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对糖类与脂质的归纳与整合、模型与建模,强化科学的思维方法。3.主动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能运用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为家人的健康饮食提供合理的方案。一、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一般由C、H、O构成。(2)功能: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2.分类(1)单糖①含义:不能水解的糖类。②种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2)二糖①含义: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②种类: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麦芽糖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乳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3)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种类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几丁质(壳多糖)基本单位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N-乙酰葡萄糖胺作用 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分布 粮食作物的种子中,植物变态的茎或根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植物的茎秆和枝叶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判断正误(1)糖类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的糖都是能源物质( )(2)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 )(3)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肌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答案 (1)× (2)× (3)× (4)×提示 (1)糖类并不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作为能源物质。(2)纤维素不能储存能量。(3)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而肌糖原无法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4)蔗糖属于二糖。任务一:归纳糖类的分类及功能1.请完善表格。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 组成RNA脱氧核糖(C5H10O4) 组成DNA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 植物细胞(主要)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主要) -二糖 (C12H22O11) 蔗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 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麦芽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胞中乳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多糖 (C6H10O5)n 淀粉 (淀粉→许多葡萄糖)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 (纤维素→许多葡萄糖) 植物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 (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肌糖原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2.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2)非还原糖: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等。3.请将下列糖类按功能进行划分。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2)储能物质:淀粉、糖原。(3)结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D.几丁质是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答案 D解析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单糖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②二糖不是,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储存能量,C错误。2.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D.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答案 B解析 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C错误;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二、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些还含有N、P。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氧含量低,氢含量高。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3.分类和功能分类 组成 生理功能脂肪(三酰甘油) 三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甘油 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②很好的绝热体,有隔热、保温作用; ③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 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 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 胆固醇 - ①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②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4.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判断正误(1)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质染成橘黄色( )(2)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 )(3)磷脂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 (1)× (2)× (3)×提示 (1)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而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脂肪不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也有。(3)磷脂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P元素,甚至N元素。任务二:脂质的分类及功能1.请结合教材P26图2-6脂肪分子式,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在元素组成上有以下特点: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但是脂肪的氢含量高,氧含量低。(2)与糖原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是:①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氢含量更高,所以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②单位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糖原的小很多,有利于储藏。2.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请据图分析导致花生油为液态、猪油为固态的原因。提示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3.为什么儿童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提示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两者均为固醇类物质),而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4.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肥育”的效果?提示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3.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D.胆固醇会引起人心血管类疾病,应该不要摄入答案 C解析 磷脂由C、H、O、P、N(少数)组成,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应该适量摄入,D错误。4.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该过程在人体内也可以大量转化答案 D解析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在人体内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第1~6题,每题5分;第7~13题,每题6分,共72分。题组一 细胞中的糖类1.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有的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胞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答案 A解析 葡萄糖属于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只有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2023·东山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C.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糖原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答案 D解析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3.(2021·海南,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 D解析 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4.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C.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答案 C解析 图中①与②分别为二糖和多糖,两者都能被水解,二糖可以水解为2个单糖,多糖可以水解为多个单糖,A错误;图中的③表示动植物共有的单糖,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等,B错误;图中的④表示糖原,有肌糖原和肝糖原,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肝糖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错误。5.肥胖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任何糖类答案 B解析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错误;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有任何糖类,D错误。题组二 细胞中的脂质6.下列各项不属于脂肪的生理作用的是( )A.良好的储能物质B.维持体温C.缓冲减压,保护内脏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答案 D7.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答案 C解析 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P、N(少数),固醇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B错误;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8.细胞中的脂肪酸可以直接吸收食物中的外源性脂肪酸,也可以由内源性的糖和氨基酸转化生成。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脂肪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组成C.