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2025届地理中考复习走进国家模块分析练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日本——2025届地理中考复习走进国家模块分析练 (含解析)

资源简介

(1)日本——2025届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走进国家模块分析练
一、思维梳理
二、易错点拨
1.气候对日本(局部)樱花开放的影响
(1)南北所跨纬度较大,樱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
(2)九州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多,樱花开放早
(3)北海道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少,最晚看到樱花盛开
2.日本东、西海岸降水差异及原因
(1)西海岸地区降雪多的原因:冬季风经过日本海,水汽增加,到达西海岸,经过地形抬升,降雪丰富。
(2)东海岸地区降水多的原因: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日本传统民居——“合掌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日本冬季降雪丰富,“合掌造”坡度大,便于积雪滑落。
(2)日本多地震,“合掌造”为木质建筑,可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且“人”字形结构抗震能力强。
三、知识演练
“和食”即日本料理,其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是日本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美食。如今,因生活节奏加快,欧美快餐已替代了部分日本传统美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食”能够反映出日本国土( )
A.深居内陆 B.南北狭长 C.濒临海洋 D.多火山地震
2.“和食”与“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 )
A.东西方文化兼容 B.传统文化已消失
C.排斥外来文化 D.民众思想保守
2022年,世界汽车产量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全球销量前十的汽车公司日本占4家,欧洲3家,美国2家,韩国1家,其中日本丰田汽车全球销量最高;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占本国汽车总销量的1.7%,而中国为19%。图为日本汽车企业加工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日本汽车工业集中分布在( )
A.四国岛和九州岛的沿岸 B.本州岛的日本海的沿岸
C.太平洋和日本海的沿岸 D.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4.2022年,日本与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的主要差异是( )
A.汽车生产产量明显高于我国 B.生产分布更趋向于内陆地区
C.世界知名品牌数量少于我国 D.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小于我国
日本是东亚岛国,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读日本地理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是位于本州岛的著名活火山,它是( )
A.那须火山 B.阿苏火山 C.御岳火山 D.富士山
6.下面两幅图反映了日本的哪个特征( )
A.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B.是一个发达国家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7.每年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全国上下的中小学生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在防震演习中,正确的做法是( )
A.站着不动,不停地大声呼救
B.不用担心,坐教室中间继续做作业
C.迅速乘坐电梯,撤到空旷地
D.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迅速躲到桌子底下
日本工业发达,良港众多,但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经过多年发展,沿海工业高度集中。下图示意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9.日本工业沿海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A.土地价格低 B.矿产资源丰富 C.劳动力廉价 D.优良港口众多
10.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产生的问题有( )
A.环境污染加剧 B.原料消耗减少 C.产品质量下降 D.优化产业结构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日本民歌《北国之春》艺术地展示了日本地理环境特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日本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C.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D.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广
12.歌词中的“南来风”来自(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日本海 D.大西洋
13.日本冬季降雪丰富,下列城市中容易遭受雪灾困扰的是( )
A.大阪 B.名古屋 C.新潟 D.东京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召开有关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排放将于约2年后开始。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 )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15.关于日本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福岛核废水最先污染的海域可能是太平洋
B.福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D.日本四面临海,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16.【根据资料,探究日本】
资料一:下面是日本的位置和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资料二:姬路城是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一座古城堡,是世界文化遗产。4月5日,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发布消息称,来自亚洲地区的中国游客增加显著。
资料三: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
主要工业原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6.4 95.2 100 100 100
主要工业产品 小汽车 船舶 摩托车 车床 照相机 合成纤维
占世界市场比例(%) 43.1 72.6 78.1 57.2 87.0 48.7
思考完成:
(1)根据资料一,写出日本位于亚洲_______部,太平洋_______侧。
(2)从资料一图中可知,日本主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哪里?结合资料,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根据资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量中国游客喜欢去日本旅游及购物的原因。
(4)在日本旅游,随处可以看见中国文化的影子,也会体会到日本文化。试列举两例说明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17.据统计,世界全部6级以上规模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发生1次。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日本的板块位置】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其可能爆发的“威力”令许多人谈之色变。
(1)富士山位于甲_____________板块和乙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
日本乡村的传统民居多以木材为建筑材料,屋顶的坡度较大。
(2)日本乡村传统民居以木材为建筑材料,这与日本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有关。
(3)图中民居屋顶的坡度很大,这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__。
【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
每年9月1日,日本全国上下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
(4)试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传统民居多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与地震灾害的因果关系。
(5)地震来临时,某居民正在15楼的家中,此时可采取的避震措施为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
18.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18日至20日,超强台风“南玛都”横扫日本大部分地区。
材料二:日本农业以精耕细作为特点,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
材料三:超强台风“南玛都”横扫日本示意图
(1)超强台风“南玛都”形成于_____________洋。
(2)18日受超强台风“南玛都”影响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___。
(3)除暴雨外,台风还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4)分析此次台风对日本影响最大的粮食作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小麦/水稻)。
