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3张PPT。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战国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
隋、唐(581年—907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五代、 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唐朝五代十国后
梁 后唐后
晋 后
汉 后
周 北宋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以及山西的北汉 907年960年979年回顾: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简况第四单元第3课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结果:公元960年 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驿(宋太祖)北宋是怎样建立的?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烛影斧声(斧声烛影)
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辽西夏吐蕃大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外忧——
内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背景)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2、增设机构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
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通判,是宋朝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也叫监州,是朝廷派来监督知州的。政治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分割宰相职权(2)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三岁一易”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派官员到地
方管理财政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派官员到地
方管理财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2、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3、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shù ),曰禁军。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
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
军事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北宋的国防军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大量养兵,军费开支庞大。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隋朝兴起:科举制发展情况表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隋文帝 隋炀帝(2)唐朝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取士的人数,创武举和殿试高官主考,提高科举地位 (3)北宋发展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
减少考试科目、扩大录取名额文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官俸开支庞大。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分析讨论: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总之,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清明上河图》街景123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王安石变法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人物:
5、措施:
5、影响:
6、失败
的原因: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