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37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37张)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越南近10年来为什么“赚惨了”?
越南、印度等国为什么成为企业家眼中的“香饽饽”?




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的现象。
A国
B国
甲区
乙区
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从工业区位因素说起
产业转移
企业生产目的
最佳工业区位
生产要素
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
重新寻找工厂地点
最低的生产成本
最高的生产利润
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
韩国制鞋业出口额变化过程
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可谓至关重要。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促使全球制鞋业中心逐步转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鞋业由日本向韩国转移,韩国制鞋业迅速壮大。70年代韩国制鞋业以出口为主,产品大举进入国际市场。
80年代,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韩国制鞋业开始萎缩,相当一部分制鞋企业向海外转移,迁入地主要是我国沿海地区。
韩国制鞋业出口额变化过程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South Korea's footwear exports
1、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韩国制鞋企业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劳动力成本
产业转移的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获取最大利润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transfer






要素供给
状况恶化
劳动力价格上涨
劳动力供给紧张
环保约束加强
生产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
市场竞争激烈
经营环境欠佳
税负加重
竞争对手增加
市场需求减少




①要素约束因素的影响
(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生产要素:
自然要素(土地、水、能源矿产、原材料等)
人文要素(市场、工资、劳动力、税费、政策、基础设施、科技等)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广本生产能力合计达到年产36万辆。2007年2月10日,广本累计生产的第100万辆轿车下线,广本第100万个汽车用户诞生。
材料二:1994年4月,宝马集团设立北京代表处,标志着宝马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2003年3月,宝马集团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合资企业合同,并于7月份正式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厂位于沈阳。到项目中期,该合资企业的总投资将达4.5亿欧元,产能规划为每年3万辆BMW汽车。
结合材料思考:
(1)为什么众多的汽车企业落户中国?
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国际市场
直接投资建厂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
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企业拥有较强实力,拥有具备对外扩张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求更佳效益。这是成熟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
②市场因素的影响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合作探究三
材料一:2017年开始,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将在印度建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2020年10月8日,彭博社报道称,印度政府为16家国内外电子公司提供4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16.7亿元)的激励措施,富士康、纬创、和硕——iPhone的全球三大代工厂无一例外均入围该计划。
材料二:2017年底美国采取了减税等多种方式,目的就是吸引海外企业赴美建厂。据悉,为了吸引富士康到当地建厂,美国威斯康星州特意为该企业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补贴,只要富士康能依据协议完成投资100亿美元且为其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即可。然而,过去3年富士康在其的投资仅为7.5亿美元,离投资100亿美元还很远。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的激励计划失效了呢?富士康的创办人郭台铭最新回应称,该企业对威斯康星州的投资计划并未动摇。
结合材料思考:
(1)富士康选择转移到印度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③政策因素的影响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出地
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
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吸引企业进驻
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
产 业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转出
承接
出口加工区
产品
资金、技术设备、原料管理人员
劳动力、基础设施、服务、优惠条件
出口
进口
当地提供
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组织示意图
④其他因素—内部交易成本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关税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它是运用关税手段来限制进口,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等对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用以保护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和垄断国内市场。
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 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税率)=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 6万
进口总费用
=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进口汽车到国内费用计算
身价大增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④其他因素—关税壁垒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结合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阅读P81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转入地(中西部地区)
推力:
①原材料价格上涨; ②劳动力成本提高;
③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
④当地市场相对饱和。
拉力:
①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
②资源丰富;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④市场潜力大。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 1~3 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课堂活动】
D
C
A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General law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阶段 时间 转移主体 转移方向
第一次产业转移 20世纪 50-60年代
第二次产业转移 20世纪 60-80年代
第三次产业转移 20世纪 80-90年代
第一次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力;
第二次产业转移:劳动力;
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市场。
影响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分别有哪些
0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钢铁、纺织等
传统产业
美国向欧洲、日本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
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0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产业转移顺序
劳动密集型
产业
资本密集型和
技术密集型产业
轻工业
重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积累资金
提高技术
加强基础工业
提高科技水平
由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上升到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环节。
