灾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答案 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入湖河水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低平,排水通道狭窄。(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21.(2024·广东珠海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如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技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2024·广东珠海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如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2024·广东珠海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如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答案 洪涝灾害 水源(食品)污染22.(2024·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22年8月17日22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次数多,山坡受水的侵蚀作用,发生泥石流;该地区位于山谷,降水汇聚,引发山洪。(1)分析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22.(2024·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22年8月17日22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影响范围大,影响人口较多,人员财产伤亡大。(2)说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22.(2024·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22年8月17日22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修建固坡工程。(3)结合实际,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23.(2024·四川内江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耳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东高西低,落差大。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300 km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之后又有多次6级以上余震。地震发生后又出现了暴雪和冻雨天气。该次地震造成至少41 156人死亡、105 505人受伤,灾区超过8.4万栋建筑倒塌、严重受损或急需拆除。如图为土耳其地质构造与地震震级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说明土耳其地震的成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土耳其处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应力长期积累,能量积累多,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突然破裂;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表,形成地震。(2)简述此次土耳其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答案 双震型地震,震级大,震源浅,余震多;震中附近分布有多个大中城市,人口密集;震区建筑物质量差,抗震能力差;地震时遭遇暴雪和冻雨等恶劣天气,被埋的人员容易失温伤亡。(3)请为减少土耳其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提高土耳其人民的防震意识,学会地震中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政府应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加强逃生演练;完善地震灾害的相关保险体系等。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1示意我国相关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1)指出我国风暴潮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频发。(2)据图2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夏、秋季节。该省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显著。(3)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章末检测试卷六(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24·山东济南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寒潮、台风、冻害 B.春旱、寒潮、沙尘暴C.伏旱、暴雪、沙尘暴 D.春旱、洪涝、冻害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当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等省区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以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其原因不包括( )A.气温回升,积雪消融 B.农业活动需水量大C.大风频繁,蒸发旺盛 D.春季降水少4.华北地区3月寒潮危害要大于1月,主要原因是3月( )A.寒潮强度大 B.为作物生长期C.寒潮频率高 D.多发生沙尘暴(2024·河北保定开学考试)雷暴一般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常伴随着雷鸣、闪电、雨幡和巨大的云层。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我国雷暴分为四大地区(下图)。据此完成5~6题。5.推测雷暴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稳定的大气结构 ②充沛的水汽 ③气流抬升触发机制 ④清洁的空气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6.我国西南地区雷暴天气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是( )A.地震 B.台风 C.洪水 D.寒潮(2024·甘肃酒泉期中)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①北京地区出现9级以上大风 ②诱发浙江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 ③破坏东南沿海地区海堤 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8.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要小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夏季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干旱是对我国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岛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10.以下缓解台湾岛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D.发展节水农业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消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1~13题。11.10月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 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12.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宽而深C.滑坡体量大 D.两侧山体较陡峭13.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4·浙江杭州质检)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4.该地最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 B.洪水 C.地震 D.滑坡15.对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中,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发展林业B.房屋附近修建鱼塘或小水库C.开采山坡上的矿藏D.山坡处的房地产开发16.对灾情的汇总分析评估,为制定减轻灾害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GNSS(2024·湖北黄石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17~18题。17.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C.冻土 D.火山18.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地理信息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19~20题。19.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分区是( )A.a、b B.b、e C.c、f D.a、d20.干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要想及时获取农作物的受灾程度和受灾地点,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GNSS B.GIS、RSC.RS、GNSS D.RS、GIS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2024·广东珠海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达到4 206平方千米,暂时成为我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1)2020年入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灾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5分)(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技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2分)(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2分)22.