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D.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答案 B解析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错误。9.下列概念与图示相符的是( )A.a表示脂肪,b、c、d可分别表示三分子的脂肪酸B.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脂肪、胆固醇、维生素DC.a表示脂质,b、c、d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几丁质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是由b、c、d构成的,脂肪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形成,A错误;脂肪不属于固醇,B错误;脂肪、磷脂、固醇属于脂质,C正确;几丁质属于糖类,其化学本质不是固醇,D错误。10.(2023·茂名高一质检)《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B.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O2供应不足C.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D.出现“气”少症状时肝脏中的糖原可分解补充葡萄糖答案 D解析 “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淀粉,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提供的能量不足,B错误;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11.(2023·铜川高一期末)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低聚果糖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能被肠道菌吸收利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抗龋齿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低聚果糖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B.低聚果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C.低聚果糖与胆固醇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D.低聚果糖具有抗龋齿功能,推测可能是因为其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答案 C解析 低聚果糖是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其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A正确;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低聚果糖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胆固醇没有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功能,C错误。12.(2023·银川高一联考)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如图表示随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变化,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比例的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中等强度运动20 min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相等C.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下脂肪供能比例较小,不利于减肥D.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适当的运动时间有利于减肥答案 B解析 中等强度运动下,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由于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故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不相等,B错误。13.(2023·沧州高一联考)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摄入适量的糖等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大虾剩余的虾皮因含有多糖可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B.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C.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因而只要管住嘴就能轻易减肥D.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且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答案 C解析 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B正确;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体内不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管住嘴也不能轻易减肥,C错误。14.(12分)如图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与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部分对应的糖是________。(2)若图乙中①为良好的储能物质,则②表示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3)动物细胞中某种脂质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则其对应图乙中________(填序号)。答案 (1)麦芽糖 (2)磷脂 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④15.(16分)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材料1: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冬眠时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材料2:“瘦素”是最近由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重要激素。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从而对人体是否发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材料1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请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保温 储能 (2)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甲组大鼠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的差,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共63张PPT)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对糖类与脂质的归纳与整合、模型与建模,强化科学的思维方法。3.主动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能运用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为家人的健康饮食提供合理的方案。内容索引一、细胞中的糖类二、细胞中的脂质课时对点练细胞中的糖类一1.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一般由 构成。(2)功能:细胞中重要的 。2.分类(1)单糖①含义:不能 的糖类。②种类: 、果糖、半乳糖、核糖和 等,其中 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梳理 教材新知C、H、O能源物质水解葡萄糖脱氧核糖葡萄糖(2)二糖①含义:由两分子单糖 形成的糖。②种类: 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 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 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脱水缩合蔗糖麦芽糖乳糖(3)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 的形式存在。种类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几丁质(壳多糖)基本单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N-乙酰葡萄糖胺作用 植物体内的_________ 人和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 构成植物细胞 的主要成分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 的重要组成成分多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储能物质储能物质细胞壁外骨骼种类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几丁质(壳多糖)分布 粮食作物的_____ 中,植物变态的茎或根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____ 中 植物的茎秆和枝叶及所有植物细胞的_______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中种子肝脏和肌肉细胞壁外骨骼(1)糖类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的糖都是能源物质( )(2)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 )××提示 糖类并不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作为能源物质。提示 纤维素不能储存能量。(3)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肌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提示 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而肌糖原无法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提示 蔗糖属于二糖。任务一:归纳糖类的分类及功能1.请完善表格。探究 核心知识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细胞 组成RNA脱氧核糖(C5H10O4) 组成DNA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 细胞(主要) -半乳糖 细胞(主要) -动植物植物动物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二糖 (C12H22O11) 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 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 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 细胞中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 的乳汁中植物植物动物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多糖 (C6H10O5)n 淀粉(淀粉→许多 )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 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________纤维素(纤维素→许多 ) 细胞壁 植物 的主要成分葡萄糖植物储能物质葡萄糖植物细胞壁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多糖 (C6H10O5)n 糖原(糖原→许多 )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 和_____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 ,肝糖原可调节 ,肌糖原可为肌肉_____肌糖原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 中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葡萄糖肝脏肌肉储能物质血糖含量供能外骨骼外骨骼2.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1)还原糖: 。(2)非还原糖: 。3.请将下列糖类按功能进行划分。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储能物质: 。