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1.下列叙述与图示实验不相符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产生的速率C.该实验能证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加入肝脏研磨液和Fe3+,前者的反应速率总是较快√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肝脏研磨液加快反应速率的前提是保证酶的活性,若条件不适宜使酶活性降低,则其催化的反应速率也会变慢,D错误。2.(2024·广元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甲物质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能量,此反应为吸能反应,A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曲线Ⅰ表示无酶参与,B错误;E3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E1表示在无酶参与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参与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因此,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1-E2=E4,C错误,D正确。3.(2024·泰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②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③蛋白酶能催化不同的蛋白质水解,因此酶不具有专一性 ④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⑤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⑥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A.③⑤⑥ B.②③⑥ C.③⑥ D.⑥√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酶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其中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则不能,①错误;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②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因此酶具有专一性,③错误;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专一性决定,④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⑤错误;蛋白质类酶可以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水解, RNA类酶也可以作为底物被其水解酶水解,⑥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4.(2024·淮南高一期末)在催化化学反应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下保存酶是因为低温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的活性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选择的反应物最好是过氧化氢C.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永久失活D.温度从100 ℃逐渐降低到37 ℃的过程中,唾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温度较低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过氧化氢作反应物,因为过氧化氢易分解,在加热条件下其分解会加快,并不能准确反映酶活性的变化,B错误;温度过高时酶会变性失活,100 ℃时酶已失活,即使恢复温度也不能提高酶活性,D错误。5.(2023·浙江1月选考,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A.温度 B.底物 C.反应时间 D.酶量√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题干信息可知,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过量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符合题意。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错误。7.(2024·济南高一期末)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B.一个ATP分子的三磷酸基团之间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C.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离开后可得到ADPD.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既可以水解ATP也可以合成ATP√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被水解,ATP就转化成了ADP,根据题意可知,“腺苷酸激酶能将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即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A、C正确;一个ATP分子的三磷酸基团之间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B错误。8.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代替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9.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10.如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始终等于氧气的消耗量C.bd段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c点之后,无氧呼吸急剧上升,且不再进行有氧呼吸√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bc段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cd段氧气消耗速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增大,A、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都等于氧气的消耗量,B正确;在人体中,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1.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酒精B.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可发生核酸→核苷酸C.在硝化细菌中,可发生二氧化碳→有机物D.在肌细胞线粒体中,可发生葡萄糖→二氧化碳√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被氧化分解,D错误。12.如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的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C.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D.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避光生长的韭黄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C错误;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韭黄中不含叶绿素,故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D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3.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生物膜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与图示结构相符合的是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化学能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图示为类囊体薄膜,可完成光反应阶段,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14.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和释放O2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分析题图可知,“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斑”照射后,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没有立即迅速增加,二者不同步,B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原因是暗反应不能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C正确;移开“光斑”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二者不同步,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5.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如图2所示),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细胞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图1可知,t1中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中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A、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6.(2021·山东,16,改编)关于细胞中的H2O和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C.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有H2O生成,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一定消耗 H2O,B正确;有些植物细胞含有过氧化氢酶(例如土豆),可以分解过氧化氢生成O2,因此植物细胞产生的 O2 不一定只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光反应阶段H2O的分解产生O2,故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7.(2023·秦皇岛高一期末)如图是发生在叶肉细胞中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其中Ⅰ~Ⅴ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Ⅱ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Ⅳ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物质e可表示[H],b为CO2C.在光照下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Ⅰ、Ⅱ、Ⅲ、Ⅳ和ⅤD.