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友谊的真谛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友谊的真谛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友谊的真谛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体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体会友谊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质, 认同友谊具有亲密的关系、心灵的相遇、平等双向等特质。
2. 通过回忆友谊之情,分享自己对于友谊的理解和经历感受,养成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3. 通过情境分析等活动,感受朋友和友谊的重要性,体悟人生的美好,提高对 友谊的理解能力,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形成乐于交往的观念。
4. 通过小组讨论、情景体验等活动,领悟建立和发展友情的美好品质,提升人 文素养,养成积极开拓、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及同伴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友谊的特质;知道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认同这些特质。 教学难点: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重难点突破: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通过调查或访谈等形式,了解本班学生的交友状况,对于 “探究与分享”等活动可以采用情景剧方式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在直接 体验中感悟友谊的特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演示法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朋友》的歌词中写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 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 ”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 贵的财富。我们播种友谊,更希望能收获友谊!那怎样才能收获友谊,让友谊之 树常青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第六课项目1“友谊的真谛”。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 短的时间内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生活观察,初识友谊特质
活动一:观察友谊特质 多媒体展示:
(
信任
忠诚
)志趣
相投 友善
(
喜欢
)理解 陪伴 诚信
帮助 平等
支持
【教师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认为在与朋友相处中最重要的三项特 质,并与同学分享。小组内先统计,哪些特质支持率比较高 请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与同学分享。小组内统计支持率较高的特质,全班统计, 得出支持率最高的三项特质,写在课本P42 横线上。小组代表分享选择,说说选 择的原因。
【教师小结】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理解和支持、忠诚 和信任、肯定和关心,是我们希望从友谊中获得的。正是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 诚和信任等,让我们和朋友成为一种亲密的关系。亲密的关系是友谊关系共同的 特质之一。当然,平等、志趣相投等也是认同度较高的特质。接下来,我们将进 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观察,学生运用已有的体验和认知得出友谊的重要特质, 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分享友谊故事,体悟友谊真谛 活动二:情景剧表演
场景一: 场景二:
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 我。
上课老师提问,我回他新买了文具都要与我分享。
场景三: 场景四:
朋友常常“损”我,但我做了错事,朋友一边是她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批
评我一边帮我。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以上场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表演情景剧。 【教师活动】选代表在全班表演并谈谈表演后的体会。
【学生活动】讲一个自己最难忘或最感动的友谊故事,并说说难忘或感动的原因。 【学生回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友谊故事,选代表在全班谈体会。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讲的故事可以看出,朋友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朋友让我 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朋友让我们享受到交往的快乐。朋友丰富了我 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教师小结】通过情景表演和讲自己的友谊故事,我们感悟到,朋友见证了我们
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我们积累着不同的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景剧表演及分享友谊故事这一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结 合自己生活的真实体验感悟友谊的真谛。)
活动三:听故事谈体会
多媒体播放视频《俞伯牙与钟子期》。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教师提问】你听过他们的故事吗 他们的友谊图回报了吗 他们的友谊受物质 条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影响了吗 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和子期的友谊被誉为“知音之交”。人之相 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 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 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可见,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设计意图:播放《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进一步体会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 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从而得出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我与“小鸣”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
开学不久,一次美术课上,小鸣忘记带颜料,我看他急得满头大汗,就让他和我 共用一盒颜料。虽然画画的时候共用一盒颜料有点儿不方便,但我还是很高兴。 后来,我俩成了要好的朋友。一天,我和小鸣在图书馆复习迎考,一道数学题难 倒了我。小鸣是数学高手,我向他求教,他却不耐烦地说:“明天就要考试了, 哪有时间给你讲 自己看参考书吧。”我悻悻地回到座位上,心里很不是滋 味 · …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看待“我”心里的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会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上述问题。小组内讨论。
【教师指导】你有没有和故事中的“我”相似的经历 可以分享当时自己的感觉 和想法;可以猜想一下“小鸣”拒绝的原因;友谊要求分担分享必须对等吗 要 求马上回报吗 思考这些问题,更能帮助我们认识友谊。我为朋友付出,当我需 要帮助的时候却得不到朋友的支持,感觉是不平等的,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当我 们为他人付出后会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师小结】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 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 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堂笔记区:
友谊有哪些重要的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设计意图:案例故事可能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很快会联想到自己的经验,引
发学生共鸣和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这一特质。)
环节三:阅读感悟,友谊给我们力量 多媒体展示:
活动要求:阅读课本P4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故事,感悟对友谊的认识。 【教师提问】1.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