(3)结构物质: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等葡萄糖淀粉、糖原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D.几丁质是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落实 思维方法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单糖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②二糖不是,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储存能量,C错误。2.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D.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C错误;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细胞中的脂质二1.元素组成:主要是 ,有些还含有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 含量低, 含量高。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 ,而溶于 。梳理 教材新知C、H、ON、P氧氢水脂溶性有机溶剂3.分类和功能分类 组成 生理功能脂肪(三酰甘油) 三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甘油 ①细胞内良好的 ;②很好的 ,有隔热、保温作用;③具有 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 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 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储能物质绝热体缓冲和减压分类 组成 生理功能固醇 胆固醇 - ①构成动物 的重要成分;②参与血液中 的运输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_____的形成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 的吸收细胞膜脂质生殖细胞钙和磷4.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 ;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 。脂肪糖类(1)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质染成橘黄色( )(2)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 )××提示 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而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提示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脂肪不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也有。(3)磷脂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提示 磷脂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P元素,甚至N元素。任务二:脂质的分类及功能1.请结合教材P26图2-6脂肪分子式,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在元素组成上有以下特点: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 ,但是脂肪的 含量高, 含量低。(2)与糖原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是:①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 含量远远低于糖类, 含量更高,所以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 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②单位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糖原的小很多,有利于储藏。探究 核心知识C、H、O氢氧氧氢脂肪2.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请据图分析导致花生油为液态、猪油为固态的原因。提示 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3.为什么儿童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提示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两者均为固醇类物质),而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4.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肥育”的效果?提示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3.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D.胆固醇会引起人心血管类疾病,应该不要摄入落实 思维方法√磷脂由C、H、O、P、N(少数)组成,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应该适量摄入,D错误。4.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该过程在人体内也可以大量转化√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在人体内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三题组一 细胞中的糖类1.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有的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胞吸收的是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123456789101112131415葡萄糖属于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只有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2023·东山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C.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糖原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123456789101112131415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3.(2021·海南,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4.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C.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图中①与②分别为二糖和多糖,两者都能被水解,二糖可以水解为2个单糖,多糖可以水解为多个单糖,A错误;图中的③表示动植物共有的单糖,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等,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图中的④表示糖原,有肌糖原和肝糖原,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肝糖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错误。5.肥胖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任何糖类√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错误;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有任何糖类,D错误。题组二 细胞中的脂质6.下列各项不属于脂肪的生理作用的是A.良好的储能物质B.维持体温C.缓冲减压,保护内脏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1234567891011121314157.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P、N(少数),固醇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B错误;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8.细胞中的脂肪酸可以直接吸收食物中的外源性脂肪酸,也可以由内源性的糖和氨基酸转化生成。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脂肪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组成C.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D.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123456789101112131415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错误。9.下列概念与图示相符的是A.a表示脂肪,b、c、d可分别表示三分子的脂肪酸B.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脂肪、胆固醇、维生素DC.a表示脂质,b、c、d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几丁质√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是由b、c、d构成的,脂肪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形成,A错误;脂肪不属于固醇,B错误;脂肪、磷脂、固醇属于脂质,C正确;几丁质属于糖类,其化学本质不是固醇,D错误。10.(2023·茂名高一质检)《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B.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O2供应不足C.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D.出现“气”少症状时肝脏中的糖原可分解补充葡萄糖√123456789101112131415“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淀粉,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提供的能量不足,B错误;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3·铜川高一期末)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低聚果糖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能被肠道菌吸收利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抗龋齿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低聚果糖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B.低聚果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C.低聚果糖与胆固醇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D.低聚果糖具有抗龋齿功能,推测可能是因为其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低聚果糖是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其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A正确;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低聚果糖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胆固醇没有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功能,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2.(2023·银川高一联考)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如图表示随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变化,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比例的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中等强度运动20 min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相等C.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下脂肪供能比例较小,不利于减肥D.