2.产业转移的生产环节:
0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发达国家或地区
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尤其是劳动力价格高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家间贸易壁垒限制,原料、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国家环保政策限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产品需求量大增,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原料丰富,工业化发展需要,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3.转移方向:
注意:也有发展中国家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技术、占领市场等把工厂转移到发达国家。
0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探究活动
出谋献策——“产业转移去哪里?”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和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代工:代为加工,贴牌生产)。1974年在台湾成立,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现遍布全国。2008年,富士康决定将部分产业从深圳转移,在上海、郑州、成都、乌鲁木齐这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建厂。为此,他们专门召开了决策会议。
1、分析当年富士康为什么要从深圳向外转移。(从深圳方面回答)
探究活动
出谋献策——“产业转移去哪里?”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和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代工:代为加工,贴牌生产)。1974年在台湾成立,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现遍布全国。2008年,富士康决定将部分产业从深圳转移,在上海、郑州、成都、乌鲁木齐这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建厂。为此,他们专门召开了决策会议。
1、分析当年富士康为什么要从深圳向外转移。(从深圳方面回答)
劳动力成本提高
原材料价格上涨
加工贸易政策收紧
竞争对手增加
市场需求减少
环保约束加强
税负偏重…
企业转出地的推力
探究活动
出谋献策——“产业转移去哪里?”
2、以参加会议的智囊团成员的身份,为你选择的城市投上神圣的一票,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会议资料1:2008年各城市部分调查数据
会议资料3:四个城市的部分信息
会议资料2:交通分布图
深圳 成都 郑州 上海 乌鲁木齐
人均GDP/万元 81799.9 34675.6 40371.1 72535.3 35160.3
最低工资标准(元/月) 900 650 600 960 670
城市人口数量/万 954.28 1125.0 743.6 1888.4 290.1
平均房价/元 11143 4650 3905 14099 3300
三大产业比重/% 0.1:48.9:51 7:46:47 3:55:42 0.7:40:59.3 2:42:56
成都:
设保税区,双流机场扩建完成,修建航空货站,航空货物保税区。海关启动“一站通”通关改革。(使95%以上的出口货物能在15分钟内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实现“零障碍通关”)
郑州:
设保税区,享受减免关税。
提供贷款,承诺扩建机场,
承诺在交通和能源方面给予补贴。
当地政府简化审批流程。
上海:
外高桥保税区,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集宜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
乌鲁木齐:
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致策,如减少15%的企业所得税。
探究活动
出谋献策——“产业转移去哪里?”
2、以参加会议的智囊团成员的身份,为你选择的城市投上神圣的一票,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企业转入地的拉力
丰富的资源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广阔的市场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投资环境明显改观
产业基础和配套服务逐渐改善
优惠的政策…
-0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地区是一辆满载的公交车
只有到站的乘客下车了
腾出空位给新来的乘客
产业结构才有机会升级
欠发达地区是一辆空载的公交车
新乘客随时上车
产业结构立即升级
0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产业转出区: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促进产业升级。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转入区):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销量
时间
A
B
C
D
开发期
增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
附加值
经济活动
设计
加工
营销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日本
韩国 香港
台湾
我国
大陆
朝鲜
蒙古
“微笑曲线”
基础夯实:产品生产过程与环节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
开发期
增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或生产环节的产业:
●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业的设计和营销
●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进行产业的加工,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加工环节利润最低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材料:
中国环保主义者马军和五家环保组织指责,富士康向长江排放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此外,五家环保组织还表示,在排污口附近的一个社区,当地居民患癌率高于平均水平。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转出区环境得到改善;承接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可能会造成环境问题加重。

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
随着产业转出,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珠三角地区承接外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极大程度促进就业。
随着产业转入,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转出地的影响
对转入地的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
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占用农业用地。
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0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自侧重,扬长补短。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对整体性的影响
0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
P84日本汽车工业转移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 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海外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图3-5 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
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的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身条件: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
外部条件:
①市场: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
②劳动力:吸引廉价的劳动力
③原料: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活动:日本汽车产业
真题溯源
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21年中部四个省的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①资金雄厚②人才聚集③劳动力充足④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B.湖北第三产业产值高
C.江西省距离长三角最近 D.安徽省农业基础最好
D
A
2021年·浙江卷
指标地区 河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人均GDP(万元/人) 5.94 8.64 6.56 7.03
地区GDP(亿元) 58887 50012.94 29619.7 42959.2
三次产业结构 9.5:41.3:49.1 9.3:37.9:52.8 7.9:44.5:47.6 7.8:41.0:5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