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C.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D.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增殖还有无丝分裂等方式,C错误。2.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同时,细胞内出现的显著变化是A.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B.核仁消失,核膜解体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D.染色体数加倍并移向两极√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2023·江门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C.显微镜下判断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的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D.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所经历时间的长短可用每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表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于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中心体,观察不到动、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的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B错误。4.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A.细胞停止分裂 B.产生多核细胞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无高尔基体时,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子细胞核保留在一个细胞中,所以会产生多核细胞,B符合题意。5.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如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并不改变,C符合题意。6.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7.(2023·保定高一期末)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时期染色体着丝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B.①时期可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C.②时期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③时期细胞膜正在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图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能观察到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A、B正确;根据图②中的数量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被星射线拉向细胞两极,C正确;根据图③与①②中的数量比较可知,③时期细胞分裂结束,细胞已经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8.(2023·丽江高一检测)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A错误;视野中不同细胞处在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实际上不存在,C错误;实验时,细胞在解离后已死亡,因此不可在一个细胞中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9.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分别制片观察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B.不用药物X处理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C.浓度为0时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D.药物X能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且随X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0.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各时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两组中心粒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变化C.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开始时,两组中心粒逐渐移向两极,到达两极后保持最大距离不变,A正确;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由长变短,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B错误;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d)最大,随后逐渐缩小,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c)正好相反,由0逐渐增大,C、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1.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细胞与外界环境不进行物质交换B.c过程表示细胞发生分化,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④细胞可能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D.图中三种血细胞一般不会再变成细胞③√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体中只有幼嫩的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其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说明了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理论上植物体中的所有细胞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A错误;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种子发育成植株是个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不能说明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3.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致使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A.攻击蛋白质降低某些酶的活性B.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C.攻击磷脂直接导致中心体损伤D.攻击生物膜引发新的自由基产生√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质,若该蛋白质为酶,其活性可能降低,A正确;自由基可能会攻击DNA,进而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害极大,但是中心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C错误,D正确。14.(2023·镇江高一月考)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自噬破坏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物质,缩短了细胞寿命B.细胞自噬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关C.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D.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可合成并分泌多种水解酶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有利于延长细胞寿命,A错误;细胞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出现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受损、变性、衰老,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C正确;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5.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B.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C.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过程不受基因控制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6.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7.细胞周期在调控因子的严格调控下沿着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细胞分裂期)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运行。为了探究细胞周期运行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取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融合实验,获得如表所示结果。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 融合细胞中的现象S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M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S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M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A.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B.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C.若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则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会出现凝缩D.若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则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会复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 融合细胞中的现象S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M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S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M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S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说明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A正确;M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M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会凝缩,B、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M期细胞是分裂期的细胞,此时的细胞已经经历过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故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8.项圈藻是固氮蓝细菌中的一种,分裂产生的子代互相不脱离,连成蓝绿色念珠状群体,形似“项圈”而得名。项圈藻的众多细胞中有极个别形状较大而无色的个体,称为异形胞,该异形胞具有固氮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项圈藻呈蓝绿色是因为其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B.项圈藻细胞中会出现DNA和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染色体C.项圈藻细胞和低等绿色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丝D.项圈藻细胞中的DNA呈环状,增殖时能进行复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项圈藻属于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等结构,A错误;项圈藻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项圈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丝、染色体等结构,C错误。19.(2023·唐山高一期末)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特点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不能切割蛋白质,能够体现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凋亡相关基因激活,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被激活后会有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不能切割蛋白质,D正确。