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适当的运动时间有利于减肥123456789101112131415√中等强度运动下,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由于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故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不相等,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沧州高一联考)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摄入适量的糖等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用大虾剩余的虾皮因含有多糖可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B.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C.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因而只要管住嘴就能轻易减肥D.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且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123456789101112131415√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B正确;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体内不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管住嘴也不能轻易减肥,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4.如图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与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部分对应的糖是_______。(2)若图乙中①为良好的储能物质,则②表示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物细胞中某种脂质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则其对应图乙中_____(填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麦芽糖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④15.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材料1: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冬眠时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材料2:“瘦素”是最近由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重要激素。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从而对人体是否发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材料1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保温储能(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请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甲组大鼠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的差,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对糖类与脂质的归纳与整合、模型与建模,强化科学的思维方法。3.主动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能运用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为家人的健康饮食提供合理的方案。一、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一般由____________构成。(2)功能:细胞中重要的____________。2.分类(1)单糖①含义:不能________的糖类。②种类:________、果糖、半乳糖、核糖和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2)二糖①含义:由两分子单糖________形成的糖。②种类:________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______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____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3)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种类 淀粉 糖原 纤维素 几丁质(壳多糖)基本单位 N-乙酰葡萄糖胺作用 植物体内的_________ 人和动物细胞的_________ 构成植物细胞____的主要成分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分布 粮食作物的____中,植物变态的茎或根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_________中 植物的茎秆和枝叶及所有植物细胞的_________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_______中判断正误(1)糖类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的糖都是能源物质( )(2)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 )(3)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肌糖原便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任务一:归纳糖类的分类及功能1.请完善表格。种类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________细胞 组成RNA脱氧核糖(C5H10O4) 组成DNA六碳糖 (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 ________细胞(主要) -半乳糖 ________细胞(主要) -二糖 (C12H22O11) 蔗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_____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 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麦芽糖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_____细胞中乳糖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_____的乳汁中多糖 (C6H10O5)n 淀粉 (淀粉→许多_____)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_____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____纤维素 (纤维素→许多_____) _____细胞壁 植物_____的主要成分糖原 (糖原→许多_____)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____和_____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___,肝糖原可调节_______,肌糖原可为肌肉_____肌糖原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___中 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 ___的重要组成成分2.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1)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将下列糖类按功能进行划分。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1)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储能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D.几丁质是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2.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D.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二、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主要是__________,有些还含有______。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______含量低,______含量高。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______,而溶于__________________。3.分类和功能分类 组成 生理功能脂肪(三酰甘油) 三分子脂肪酸、一分子甘油 ①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___; ②很好的_________,有隔热、保温作用; ③具有__________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 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 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 胆固醇 - ①构成动物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 ②参与血液中__________的运输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__________的形成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__________的吸收4.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__________;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__________。判断正误(1)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质染成橘黄色( )(2)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 )(3)磷脂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任务二:脂质的分类及功能1.请结合教材P26图2-6脂肪分子式,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在元素组成上有以下特点: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__________,但是脂肪的__________含量高,__________含量低。(2)与糖原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是:①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__________含量远远低于糖类,__________含量更高,所以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__________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②单位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糖原的小很多,有利于储藏。2.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请据图分析导致花生油为液态、猪油为固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儿童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为什么会起到“肥育”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D.胆固醇会引起人心血管类疾病,应该不要摄入4.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该过程在人体内也可以大量转化答案精析一、梳理教材新知1.(1)C、H、O (2)能源物质2.(1)①水解 ②葡萄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2)①脱水缩合 ②蔗糖 麦芽糖 乳糖 (3)多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储能物质 储能物质 细胞壁 外骨骼 种子 肝脏和肌肉 细胞壁 外骨骼判断正误(1)× (2)× (3)× (4)×提示 (1)糖类并不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作为能源物质。(2)纤维素不能储存能量。(3)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而肌糖原无法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4)蔗糖属于二糖。探究核心知识1.动植物 植物 动物 植物 植物 动物 葡萄糖 植物 储能物质 葡萄糖 植物 细胞壁 葡萄糖 肝脏 肌肉 储能物质 血糖含量 供能 外骨骼 外骨骼2.