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制作我的小乐器》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掌握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音乐表现力的小乐器。 能够对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发出更加准确、优美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理解改变物体属性对声音的影响。 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完整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二)教学难点 如何调整物体的属性,让小乐器发出高低不同、有规律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小乐器的制作质量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二)探究式教学法 (三)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一)学生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不同的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如吸管、气球、皮筋、塑料杯、空盒子、木棒、剪刀、双面胶、彩笔、橡皮泥、纸黏土等。 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教师准备 收集各种小乐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介绍不同类型的小乐器及其发声原理。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曲目,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接着说:“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带给我们快乐、感动和启发。那么,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音乐的奥秘,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制作我的小乐器。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乐器呢?这些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乐器,并思考乐器的发声原理。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见过钢琴,钢琴是通过敲击琴弦发出声音的;有的学生说见过吉他,吉他是通过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有的学生说见过鼓,鼓是通过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发声原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属性来发出声音。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呢?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二)认识乐器的发声原理 图片展示 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如钢琴、吉他、鼓、笛子、小提琴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乐器的形状、结构和材料。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乐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特点,思考乐器的发声原理。 学生们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钢琴是通过敲击琴弦发出声音的,琴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高低;有的学生说吉他是通过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琴弦的材质和张力会影响声音的音色;有的学生说鼓是通过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鼓面的材质和大小会影响声音的响度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乐器的发声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乐器的发声过程。 分类讲解 教师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将乐器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和电鸣乐器五大类,并分别介绍每一类乐器的代表和特点。教师用课件展示每一类乐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体鸣乐器:教师指着体鸣乐器的图片,说:“体鸣乐器是通过敲击物体本身,引发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乐器。像铝板琴这样的乐器就是靠敲击铝板引发铝板振动发声,再根据铝板的长短不同而导致振动有的快有的慢就出现不同的音高。” 教师播放铝板琴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体鸣乐器的声音特点。 膜鸣乐器:教师指着膜鸣乐器的图片,说:“膜鸣乐器的重点是‘膜’,像各种各样的鼓,都是把一层薄而有弹性的膜,蒙在空的鼓桶上,通过敲击鼓膜,使鼓膜振动发声的。” 教师播放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膜鸣乐器的声音特点。 气鸣乐器:教师指着气鸣乐器的图片,说:“气鸣乐器的发声,大多是以吹动空气,引发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像小号、笛子、埙等乐器都是这样的。” 教师播放小号、笛子、埙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气鸣乐器的声音特点。 弦鸣乐器:教师指着弦鸣乐器的图片,说:“弦鸣乐器主要是由紧绷的、振动的弦,产生声音的乐器。发生的方式可以弹拨也可以摩擦。” 教师播放吉他、小提琴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弦鸣乐器的声音特点。 电鸣乐器:教师指着电鸣乐器的图片,说:“电鸣乐器是以电子方法改变或模拟传统乐器的发音乐器。工作原理比较复杂,我们是不适合模仿制作的。” 教师播放电吉他、电子琴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电鸣乐器的声音特点。 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类型的乐器及其发声原理,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乐器发声的共同特点吗?” 引导学生思考乐器发声的共同规律。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乐器都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属性来发出声音的;有的学生说乐器的声音高低、强弱、音色等都与物体的属性有关;有的学生说乐器的发声需要有能量的输入,如敲击、弹拨、吹动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乐器发声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属性,如长短、粗细、松紧、材质等,来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声音。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吧!” (三)设计小乐器 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小乐器的方案。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乐器的发声原理,现在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乐器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方案展示 学生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设计的小乐器方案。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设计的小乐器图纸,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你们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吗?”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 学生们积极发言,评价其他小组的设计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设计方案都很有创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现在,我们就来修改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吧!” 方案修改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修改完成后,每个小组再次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介绍修改后的小乐器方案。 学生代表发言,介绍修改后的小乐器方案。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经过修改后,更加完善和合理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乐器吧!” (四)制作小乐器 材料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设计好了小乐器的方案,现在我们就来准备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吧!请大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列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清单,然后去材料区领取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清单,然后去材料区领取相应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的安全。 制作过程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小乐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认真制作小乐器。如果有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让材料发出更加清晰、响亮的声音?如何调整材料的属性,让小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如何让小乐器更加美观、实用? 调试改进 学生们制作完成后,用小乐器试着演奏音节或小乐曲,看看它能否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如果小乐器的声音不理想,学生们可以对小乐器进行调整和改进,如调整材料的长度、粗细、松紧等,或者更换材料和工具等。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调试和改进小乐器,确保小乐器的声音质量和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让小乐器的声音更加准确、优美?如何让小乐器的演奏更加容易、流畅?如何让小乐器更加独特、有创意? (五)展示小乐器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并进行演奏。教师用课件展示小乐器的评价要点,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制作好了小乐器,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吧!请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并进行演奏。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根据小乐器的评价要点,对展示的小乐器进行评价和打分。”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并进行演奏。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察和聆听,根据小乐器的评价要点,对展示的小乐器进行评价和打分。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和演奏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互评交流 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展示的小乐器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小乐器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小组的同学吗?”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 展示小组的学生回答其他小组学生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评价和建议都很有价值,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小乐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成果吧!” (六)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乐器的发声原理、小乐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小乐器的调整和改进方法等。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学习了乐器的发声原理,知道了乐器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属性来发出声音的;有的学生说学习了小乐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乐器;有的学生说学习了小乐器的调整和改进方法,能够对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发出更加准确、优美的声音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通过制作小乐器,将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更有趣的小作品。”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小乐器,将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材料准备方面,可能会出现材料不足或不适合的情况,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和调整。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展示和评价环节,可能会出现评价标准不统一或评价不够客观的情况,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评价要点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