选择题20.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C.细胞凋亡不受机体遗传机制的调控D.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择题√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C错误。非选择题21.科学家们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表达(或执行)情况非选择题(2)图一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细胞是图一中的_______(填字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A、C、D、E、B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图一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综上分析,上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A、C、D、E、B;A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和E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和D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图一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细胞是C、D。非选择题(3)人体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图二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a=____。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920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人体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根据题意并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2倍,所以a=46×2=92。大多数扁桃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因此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非选择题(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_____,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坏死细胞凋亡非选择题22.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增殖包括__________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2)图1中AD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____________。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段(填字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适度的生长着丝粒分裂DEFG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AD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EF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DNA分子数由2个变成了1个,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变成了染色体;图2表示高等动物甲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1的DE段;图3表示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其中结构H表示细胞板,对应图1的FG段。非选择题(3)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0∶1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都转变成了染色体,所以此时没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只含1个DNA分子,即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1∶0∶1。非选择题(4)图3结构H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图3结构H为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质一分为二,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非选择题23.如图为两种不同生物体细胞增殖示意图及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图一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期,图中结构1的名称为____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中染色单体DNA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图一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中结构1是染色单体,结构3是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分子。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请按照分裂的先后顺序对图二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图中处于图三中bc段的细胞有_______(填字母)。B→C→A→DB、C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根据题图二分析,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B→C→A→D。图三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二中的B和C。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图一所代表的生物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中心体(或中心体、线粒体)图一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是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并由线粒体供能。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4)图二A图中有染色体____条,核DNA分子___个。88图二A图中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所以共有8个核DNA分子。非选择题24.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如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自噬体是包裹真核自噬体(或自噬小泡)了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囊泡,该囊泡可与________融合并被后者所含的水解酶消化,这一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性。(2)细胞自噬现象最早发现于酵母菌细胞中,酵母菌细胞能在饥饿状态下通过细胞自噬而生存,其机理是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_________过程的原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溶酶体流动细胞呼吸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抑制相关受体的活性恶劣环境能促进细胞自噬,获得的降解产物为癌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非选择题25.有丝分裂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细胞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期,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因此图中细胞可能为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由图可知,图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中期的下一个时期为后期,后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非选择题(2)B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两)着丝粒的个数即为染色体的条数,因此B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非选择题(3)图中的结构②为____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②上,请结合图中B→D的过程分析,如果②与纺锤丝连接并__________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图中的结构②为着丝粒。如图所示,一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②着丝粒上,如果着丝粒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非选择题(4)此机制能保证所有染色体都作好相应准备,才能激活APC,使细胞进入后期。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该机制保证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意义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能保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C.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D.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2.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同时,细胞内出现的显著变化是( )A.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B.核仁消失,核膜解体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D.染色体数加倍并移向两极3.(2023·江门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C.显微镜下判断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的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D.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所经历时间的长短可用每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表示4.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A.细胞停止分裂 B.产生多核细胞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5.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如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6.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7.(2023·保定高一期末)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着丝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B.①时期可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C.②时期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③时期细胞膜正在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8.(2023·丽江高一检测)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9.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分别制片观察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B.不用药物X处理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C.浓度为0时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D.药物X能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且随X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10.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各时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两组中心粒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变化C.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11.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细胞与外界环境不进行物质交换B.c过程表示细胞发生分化,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④细胞可能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D.