2.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提到的“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他们在友谊中得到了理解和帮助、肯定和关 心,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得到 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成就,说明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他们的友谊超越物质条件和家庭背景,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这种志趣相投、志同 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我们还可以从伟人的友谊故事中感受到友谊的力量,体会到朋友对我们的重要影 响,体会到在成长的路上离不开朋友的相伴和支持。
【拓展应用】
“我”有一个好朋友小龙,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家境也很优越,有好吃的总是跟 我分享,学习上也经常给我帮助,我们都喜欢打球,有许多共同话题。最近他要 过生日了,可是我家庭条件一般,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够朋 友 我该怎么办呢
思考:(1)送名贵的礼物才是真朋友吗 (2)“我”可以送小龙一些什么礼物呢
【师生活动】学生练习以上题目,教师点拨指导。
三、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畅谈收获。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探寻友谊的真谛,领悟友谊的重要特质,体会友谊带给 我们的美好。同学们,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得到过友谊的滋润,是贫瘠的一生, 荒凉的一生,就像没有绿色生命的土地,就像没有枝叶的枯树。让我们珍惜拥有, 珍惜友谊吧!愿同学们青春岁月里的每一份友谊都能枝繁叶茂、天长地久!希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加真诚地对待朋友,更加理性地看待友 谊,更加快乐地品味友谊。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把课堂氛围和学 生情绪推向高潮,让学生融入欢快的氛围,进一步感悟友谊的真谛,从而自觉地 去珍惜友情、培育友情。)
板书设计
友谊的真谛
一、不同体验
二、友谊的特质
1.亲密的关系
2. 心灵的相遇
3.平等的、双向的
三、成长历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秉承“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明理。通过探究与学生生活经历相似的情境故事等 活动,归结出友谊的特质;活动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学生生活相似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本节课选用名人的友谊故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弹性比较大的部分,例如让学生“讲一个自己最难忘 或最感动的友谊故事”“讲一个与情景剧相似的故事”等,教学设计只是提供了 一个简单的范本,建议授课老师结合实际学情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对课堂活动 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备课资料
名人友谊故事
1. 管仲和鲍叔牙
“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叔牙两人之间的友谊故 事。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 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都做得很好,鲍 叔牙不认为是管仲愚笨,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 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 ·… ·管仲感 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管仲 帮助齐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 交”形容友谊笃厚。
2. 高山流水
俞伯牙是楚国人,他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夜泊汉阳江口,时值八月十五, 伯牙于月下弹琴,恰巧来了一个樵夫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峨 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琴声里表现的正是高山。俞伯牙心想: “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 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 是两个人就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 点,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 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3.“元白”情深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轻的 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元和十年 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日,吟诗酬和。但事隔不
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 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 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休戚相关的命 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深厚,世人称为“元白”。 面对面,多走动-青少年交流为中美友谊注入活力
在上海宋庆龄学校,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高中生佩顿 ·希尔兹轻轻吹起萨克斯,中 国学生陈司隽和张天怡用小提琴和圆号默契配合。一曲终了,三人相视而笑,击 掌庆贺。音乐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2024年1月7日至13日,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一行13人访华,18岁的希尔 兹是青年代表之一。在北京和上海,他们游览长城、故宫、豫园,体验编钟、剪 纸、京剧和自动驾驶汽车,与中国学生和友好团体面对面交流。12日参观上海 宋庆龄学校是犹他州友好代表团此行的重要一站。来访之际恰逢学校举办“龙腾 虎跃-中国传统文化周”,民乐团的孩子们以鼓乐合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尽显 热情。
“表演让我非常感动。”希尔兹用流利中文说。热爱音乐和体育的他与宋庆龄学 校的师生们一同演奏、唱歌,还一起打篮球、写书法 … ·佩顿拿出手机,兴 奋地向记者展示访华这几日留下的美好瞬间。“回去我会告诉朋友和同学们,中 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中国人非常友好。下次我想去西安,因为我的中文老师 是西安人。”
“我很喜欢中国,中国真的很酷!”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11岁学生米丽娅姆 ·居 布莱也讲一口流利中文。她的母亲温迪 ·居布莱告诉记者:“我有5个孩子,4 个在学习中文。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打动我的是,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和 我们一样希望孩子在充满爱、友善与和平的环境里成长。”
四年级的于艺敏作为学生代表欢迎犹他州的朋友们。她说:“在古汉字里,友谊 的“友′字就是两只手握在一起。今天我们和美国学生握手拥抱,分享彼此的故 事,结交可爱的朋友。”
在此次随团访华的犹他州前州长迈克尔 ·莱维特看来,中美教育工作者都有扩大 交流的意愿和需求,这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未来更多美国学生到访中国,
他们将有机会与中国的儿童、家庭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中国,这对他们来说非 常有意义。”他对记者说。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犹他州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协调人江林如珊告诉记者,犹他 州开展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15年来,已经从最初的5所试点学校扩展到如今的 35所,共有约两万名学生接受过中文教育。“学习语言有助于“解锁′另一个国 家的文化。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语言流利,更能在文化交流上毫无障碍。”犹他 州杨百翰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助理杰夫 ·林格说。
看到中美学生间的互动,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封莉容动情地说:“我们所有人都 被学生之间亲密的交流打动了,音乐、运动、学习 …… ·各种话题,他们之间 是没有距离的。就像宋庆龄先生所说,青少年是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世界和平 的立足点,只要大人给他们开个头,他们就会把和平美好的生命之旗接过去。希 望能给更多的中美青少年这样相互走动、情感交融的机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