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同学们,每当世界上重大的事件发生时,总会有消息及时报道出来。但是,有了重大的新闻题材,不一定有好的新闻作品,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新闻工作者字斟句酌,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优秀的外国新闻作品《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希望在这则新闻作品中获得许多新闻写作的启发。创设情境导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3.认真阅读课文,提高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4.能通过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整体感知——写作背景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18年,共授予了904位个人和24个团体。整体感知——诺贝尔名片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整体感知——生字正音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仲裁( ) 卓有成就( )bānnuózhǔshènzhòngzhuó整体感知——理解词语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建树:建立的功绩。仲裁:遗嘱: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导语:主体:背景:第一段。第二、三段。最后一段。你能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吗?深入探究——把握消息内容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年12月10日电。《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无。概括一下,电头和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你还记得新闻的六要素吗?请你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吧!深入探究——把握消息内容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1901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读了这则消息,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诺贝尔广阔无私的胸怀。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这则消息被收录《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新闻中的经典之作,我们一起探究这则消息好在什么地方。新闻的主要特征有时效性、准确性等,你能结合新闻内容分析一下吗?事件发生于1901年12月10日,消息也在当天报道,可以看出时效性。这则消息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可以看出准确性。深入探究——探究新闻魅力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有什么作用?新闻背景明确了颁奖单位、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这些内容对新闻事实起到补充说明作用,让人们对消息有了更深的了解。深入探究——探究新闻魅力作者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突出诺贝尔奖公平公正,在世界上的权威性和信服力。深入探究——探究新闻魅力这则消息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首先这是诺贝尔奖首届颁发,其次诺贝尔奖是由诺贝尔个人留下资金奖励的,再次诺贝尔奖在世界上有最高的权威性和信服力。所以这个新闻非常有重大的意义,得到人们的关注。深入探究——探究新闻魅力1.选词填空。发现 发明 制造 制作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了黄色炸药。2.路透社西奥兰治1934年 10月18日电我们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今早逝世,终年84岁。这个电头和导语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 )、( )、( )。深入探究——课堂练习发明时间地点人物3.“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授奖仪式在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和诺贝尔的故乡举行,可以看出世界人民对诺贝尔( )的情感。4.“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这则导语共24个字,却明确的告诉告诉我们了新闻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显示了新闻的( )性。深入探究——课堂练习无比崇敬、纪念简洁“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把这句话中的“过去的一年里”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过去的一年里”限制了奖励作出贡献的时间,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了任何时间段。这个句子表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深入探究——品味语言课堂小结同学们,《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让我们感受到诺贝尔的伟大贡献和无私奉献,让我们理解到新闻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阅读新闻的时候要注意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也可以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希望我们学习前人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将来做一个高尚的人。拓展延伸——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拓展延伸——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写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了,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拓展延伸——最“奇葩”的诺奖得主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是一个奇葩人物,他直到获奖时都不曾使用过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总括全文主体背景准确翔实背景介绍颁奖部门和奖项获奖者及其贡献资金及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