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件(共43张PPT)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件(共43张PPT)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5.3 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 习 目 标
学习目标 1.能知道纬度和五带的划分,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出海陆温度的变化特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3.能知道气温随海拔的关系,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能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重 点 对气候的影响
目录
01
纬度位置与气候
02
海陆分布与气候
03
地形地势与气候
04
人类活动与气候
纬度位置与气候
PART ONE
纬度位置与气候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1)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纬度位置与气候
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
90°
直射
斜射
照射面积小
=光照集中
=太阳辐射强
照射面积大
=光照分散
=太阳辐射弱
纬度位置与气候
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变小。
一定面积的地表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也逐渐减少
气温降低
纬度位置与气候
3.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阳光照射情况
获得热量差异
冷热差别



终年寒冷
终年寒冷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海陆位置与气候
PART TWO
海陆位置与气候
1.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的差异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升温慢、降温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升温快、降温快
冬季
陆地比热容小
降温快
陆地温度比较低
海洋比热容大
降温慢
海洋温度比较高
海陆位置与气候
1.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的差异
夏季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快
陆地气温比较低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慢
海洋温度比较高
海陆位置与气候
1.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的差异
海陆位置与气候
2.中纬度地区海陆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差异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海陆位置与气候
2.中纬度地区海陆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海陆位置与气候
3.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地形地势与气候
PART THREE
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
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明显不同。
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
①安第斯山脉南端西侧,位于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植被茂盛。
②安第斯山脉南端东侧,位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少,植被稀少,干旱荒凉。
地形地势与气候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主要表现: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没增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2)现象: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人类活动与气候
PART FOUR
人类活动与气候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植树造林
人类活动与气候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过度砍伐森林,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人类活动与气候
2.城市热岛效应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往往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与气候
3.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
危害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淹没;极地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旱涝灾害频繁等。
措施
倡导“低碳生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
3.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被破坏
原因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
危害
导致地面受到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措施
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氯氟化合物的排放,加强替代物的研发。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①服装
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穿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皆穿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随季节变化穿厚度不同的衣服。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②饮食
热带地区的人们常吃清淡的食物,寒带地区的人们常吃高热量的食物。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③交通
降水多的地区常用船作为交通工具,寒带地区的人们常用雪橇运输物资。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④建筑
热带地区的东南亚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寒带地区的因纽特人住冰屋。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某些地区生长良好,在某些地区却不能生长。
人类活动与气候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气候异常对人类的影响
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课后练习
2024年2月7—9日,德国柏林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在柏林展览中心举行。“欧洲蔬菜之乡”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和“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展览会上备受关注。读阿尔梅里亚和山东寿光天气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阿尔梅里亚和山东寿光2月8日当天两地温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阿尔梅里亚和寿光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纬度位置相当,阿尔梅里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山东寿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两地温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阿尔梅里亚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冬季受到西风影响,山东寿光位于大陆东岸,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B正确。故选B。
B
2024年2月7—9日,德国柏林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在柏林展览中心举行。“欧洲蔬菜之乡”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和“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展览会上备受关注。读阿尔梅里亚和山东寿光天气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2小题。
2.2月8日那天,关于两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阿尔梅里亚最高气温为14℃
B.山东寿光当天西北风3级
C.阿尔梅里亚蔬菜商人无需带雨具
D.山东寿光的天气状况是多云
根据展览会当天,两地的天气图可以看出,阿尔梅里亚最高气温为14℃,A不符合题意;寿光为西北风三级,B不符合题意;阿尔梅里亚为晴天,蔬菜商人无需携带雨具,C不符合题意;寿光当天天气是阴而不是多云,D符合题意。故选D。
D
读“亚洲和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宗教信仰不同 B.环保意识不同C.气候上的差异 D.建筑水平不同
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气候由海洋性过渡为大陆性,图中所示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温气候上的差异,墙壁厚实,有利于御寒,C正确。故选C。
C
读“亚洲和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3~4小题。
4.鹿特丹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由图可知,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常年受来自于大西洋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正确。故选C。
C
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砂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据此完成5~6小题。
5.通过实验可得出:砂土比水( )
①升温幅度大
②升温幅度小
③降温幅度大
④降温幅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图可知,在“砂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白天砂土温度为30℃,水的温度为23℃,可推知砂土比水升温幅度大,①正确,②错误;夜晚,砂土温度从30℃降为15℃,水的温度从23℃降为17℃,可推知砂土比水降温幅度大,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C
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砂土和水的起始温度等条件相同)。据此完成5~6小题。
6.由实验推断,同纬度陆地温度变化的差异是( )
A.夏季陆地增温慢,气温高 B.夏季海洋增温快,气温高
C.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 D.冬季海洋降温快,气温低
根据模拟实验可推知,砂土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海洋增温慢,气温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正确。故选C。
C
下图所示为某岛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7~8小题。
7.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下列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B.乙地位于湿润气流的山地迎风坡
C.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临海
据图分析可知,该岛屿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多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甲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乙受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多,B正确。故选B。
B
下图所示为某岛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据此完成7~8小题。
8.该岛甲、乙两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C.甲地1月牧草枯黄
D.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读图可知,两地气温曲线起伏较小,气温年较差较小,A正确;乙地7~12月降水量先降后增,B错误;甲地1月降水多,气温较高,草类植被生长旺盛,C错误;乙地降水最少的月份为9月,降水量达到100mm,因此乙地全年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D错误。故选A。
A
课堂小结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与气候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