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2O的消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由题图可知,过程Ⅰ、Ⅱ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过程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Ⅳ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Ⅴ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正确;物质e是[H](NADH),能作为还原剂,[H]与O2反应生成H2O,b为CO2,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在光照下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过程Ⅰ能产生ATP,过程Ⅱ消耗ATP,过程Ⅲ、Ⅳ和Ⅴ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消耗H2O,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消耗H2O,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8.(2023·深圳高一期末)如图是西瓜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虚线是该西瓜幼苗在黑暗条件下测出的细胞呼吸的曲线B.图中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C.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D.白天气温为20~30 ℃时不利于西瓜积累有机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单位时间内O2的消耗量可表示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图中虚线是该西瓜幼苗在黑暗条件下测出的细胞呼吸的曲线,A正确;b、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所以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ab段CO2吸收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正确;由题图可知,气温为20~30 ℃时西瓜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所以气温为20~30 ℃时有利于西瓜积累有机物,D错误。19.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结果如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记录时(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种植(mg/L)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乙种植(mg/L)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A.在0~25 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B.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C.在0~25 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D.在30~45 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记录时(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种植(mg/L)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乙种植(mg/L)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因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适宜且恒定不变,所以在0~25 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A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乙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比甲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低,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B正确;在0~25 min期间,从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量逐渐递减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C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30~45 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玻璃室内的CO2含量均保持不变,说明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选择题20.硝化细菌可以将空气中的NH3氧化成硝酸,并利用上述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一样属于自养型生物B.硝化细菌是需氧细菌,细胞内存在线粒体等与能量相关的细胞器C.硝化细菌可以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素营养D.不同细菌的营养方式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非选择题21.玉米是C4植物,通过C4途径固定CO2;水稻为C3植物,通过C3途径固定CO2。在玉米叶维管束的周围有两层细胞,内层细胞是鞘细胞,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外层为叶肉细胞,叶绿体中有发达的基粒。图甲是C3、C4途径示意图,图乙为玉米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玉米叶片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C3途径相比,C4途径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能富集CO2、消耗ATP、由C4运载CO2、需要PEP羧化酶非选择题(3)图乙中,黑暗期玉米的CO2吸收速率大于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黑暗期,玉米吸收的CO2并不能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黑暗期不进行光反应,缺少NADPH及ATP黑暗期玉米通过C4途径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非选择题22.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图1中,物质B、D、E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氧化氧气(O2)酒精碳(CO2)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酒精。非选择题(2)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____(填“有”或“无”)ATP的合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无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非选择题(3)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实验如何排除无关变量干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增设一组实验,将萌发小麦种子换成等量已死亡的小麦种子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可以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将萌发小麦种子换成等量已死亡的小麦种子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非选择题(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若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若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非选择题23.图甲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乙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和C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NADPH水在光下分解用于C3的还原(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NADPH和ATP,由此可确定A是NADPH,它是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其作用主要是用于C3的还原(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非选择题(2)图甲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3)图乙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能C3CO2与C5仍结合生成C3,而C3的还原受阻分析图乙可知,突然黑暗的情况下,光反应不能进行,无NADPH与ATP生成,C3的还原受阻,CO2的固定仍在进行,细胞中C3的含量上升,对应曲线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24.Rubisco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它是光呼吸(细胞在有光、高O2、低CO2情况下发生的生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Rubisco能以C5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其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在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的中午,大豆叶肉细胞中光呼吸的强度较通常条件下会明显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光呼吸的存在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升高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的中午,气孔大部分关闭,CO2/O2值低,则光呼吸强度较通常条件下会明显升高。由于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即降低了作物的产量。非选择题(2)在干旱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大量气孔关闭。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______________,光呼吸产生的______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有观点指出光呼吸在一定条件下对植物也有重要的正面意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TP和NADPHCO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题图可知,光呼吸时,Rubisco能以C5为底物,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NADPH,同时产生CO2作为暗反应的原料。非选择题(3)1955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对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他们称之为“CO2的猝发”。