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0.5分,共12分)1.(0.5分)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进行运动B.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0.5分)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方 B.向上方 C.向左方 D.向下方3.(0.5分)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4.(0.5分)小明观察载玻片的英文字母“d”,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A.q B.d C.p D.b5.(0.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分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向阳湿润与阴暗湿润 B.向阳湿润与向阳干燥C.向阳干燥与阴暗湿润 D.向阳湿润与阴暗干燥6.(0.5分)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洗衣机 B.电视机C.吊兰 D.机器人玩具7.(0.5分)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生物圈内( )A.生物圈能为圈内生活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B.它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C.生物圈能提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D.阳光、空气和水及营养物质只存在于生物圈内8.(0.5分)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影响的是( )A.阳台上的植物,枝叶弯向光源生长B.初冬,大雁往温暖的南方迁徙C.蜜蜂采蜜、传粉,使植物结出果实D.雷鸟的羽毛会随着季节发生变换9.(0.5分)在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10.(0.5分)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解剖和分析 B.探究和实践C.取样和实验 D.观察和实验11.(0.5分)老虎常把排尿点作为警告其他老虎入侵的“界碑”,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12.(0.5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13.(0.5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作出假设→表达和交流C.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制订计划→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4.(0.5分)具有涵外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15.(0.5分)小刚同学对岳阳南湖的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以下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湖边所有的植物 B.清澈透亮的湖水C.湖水中全部的鱼儿 D.美丽怡人的银川市16.(0.5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一定是消费者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D.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17.(0.5分)把一条死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最为可能的原因是( )A.被猫吃了 B.被水冲走了C.被树根吸收了 D.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18.(0.5分)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修复的C.生物圈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19.(0.5分)合理密植的好处是( )A.充分利用阳光 B.植株数量多C.充分利用土地 D.充分利用水分20.(0.5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1.(0.5分)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这是( )A.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B.其他生物影响的结果C.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D.对干旱环境的影响22.(0.5分)如果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血液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是(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40×C.目镜﹣﹣10×,物镜﹣﹣10×D.目镜﹣﹣10×,物镜﹣﹣40×23.(0.5分)野餐是一种流行的户外休闲活动。小明野餐时发现散落的食物残渣中,甜食周围的蚂蚁最多,于是猜测“蚂蚁喜欢吃甜食”,小明的这种猜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验探究 D.得出结论24.(0.5分)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 )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就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25.(5分)某兴趣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地点:池塘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水中溶解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请完成下面调查项目:(1)非生物成分有:水、 、 和水面光照强度.(2)生物成分:水草、浮萍等是 ;草鱼、黑鱼等是 ;细菌、真菌等是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缺一不可的.(3)各种生物与它们生存的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4)小明发现池塘中有小白点在浮动(甲),仔细观察了很久(乙),心想:这是生物吗(丙)?于是他取了一滴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丁),发现原来小白点是草履虫.请问:以上甲、乙、丙、丁四句叙述中,属于探究实验中问题提出的是 ,属于实验的是 .26.(5分)分析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发现树叶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给鸟类吃了;有时候还看到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钻出一两条蚯蚓,特别是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上来,却能引来一群蚂蚁把蚯蚓搬走;校园里的一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树苗。(1)上述材料描述了植物间的 关系,动物间的 关系。(2)蚯蚓生活在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上来,这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 做出反应。(3)影响校园里树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有 和 两类。(4)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①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③“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生物的 现象。27.(5分)下列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相关步骤,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耗尽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 。(2)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1→ →2→ →4→6→ (写序号)。(3)步骤3中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以起到 作用。(4)过程7中酒精的作用是 。(5)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变成 ,遮光部分不变色,说明未遮光部分产生了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7)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8.(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潮湿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阴暗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变量是: 。(2)作为对照组的是实验装置中的 环境。(3)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0.5分,共12分)1.A; 2.C; 3.A; 4.C; 5.B; 6.C; 7.C; 8.C; 9.D; 10.D; 11.A;12.C; 13.A; 14.D; 15.D; 16.B; 17.D; 18.D; 19.A; 20.B; 21.C; 22.A;23.B;24.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25.阳光; 空气;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相互联系; 生活环境; 阳光; 丙;丁; 26.竞争; 吃与被吃(或捕食); 适应; 影响; 刺激;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分; 捕食; 变异; 27.有机物(淀粉); 3; 7; 5; 对照; 将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或脱色); 蓝色; 淀粉; 光; 叶绿体; 28.光; 阴暗潮湿; 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两侧各有1只鼠妇,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放归自然(或放回其原来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