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公正司法》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公正司法》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3《公正司法》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府应( )
①加强对发展银发经济的的集中统一领导,树立政府权威
②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到依法行政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积极履行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面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态势,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全链条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同推动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同公安部联合督办3批13起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展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全力夺取反诈人民战争新胜利。这一行动( )
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②是国家在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
③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某市着眼创新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即不予处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从轻处罚清单,从重处罚清单。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精准执法:对一般违法行为,只要不触碰安全底线,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避免执法措施“一刀切”,体现执法的“温度”,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该严的要严、该重的要重,体现执法的力度”。此举表明( )
①减轻处罚清单,弱化政府职能
②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公正司法
③政府执法为民,推进柔性执法
④政府严格执法,积极履行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曾被称为“沉睡的条款”。近年来,随着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也是在向全社会传达( )
①公正的判决可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
②鼓励正当防卫,将使见义勇为成为公民的必然选择
③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依法维护权益
④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以实现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要求具有法治引领、教育、警示作用的文书,都应当上网;上网文书数量应当保持相当规模,并应当覆盖各审判领域、多种案件类型。加大裁判文书上网,有利于( )
①推动司法利民,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
②超越时空限制,推进司法审判智慧化
③推进司法依法公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创新司法模式,以结果公正保证程序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登录系统、输入关键字、回看24小时警情……一大早,北京市朝阳大街派出所民警傅钰就打开了执法办案系统,核查办案情况,对未立案的警情核录像、听录音、回访当事人。“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傅警官这样说。朝阳大街派出所的这一做法( )
①是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的体现
②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要求
③有利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某区首家“共享法庭”依托 22 个街道综治中心,以“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套制度、一间庭审室”为标准配置,整合法院、检察院以及基层综治、行业协会、社区等资源“线上+线下”帮助人民群众就近解决矛盾纠纷。建立“共享法庭”旨在( )
①建立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降低司法成本
②运用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司法效能,促进司法公正
③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证人民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④整合社会司法力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司法局牵头建成了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两大平台”。通过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执法部门能够随时获取在外执法人员的执法轨迹、实现与执法人员语音视频通话、查看执法人员实时执法画面,形成“人在现场干,数在平台算,我站云端看”的行政执法监督新模式。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建立能够( )
①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②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
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保证执法权独立行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专题发布2023年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对审判实践中常见问题作出回应,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引导父母多倾听、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与领路人。最高人民法院此举有利于( )
①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②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③丰富涉未成年人案审判参考,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④推动涉未成年人案诉源治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富世人民法庭,入选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富世人民法庭通过对所审理案件分辖区开展大数据分析,对相应的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富世人民法庭这一做法( )
A.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提高立法质量
B.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制度化水平
C.助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乡村群众自治能力
D.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规范公正执法
11.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此次修订草案对多个社会治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规定。例如,被处罚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近亲属病危或死亡等情形的,可以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满足法定条件的,公安机关可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此类修订旨在( )
①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弱化政府执法权力,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③彰显人文关怀,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良法保障善治
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保障公民权利,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凝聚行政执法与司法力量,构建“一体化”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格局,2023年12月,吉林省委政法委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等15家单位联合起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家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②明确各部门权责分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③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协作配合、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司法的统一性
④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司法是法治体系的重要基石。各地司法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司法为民,靠智慧创新提升效能、用能动履职践行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各地法院探索将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检察院探索实施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检察不断向更宽领域拓展,公益诉讼规范化、法治化、体系化建设程度不断提升,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愈加丰富完善。人民法官从让乡亲们不出村就地化解矛盾,到如今网络在线就能进行调解,加强诉源治理。哪里有群众需要,司法的脚步就走向哪里。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明司法改革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在办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过程中,某市的下辖区检察院发现,相关行政单位对辖区内渔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重点水域内行为人使用电力、丝网等非法捕捞情形存在监管漏洞,随即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相关行政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后,立即结合非法捕捞专项检查,全面压实监管职责。通过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该地区非法电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办理一案、 治理一片、 惠及一方。2021 年1月至2023 年10月,该市检察机关共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564件,其中针对环境资源保护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98 件,切实监督解决生态领域共性问题,筑牢生态保护“检察屏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检察建议在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中的作用。