(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 (2)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等3.(1)葡萄糖 (2)淀粉、糖原 (3)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落实思维方法1.D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单糖是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②二糖不是,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储存能量,C错误。]2.B [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C错误;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二、梳理教材新知1.C、H、O N、P 氧 氢2.水 脂溶性有机溶剂3.储能物质 绝热体 缓冲和减压 细胞膜 脂质 生殖细胞 钙和磷4.脂肪 糖类判断正误(1)× (2)× (3)×提示 (1)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而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脂肪不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也有。(3)磷脂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P元素,甚至N元素。探究核心知识1.(1)C、H、O 氢 氧 (2)①氧 氢 脂肪2.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3.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表皮细胞中的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两者均为固醇类物质),而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动物从体外吸收的多余糖类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落实思维方法3.C4.D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在人体内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作业6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分值:100分)第1~6题,每题5分;第7~13题,每题6分,共72分。题组一 细胞中的糖类1.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有的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胞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蔗糖C.麦芽糖 D.乳糖2.(2023·东山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C.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糖原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3.(2021·海南,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4.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C.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5.肥胖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任何糖类题组二 细胞中的脂质6.下列各项不属于脂肪的生理作用的是( )A.良好的储能物质B.维持体温C.缓冲减压,保护内脏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7.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8.细胞中的脂肪酸可以直接吸收食物中的外源性脂肪酸,也可以由内源性的糖和氨基酸转化生成。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脂肪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组成C.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他衍生物D.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9.下列概念与图示相符的是( )A.a表示脂肪,b、c、d可分别表示三分子的脂肪酸B.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脂肪、胆固醇、维生素DC.a表示脂质,b、c、d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D.a表示固醇,b、c、d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几丁质10.(2023·茂名高一质检)《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B.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O2供应不足C.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D.出现“气”少症状时肝脏中的糖原可分解补充葡萄糖11.(2023·铜川高一期末)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低聚果糖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能被肠道菌吸收利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抗龋齿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低聚果糖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B.低聚果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C.低聚果糖与胆固醇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D.低聚果糖具有抗龋齿功能,推测可能是因为其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12.(2023·银川高一联考)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如图表示随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变化,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比例的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中等强度运动20 min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相等C.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下脂肪供能比例较小,不利于减肥D.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适当的运动时间有利于减肥13.(2023·沧州高一联考)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摄入适量的糖等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大虾剩余的虾皮因含有多糖可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B.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C.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因而只要管住嘴就能轻易减肥D.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且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14.(每空3分,共12分)如图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与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部分对应的糖是________。(2)若图乙中①为良好的储能物质,则②表示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物细胞中某种脂质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则其对应图乙中________(填序号)。15.(16分)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材料1: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冬眠时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材料2:“瘦素”是最近由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重要激素。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从而对人体是否发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材料1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请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A [葡萄糖属于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只有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D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3.D [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4.C5.B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错误;糖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有任何糖类,D错误。]6.D 7.C8.B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错误。]9.C [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是由b、c、d构成的,脂肪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形成,A错误;脂肪不属于固醇,B错误;脂肪、磷脂、固醇属于脂质,C正确;几丁质属于糖类,其化学本质不是固醇,D错误。]10.D [“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淀粉,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提供的能量不足,B错误;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可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11.C [低聚果糖是由 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其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A正确;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低聚果糖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胆固醇没有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功能,C错误。]12.B [中等强度运动下,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由于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故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不相等,B错误。]13.C [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B正确;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体内不容易转化为糖类被消耗,管住嘴也不能轻易减肥,C错误。]14.(1)麦芽糖 (2)磷脂 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④15.(1)保温 储能 (2)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甲组大鼠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的差,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 作业6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案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教案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件(共63张ppt)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