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2.知道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进行写作的。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我们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就学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使用了部编教材,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呢?出示单元目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那么就让我们先从《爬山虎的脚》一文学起,了解作者叶圣陶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并且体会他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同时为写观察日记做好准备。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思考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预习反馈出示练习册第一题,核对。理解“触着墙”中“着”的意思——接触,挨上。交流板书 3-5 脚那1-2呢?板书 1-2叶 预设质疑: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先写叶子?点评:这是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学完了之后,我们再解决。那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发现茂盛的叶子背后的秘密呢?引读句子:以前……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学生交流,师小结:“注意”指的是怎样的看,看来,课文3-5自然段中所有和脚有关的内容都是基于他注意到了而记录下来的。那咱们先来看第三自然段,作者观察到爬山虎的脚的哪些方面?三.学习3-5自然段(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观察什么齐读,交流,归纳。根据练习册提示,交流“爬山虎的脚”资料卡。小结:作者就是从位置、样子和颜色三个方面进行观察,把爬山虎的脚介绍清楚了。板书:位置 样子 颜色怎样观察才能注意到这几方面呢? 副板书:细致观察细致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什么,看看这处句子: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点评:作者看到了细丝,用心展开联想,把它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帮助我们理解细丝的样子。副板书:用心想小结:叶圣陶爷爷正式做到了细致观察,以及用心思考,才能地准确、生动地对爬山虎的脚进行描述。副板书:准确 生动(二)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怎么观察再来看第四自然段,作者又是怎么观察的,指名读,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句子。板书:爬学生用手指当作脚演绎爬的过程。老师指导做“触”“巴”“拉”的动作。指名上黑板演绎,指名配上语言介绍。如果说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是静态的,只要细致观察,不难发现;那对于这一个攀爬的过程,你觉得还需要怎样的观察?副板书:连续观察句子中有没有提示你他在进行持续观察?板书:变 原先 现在正因为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对脚的爬行进行细致的连续的观察,所以能准确完整地描述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以及脚的变化,才能发现——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副板书:完整那在观察攀爬的时候,他有没有用心想呢?把脚比喻成蛟龙,不但因为形状相似,更因为同样很有力量,要让文章妙笔生花。(三)学习第5自然段那第五自然段中有没有体现作者细致观察、持续观察,以及用心想的地方吗?或者还有没有其他观察方式呢?同桌二人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四、总结,布置作业正是因为有了叶圣陶爷爷细心的持续的观察,以及用心思考,我们才知道那满墙的叶子下面原来有着这么了不起的“爬山虎的脚”。作业:抄写课后词语完成练习册第五题。板书:位置10、爬山虎的脚 颜色样子爬:触 巴 拉变 原先 后来细致观察 准确连续观察 完整用心想 生动PAGE- 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