15.“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某地法院聚焦法院自身评价与群众司法公正的感受之间存在的落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建立“司法公正在线”数字平台,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之外,构建司法公正感受度评价体系,把“注重群众体验”“主动接受监督”等工作理念,融入“裁判服不服、成本高不高、执行到没到、程序对没对、法官廉不廉”等10个评价维度,尽可能让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受具体化,实现评价的主客观相统一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到当事人和律师意见建议2498条、评价14683条。“我们从以往较多注重法官办案、法院管理,转变为更多从当事人体验、人民群众的感受来改进工作,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可观可触可感的公正司法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①:加强党中央对发展银发经济的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不是政府,①错误。
②: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②错误。
③: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③正确。
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府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积极履行职责,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B
①②:检察机关同公安部联合督办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展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这一行动坚持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在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①②正确。
③:坚持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③错误。
④: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抓捕电信诈骗团伙,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了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未体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D
①:政府职能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弱化,①错误。
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政府是行政机关,不能履行司法职能,②错误。
③④:对一般违法行为,只要不触碰安全底线,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避免执法措施“一刀切”,体现执法的“温度”,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该严的要严、该重的要重,体现执法的力度,说明政府执法为民,推进柔性执法,政府严格执法,积极履行职责,③④正确。
故答案选D。
4.B
①③: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通过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也是在向全社会传达公正的判决可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依法维护权益,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的司法案例激活了正当防卫制度,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并不意味着鼓励正当防卫,就将使见义勇为成为公民的必然选择,②排除。
④:随着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可供遵循的法律依据越来越充分,有利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以实现公正司法,“确保”夸大了刑法第二十条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的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B
①:要求具有法治引领、教育、警示作用的文书,都应当上网,有利于推动司法利民,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加大裁判文书上网,没有体现超越时空限制,也不能推进司法审判智慧化,②排除。
③: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网文书数量应当保持相当规模,并应当覆盖各审判领域、多种案件类型。加大裁判文书上网,有利于推进司法依法公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加大裁判文书上网,没有体现司法模式的创新。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而不是以结果公正来保证程序公正,④排除。
故本题选B。
6.D
②④: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要求,“从接警到审核确认,所有环节在系统中均有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执法问题,可以迅速回溯。”朝阳大街派出所的这一做法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②④符合题意。
①:应当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的表述不准确,①说法错误。
③:材料不涉及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则不涉及司法权力的运行,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D
①:建立“共享法庭”,帮助人民群众就近解决矛盾纠纷,并不是为了降低司法成本,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通过材料中共享法庭的硬件配置,整合相关部门资源等体现了运用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司法效能,以促进司法公正,还体现了整合社会司法力量,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水平,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建立“共享法庭”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C
①: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监督的是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司法局属于行政部门而非司法机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有利于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②③正确。
④:材料说的是监督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职权,与保证执法权独立行使无关,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D
①:材料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没有涉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与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无直接关系,②不选。
③:发布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对审判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作出回应,能够丰富涉未成年人案审判参考,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堵点,③正确。
④: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引导父母多倾听、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推动涉未成年人案诉源治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C
A:富世人民法庭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不是在进行立法工作,而且该法庭没有立法权,故A不符合题意。
B:富世人民法庭只是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没有直接涉及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富世人民法庭对乡规民约、乡风乡俗提出完善修改建议,有利于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乡村群众自治能力,故C符合题意。、
D:该法庭的做法体现了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但是没有体现坚持规范公正执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D
③:材料中暂缓执行拘留的情况,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彰显人文关怀,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举措体现了法、理、情的统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④符合题意。
①:公正司法是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不符合题意。
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此类修订旨在优化政府执法权力,而不是弱化执法权力,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C
①:该指导意见不属于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提供制度保障,①排除。
②③:为凝聚行政执法与司法力量,构建“一体化”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格局,吉林省委政法委与15家单位联合起草印发了《指导意见》,这表明该指导意见的目的在于明确各部门权责分工,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协作配合、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司法的统一性,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②③符合题意。
④:该指导意见的目的不是推动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3.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地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时代要求,以大数据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能;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有效依法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提高司法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4.①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有利于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②制发检察建议有利于政府依法履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建设法治政府。
③制发检察建议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5.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体现,有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强化对司法的监督,推进公正司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