图中三种血细胞一般不会再变成细胞③1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中只有幼嫩的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其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说明了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13.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致使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攻击蛋白质降低某些酶的活性B.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C.攻击磷脂直接导致中心体损伤D.攻击生物膜引发新的自由基产生14.(2023·镇江高一月考)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破坏细胞正常的结构和物质,缩短了细胞寿命B.细胞自噬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关C.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D.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细胞器,可合成并分泌多种水解酶15.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B.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C.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过程不受基因控制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16.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17.细胞周期在调控因子的严格调控下沿着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细胞分裂期)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运行。为了探究细胞周期运行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取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融合实验,获得如表所示结果。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 融合细胞中的现象S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M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S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M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A.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B.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C.若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则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会出现凝缩D.若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则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会复制18.项圈藻是固氮蓝细菌中的一种,分裂产生的子代互相不脱离,连成蓝绿色念珠状群体,形似“项圈”而得名。项圈藻的众多细胞中有极个别形状较大而无色的个体,称为异形胞,该异形胞具有固氮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项圈藻呈蓝绿色是因为其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B.项圈藻细胞中会出现DNA和蛋白质结合所形成的染色体C.项圈藻细胞和低等绿色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丝D.项圈藻细胞中的DNA呈环状,增殖时能进行复制19.(2023·唐山高一期末)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特点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不能切割蛋白质,能够体现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20.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C.细胞凋亡不受机体遗传机制的调控D.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增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0分)21.(每空1分,共8分)科学家们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不同。(2)图一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细胞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字母)。(3)人体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图二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a=________。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22.(9分)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1分)细胞增殖包括__________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2)(4分)图1中AD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__________。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填字母)。(3)(1分)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_____。(4)(3分)图3结构H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0分)如图为两种不同生物体细胞增殖示意图及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一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中结构1的名称为__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2)请按照分裂的先后顺序对图二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图中处于图三中bc段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3)(1分)图一所代表的生物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4)(2分)图二A图中有染色体______条,核DNA分子______个。24.(10分)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自噬可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以及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如图表示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以及溶酶体参与自噬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形成________。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囊泡,该囊泡可与______融合并被后者所含的水解酶消化,这一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____性。(2)细胞自噬现象最早发现于酵母菌细胞中,酵母菌细胞能在饥饿状态下通过细胞自噬而生存,其机理是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____________过程的原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25.(13分)有丝分裂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图中细胞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3)图中的结构②为_____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②上,请结合图中B→D的过程分析,如果②与纺锤丝连接并__________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4)此机制能保证所有染色体都作好相应准备,才能激活APC,使细胞进入后期。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该机制保证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意义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C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增殖还有无丝分裂等方式,C错误。]2.D3.B [由于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中心体,观察不到动、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的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B错误。]4.B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无高尔基体时,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子细胞核保留在一个细胞中,所以会产生多核细胞,B符合题意。]5.C [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并不改变,C符合题意。]6.C7.D [图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能观察到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A、B正确;根据图②中的数量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被星射线拉向细胞两极,C正确;根据图③与①②中的数量比较可知,③时期细胞分裂结束,细胞已经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8.B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A错误;视野中不同细胞处在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实际上不存在,C错误;实验时,细胞在解离后已死亡,因此不可在一个细胞中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错误。]9.D 10.B 11.A12.B [理论上植物体中的所有细胞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A错误;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种子发育成植株是个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不能说明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D错误。]13.C [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质,若该蛋白质为酶,其活性可能降低,A正确;自由基可能会攻击DNA,进而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害极大,但是中心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C错误,D正确。]14.C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有利于延长细胞寿命,A错误;细胞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出现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受损、变性、衰老,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C正确;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15.D16.C [由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17.D18.D [项圈藻属于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等结构,A错误;项圈藻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项圈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丝、染色体等结构,C错误。]19.C [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凋亡相关基因激活,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被激活后会有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不能切割蛋白质,D正确。]20.C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C错误。]21.(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表达(或执行)情况 (2)A、C、D、E、B C、D (3)92 0 (4)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22.(1)物质准备 (2)适度的生长 着丝粒分裂 DE FG (3)1∶0∶1 (4)细胞板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解析 (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在AD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EF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DNA分子数由2个变成了1个,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变成了染色体;图2表示高等动物甲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1的DE段;图3表示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其中结构H表示细胞板,对应图1的FG段。