(5)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试题有人说日本农业的精耕细作属于“被逼无奈”,试分析其原因(从日本面积、地形等方面作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和食即日本料理,其原料以海藻类植物和鱼虾为主”可知,日本的水产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反映出日本濒临海洋,海岸线曲折漫长,C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和食属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快餐属于欧美文化的一部分,“和食”与“洋”快餐并存反映出日本东西方文化兼容,A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日本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本州岛的沿岸,A错误;日本汽车工业在日本沿岸没有分布,BC错误;日本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得知,2022年,世界汽车产量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因此中国汽车生产产量高于日本,A错误;由图可知生产分布更趋向于沿海地区,B错误;全球销量前十的汽车公司日本占4家,中国没有,世界知名品牌数量日本大于中国,C错误;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占本国汽车总销量的1.7%,而中国为19%,因此可知,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方面,日本小于中国,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是位于本州岛中南部,距离东京较近的富士山,D正确;阿苏火山位于九州岛,那须火山和御岳火山距离东京较远,A、B、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一方面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众多;另一方面多火山、地震,常引发海啸,C正确;温泉的形成、海啸的发生与气候、经济发展程度、海岸线是否曲折无关,A、B、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但不能“站着不动”或“坐教室中间继续做作业”,应就近暂时躲避,如果在低楼层房屋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如果在室内,不能及时跑到室外,可躲在坚固狭小的三角地带(如承重墙角、卫生间等),并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免被困电梯,发生危险,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本州岛,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土地价格高,国内矿产资源匮乏,资源严重依赖进口,A、B错误;日本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C错误;日本海岸线曲折,优良港口众多,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区有利于工业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A正确;工业高度集中不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与原料消耗和产品质量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没有高原山地气候;日本四面环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D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歌词中的“南来风”是指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A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冬季,在日本海沿岸的城市受冬季风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雪丰富;新潟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容易遭受雪灾困扰,C正确。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本州岛上,该岛屿是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B正确。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日本东临太平洋,福岛核废水最先污染的海域可能是太平洋,A正确;福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错误;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C错误;日本四面临海,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D错误。故选A。
16.答案:(1)东;西
(2)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沿岸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临海布局,便于进口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等。
(3)距离近;一衣带水,和中国的文化相近;有独特的景观等。
(4)当代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和交融的特点,如服饰方面:日本人平时大多穿西装和便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穿和服;饮食方面:既吃传统饭菜。也吃西餐和中餐;建筑方面:有许多西式建筑等。
解析:(1)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因为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沿海地区布局更有利于进口原材料的补给和出口产品的销售。
(3)原因:首先,距离近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与中国接壤,两国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这使得中国游客可以相对容易地前往日本旅游,且旅行时间相对较短,更加方便快捷。其次,一衣带水,和中国的文化相近。中国和日本在历史、文化和传统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共通之处,例如共同的传统艺术、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等。这种相似性使得中国游客更容易理解和融入日本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加深游客对于日本的好奇和兴趣。此外,日本拥有独特的景观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作为一个美丽的岛国,日本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中国游客可以在日本欣赏到优美的樱花、秀丽的山水、古老的庭园和寺庙等独特景观,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和美的享受。
(4)服饰方面:日本人在平时大多穿着西装、便服等西方风格的服饰,这反映了现代日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和融合。然而,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场合,例如婚礼或传统节日,日本人会选择穿着和服,这展示了他们对于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这种东西方文化在服饰上的兼容和交融体现了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饮食方面:当代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也融合了东西方的元素。他们既会享用传统的日本料理,如寿司、拉面和烤肉等,也会品尝西餐和中餐。例如,在日本的大城市中,可以找到许多中餐馆和西餐厅,供应各种国际美食。这表明现代日本人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并将其融入自己的饮食文化之中。在建筑方面,除了传统的寺庙和庭院,现代的城市风景中也有许多西式建筑,如摩天大楼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这展示了日本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和融合。
17.答案:(1)亚欧;太平洋
(2)森林
(3)降水丰富
(4)日本地震频发,木材质地较轻,有利于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
(5)蹲在墙角或桌子下,用枕头护住头部;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等(任答一条即可)
解析:(1)读图可知,日本富士山位于甲亚欧板块和乙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发。
(2)日本地形多山,森林资源丰富,日本乡村传统民居以木材为建筑材料,这与日本森林资源丰富有关。
(3)图中民居屋顶的坡度很大,这反映了当地降水丰富,坡度陡有利于排水。
(4)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木材质地较轻,有利于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而且重建较为便利。
(5)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15楼,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下楼,应该选择坚固牢靠的角落或家具来躲避建筑物坍塌的打击。比如床头桌下,空旷的墙角等;选择空间较小,稳定性相对来说更好的功能房躲避。比如卫生间、厨房。不要慌张地向外跑,以免被坠物砸伤。
18.答案:(1)太平
(2)九州岛
(3)山洪、泥石流、滑坡、洪涝等(任答两点)
(4)水稻
(5)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狭小,不适宜使用大型农业机械。
解析:(1)由图可知,超强台风“南玛都”形成于日本东部海域的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
(2)由图可知,18日受超强台风“南玛都”影响最大的岛屿是日本南部岛屿--九州岛。
(3)除暴雨以外,台风因带来大量降水,会带来洪涝灾害,甚至在一些地形崎岖的地区还可能导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4)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长,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5)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导致日本的耕地少,很少有集中连片的耕地,使日本不得不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