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突然停止光照时,植物所释放的CO2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是__________(用图形的面积表示,图中A、B、C表示每一块的面积大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和光呼吸释放的CO2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突然停止光照,由题图可知,植物释放的CO2除了光呼吸一个来源外,还有植物本身的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非选择题25.图甲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图甲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填序号);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填序号);过程______(填序号)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提供动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①②②④②④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分析图甲可知,①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③表示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或表示产生CO2的无氧呼吸,a代表H2O,b代表CO2。图甲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①②;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②④,过程②④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提供动力。非选择题(2)由图乙可知,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分析图乙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 ℃,而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非选择题(3)由图乙可知,在40 ℃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大于图乙中,在40 ℃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0,小麦叶肉细胞向其他细胞输送有机物,供其他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非选择题(4)若温度保持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株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能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分析图乙可知,25 ℃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为4,呼吸速率的相对值约为3,则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的相对值为4×12=48,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约为3×12=36,所以温度保持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原因是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叙述与图示实验不相符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产生的速率C.该实验能证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加入肝脏研磨液和Fe3+,前者的反应速率总是较快2.(2024·广元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3.(2024·泰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②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③蛋白酶能催化不同的蛋白质水解,因此酶不具有专一性 ④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⑤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⑥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A.③⑤⑥ B.②③⑥ C.③⑥ D.⑥4.(2024·淮南高一期末)在催化化学反应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下保存酶是因为低温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的活性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选择的反应物最好是过氧化氢C.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永久失活D.温度从100 ℃逐渐降低到37 ℃的过程中,唾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5.(2023·浙江1月选考,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A.温度 B.底物C.反应时间 D.酶量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7.(2024·济南高一期末)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B.一个ATP分子的三磷酸基团之间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C.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离开后可得到ADPD.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既可以水解ATP也可以合成ATP8.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代替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9.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A.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CH2O)+O2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C.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10.如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始终等于氧气的消耗量C.bd段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c点之后,无氧呼吸急剧上升,且不再进行有氧呼吸11.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酒精B.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可发生核酸→核苷酸C.在硝化细菌中,可发生二氧化碳→有机物D.在肌细胞线粒体中,可发生葡萄糖→二氧化碳12.如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的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C.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D.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13.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生物膜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与图示结构相符合的是( )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化学能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14.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和释放O2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15.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如图2所示),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细胞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16.(2021·山东,16,改编)关于细胞中的H2O和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C.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17.(2023·秦皇岛高一期末)如图是发生在叶肉细胞中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其中Ⅰ~Ⅴ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Ⅱ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Ⅳ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物质e可表示[H],b为CO2C.在光照下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Ⅰ、Ⅱ、Ⅲ、Ⅳ和ⅤD.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H2O的消耗18.(2023·深圳高一期末)如图是西瓜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是该西瓜幼苗在黑暗条件下测出的细胞呼吸的曲线B.图中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C.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D.白天气温为20~30 ℃时不利于西瓜积累有机物19.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结果如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记录时间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种植物 (mg/L)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乙种植物 (mg/L)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A.在0~25 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B.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C.在0~25 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D.在30~45 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20.硝化细菌可以将空气中的NH3氧化成硝酸,并利用上述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一样属于自养型生物B.硝化细菌是需氧细菌,细胞内存在线粒体等与能量相关的细胞器C.硝化细菌可以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素营养D.不同细菌的营养方式不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8分)玉米是C4植物,通过C4途径固定CO2;水稻为C3植物,通过C3途径固定CO2。在玉米叶维管束的周围有两层细胞,内层细胞是鞘细胞,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外层为叶肉细胞,叶绿体中有发达的基粒。