(2024·山西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2022年8月17日22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省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1)分析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4分)(2)说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4分)(3)结合实际,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4分)23.(2024·四川内江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土耳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东高西低,落差大。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300 km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之后又有多次6级以上余震。地震发生后又出现了暴雪和冻雨天气。该次地震造成至少41 156人死亡、105 505人受伤,灾区超过8.4万栋建筑倒塌、严重受损或急需拆除。下图为土耳其地质构造与地震震级示意图。(1)说明土耳其地震的成因。(4分)(2)简述此次土耳其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4分)(3)请为减少土耳其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1示意我国相关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1)指出我国风暴潮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2分)(2)据图2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3)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精析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由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引发的,可判断为春旱;丙发生于春季,且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乙是因冬季风强盛引发的,故为寒潮,B正确。第2题,青藏高原人口、城市较少;东北平原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较少;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发生次数均较多,C正确。]3.A 4.B [第3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为土壤增加了水分,不会导致旱情严重;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导致旱情严重;春季大风频繁会导致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减少,旱情加重;春季降水少,旱情严重。故选A。第4题,1月比3月气温低,寒潮强度大,频率高,A、C错误。华北地区3月冬小麦返青,为作物生长期,寒潮危害更大,B正确。寒潮的危害主要是针对农业来说,沙尘暴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5.A 6.C [第5题,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云是由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使水汽冷却凝结而成的,清洁的空气不利于云的形成,②正确、④错误;气流抬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越高越有利于水汽冷凝,稳定的大气层结构不利于云的形成,③正确、①错误,故选A。第6题,雷暴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多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势起伏较大,易引发洪水等次生灾害,C正确。]7.C 8.D [第7题,读图可知,北京离台风源地较远,不可能出现9级以上大风,①错误;台风登陆浙江,带来丰富的降水,浙江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②正确;台风带来狂风、风暴潮等天气,容易破坏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堤,③正确;台风过境时带来暴雨,可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的旱情,④正确。综上,C正确。第8题,由图可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要大,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成熟与播种,且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全国普遍高温,发生寒潮的可能性很小,B错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是提前发布预警并做好防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不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C错误;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D正确。]9.D 10.A [第9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旱灾害频发,D正确。台湾岛全年平均降水量较大,A错误。生产用水总量大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不是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第10题,台湾岛四面环海,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边海水入侵,A符合题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状况;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状况,B、C、D不符合题意。]11.B 12.C 13.A [第11题,根据材料“10月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判断下游河流水量增加,B正确。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因素,C正确。第13题,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根本解决;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而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最为恰当的处置措施,A正确。]14.D 15.A 16.C [第14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质灾害发生在破坏面以上,故为滑坡,D对;泥石流必须要有水的参与,A错;洪水属于气象灾害,B错;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C错。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图示不稳定的山区修建鱼塘或水库、开采矿藏、修筑房屋都有可能导致该地地质结构受到进一步的破坏,从而引发地质灾害等负面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发展林业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灾害的发生,不易造成负面影响,A正确。第1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RS用于获取影像信息、监测灾情,GPS、GNSS用于定位、导航,A、B、D错;GIS可用于分析、处理数据,提供方案,C正确。]17.B 18.A [第17题,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所以选B。第18题,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并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不能杜绝地质灾害;该地区范围大、人口多,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不切实际,所以选A。]19.C 20.C [第19题,由材料“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地区是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数值较小的分区。读图可知,c和f两区数值最小,故c、f是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分区。故选C。第20题,农作物受灾地点需要定位,需要利用GNSS;受灾程度需要通过RS获取信息,C正确;GIS主要用于分析、评估、统计。故选C。]21.(1)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入湖河水多;集水范围广;长江干流水位高,顶托作用明显;地势低平,排水通道狭窄。(2)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电器干燥后再使用。(3)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4)洪涝灾害 水源(食品)污染22.(1)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次数多,山坡受水的侵蚀作用,发生泥石流;该地区位于山谷,降水汇聚,引发山洪。(2)影响范围大,影响人口较多,人员财产伤亡大。(3)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修建固坡工程。23.(1)土耳其处于多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应力长期积累,能量积累多,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突然破裂;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表,形成地震。(2)双震型地震,震级大,震源浅,余震多;震中附近分布有多个大中城市,人口密集;震区建筑物质量差,抗震能力差;地震时遭遇暴雪和冻雨等恶劣天气,被埋的人员容易失温伤亡。(3)提高土耳其人民的防震意识,学会地震中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政府应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加强逃生演练;完善地震灾害的相关保险体系等。24.(1)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频发。(2)夏、秋季节。该省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显著。(3)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检测试卷六 课件(共4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章末检测试卷六(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