(3)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都转变成了染色体,所以此时没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只含1个DNA分子,即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1∶0∶1。(4)图3结构H为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质一分为二,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23.(1)中 染色单体 DNA (2)B→C→A→D B、C (3)中心体(或中心体、线粒体) (4)8 8解析 (1)图一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中结构1是染色单体,结构3是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分子。(2)根据题图二分析,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B→C→A→D。图三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二中的B和C。(3)图一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是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并由线粒体供能。(4)图二A图中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所以共有8个核DNA分子。24.(1)真核 自噬体(或自噬小泡) 溶酶体 流动 (2)细胞呼吸 (3)恶劣环境能促进细胞自噬,获得的降解产物为癌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 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抑制相关受体的活性25.(1)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 中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 (2)2(两) (3)着丝粒 排列在赤道板上 (4)能保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因此图中细胞可能为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由图可知,图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中期的下一个时期为后期,后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2)着丝粒的个数即为染色体的条数,因此B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图中的结构②为着丝粒。如图所示,一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②着丝粒上,如果着丝粒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模块检测试卷1.C [氮、磷元素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会导致细胞中氮和磷减少,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藻蓝素存于蓝细菌中,绿藻没有藻蓝素,B错误;与绿藻这一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大量增殖,覆盖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D错误。]2.A [从生命系统层次的角度分析,牛瘤胃属于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牛瘤胃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A正确;真菌不是原生动物,B错误;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C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3.C [图示中a为脂肪、磷脂和固醇,a中的磷脂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c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含氮碱基(4种),其中有5种有机物,B错误;染色质主要由 b(蛋白质)和DNA组成,C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 d 中的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D错误。]4.C [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大分子的形成,其合成过程中不会有NH3产生,C错误。]5.B [流感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实现了病毒和宿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6.B [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A错误;Mg是大量元素,C错误;自由水含量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多,植物抗逆性越强,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含量减少,休眠时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升高,D错误。]7.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C错误。]8.C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C正确;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约5 cm时,可剪取根尖2~3 mm用于解离,D错误。]9.C10.B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5 mol的葡萄糖,能产生30 mol二氧化碳,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 870 kJ 的能量,可使977.28 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1 mol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则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32 mol ATP,共产生ATP=32×5=160(mol);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了20 mol的葡萄糖,能产生40 mol 二氧化碳,1 mol葡萄糖在进行无氧呼吸后,只释放出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说明无氧呼吸消耗1 mol葡萄糖能产生2 mol ATP,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20×2=40(mol),所以在它们体内所形成的ATP的比例为160∶40=4∶1,二氧化碳的比例为30∶40=3∶4,故选B。]11.C [虽然多种物质可自由通过线粒体外膜,但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103,因此外膜仍具选择透过性,A错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形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丙酮酸逆浓度进入线粒体基质,为主动运输,C正确;当处于低氧环境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抑制,会导致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受抑制,因此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利用的过程无法正常进行,D错误。]12.C [过程⑤⑥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了氧元素,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错误;过程③所需的还原剂来自光反应,过程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剂不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13.B [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而不是分裂期,B错误。]14.D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也说明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A正确;细胞自噬是指在应对生存压力(如营养缺乏)时,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故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细胞自噬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发生细胞自噬,D错误。]15.A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16.AC [哺乳动物都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根据其中所含碱基不同,分为四种核苷酸,DNA除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A错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但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可储存大量遗传信息,B正确;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共六种小分子物质,C错误;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17.BD [由于Ca2+借助钙通道蛋白内流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故硝苯地平抑制的是Ca2+协助扩散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A错误;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Ca2+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B正确;Ca2+被转运进细胞内时不需要与“钙通道”结合,C错误;由于Ca2+内流是被动运输,故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Ca2+运输的速率,D正确。]18.ABD19.A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作物种类,对于不同植物而言,都表现为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大,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小,说明CO2浓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A正确;当环境中CO2浓度倍增时,光合速率并未倍增,很可能是因为暗反应所需的ATP和NADPH有限,与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整个过程水分供应充足,水分不可能是限制因素,B错误;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但也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签署碳减排协议是很有必要的,C错误;丙组的光合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条件下,降低了固定CO2酶的活性或数量,当CO2浓度恢复到375 μmol·mol-1时,固定CO2酶的活性或数量未能恢复,因此导致丙组作物的光合速率低于甲组,D正确。]20.ACD21.(1)脂质(磷脂) 氨基酸 CH2NRCOOHH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疏水性 细胞质基质 (3)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4)空间22.(1)核仁 较大 (2)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组成成分和结构 流动性 (3)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唾液腺细胞不断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需要更多的线粒体提供能量 (4)细胞骨架 能量转化 信息传递23.(1)抑制剂的种类和底物浓度 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 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2)Ⅰ 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 (3)不正确 步骤c应与步骤b顺序互换,即先对酶溶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底物24.(1)ADP、Pi、NADP+ (2)①灌浆前 合理灌溉(及时浇水) 下降 旗叶中有机物积累限制了光合作用 ②基粒(或类囊体) 防止色素(叶绿素)被破坏25.(1)高等植物 该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2)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3)4 8 8 2 4 (4)动物 后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 (5)6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 课件(共62张ppt)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含答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