图甲是C3、C4途径示意图,图乙为玉米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叶片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C3途径相比,C4途径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3)图乙中,黑暗期玉米的CO2吸收速率大于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黑暗期,玉米吸收的CO2并不能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3分)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1中,物质B、D、E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分)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______(填“有”或“无”)ATP的合成。(3)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实验如何排除无关变量干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分)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0分)图甲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乙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和C3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图甲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3)图乙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9分)Rubisco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它是光呼吸(细胞在有光、高O2、低CO2情况下发生的生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Rubisco能以C5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其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3分)在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的中午,大豆叶肉细胞中光呼吸的强度较通常条件下会明显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光呼吸的存在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在干旱和过强光照下,因为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大量气孔关闭。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________________,光呼吸产生的________又可以作为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因此有观点指出光呼吸在一定条件下对植物也有重要的正面意义。(3)1955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对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CO2,他们称之为“CO2的猝发”。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突然停止光照时,植物所释放的CO2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形的面积表示,图中A、B、C表示每一块的面积大小)。25.(10分)图甲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其在不同温度下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甲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过程________(填序号)能够为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提供动力。(2)(2分)由图乙可知,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3)由图乙可知,在40 ℃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强度。(4)(3分)若温度保持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株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D [肝脏研磨液加快反应速率的前提是保证酶的活性,若条件不适宜使酶活性降低,则其催化的反应速率也会变慢,D错误。]2.D 3.D4.C [在温度较低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过氧化氢作反应物,因为过氧化氢易分解,在加热条件下其分解会加快,并不能准确反映酶活性的变化,B错误;温度过高时酶会变性失活,100 ℃时酶已失活,即使恢复温度也不能提高酶活性,D错误。]5.B [由题干信息可知,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过量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符合题意。]6.C [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错误。]7.B8.D [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D错误。]9.A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10.B11.D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被氧化分解,D错误。]12.C [避光生长的韭黄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C错误;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韭黄中不含叶绿素,故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D正确。]13.C [图示为类囊体薄膜,可完成光反应阶段,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14.C15.D [由图1可知,t1中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中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A、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16.C [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有H2O生成,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一定消耗 H2O,B正确;有些植物细胞含有过氧化氢酶(例如土豆),可以分解过氧化氢生成O2,因此植物细胞产生的 O2 不一定只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光反应阶段H2O的分解产生O2,故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D正确。]17.C18.D [单位时间内O2的消耗量可表示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图中虚线是该西瓜幼苗在黑暗条件下测出的细胞呼吸的曲线,A正确;b、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所以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正确;ab段CO2吸收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正确;由题图可知,气温为20~30 ℃时西瓜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所以气温为20~30 ℃时有利于西瓜积累有机物,D错误。]19.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因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适宜且恒定不变,所以在0~25 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A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乙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比甲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低,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B正确;在0~25 min期间,从玻璃室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量逐渐递减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C正确;在30~45 min期间,甲、乙两种植物玻璃室内的CO2含量均保持不变,说明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20.B [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21.(1)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 (2)能富集CO2、消耗ATP、由C4运载CO2、需要PEP羧化酶(答出2点即可) (3)黑暗期玉米通过C4途径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 黑暗期不进行光反应,缺少NADPH及ATP22.(1)二氧化碳(CO2) 氧气(O2) 酒精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无 (3)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增设一组实验,将萌发小麦种子换成等量已死亡的小麦种子 (4)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3.(1)NADPH 水在光下分解 用于C3的还原(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光能 (3)C3 CO2与C5仍结合生成C3,而C3的还原受阻解析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NADPH和ATP,由此可确定A是NADPH,它是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其作用主要是用于C3的还原(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分析图乙可知,突然黑暗的情况下,光反应不能进行,无NADPH与ATP生成,C3的还原受阻,CO2的固定仍在进行,细胞中C3的含量上升,对应曲线a。24.(1)升高 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 (2)ATP和NADPH CO2 (3)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和光呼吸释放的CO2 A+B+C解析 (1)在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的中午,气孔大部分关闭,CO2/O2值低,则光呼吸强度较通常条件下会明显升高。由于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即降低了作物的产量。(2)由题图可知,光呼吸时,Rubisco能以C5为底物,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NADPH,同时产生CO2作为暗反应的原料。(3)突然停止光照,由题图可知,植物释放的CO2除了光呼吸一个来源外,还有植物本身的细胞呼吸释放的CO2。25.(1)①② ②④ ②④ (2)细胞呼吸 酶的活性 (3)大于 (4)能 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 课件(共69张ppt)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