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运动》2024-2025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2024湘教版)(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球运动》2024-2025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2024湘教版)(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地球的运动
「2024」湘教版地理新教材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探究:你知道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吗?
为什么我们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总是不停的交替呢?有没有地方永远是白天或黑夜?
探究:你知道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吗?
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是四季分明吗?会不会有的地区常年积雪?有些地区终年炎热?
探究:你知道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吗?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到底是“天动”还是“地动”?

西
地球运动的形式
绕着太阳公转
绕着地轴自转
01
能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方向。
0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03
结合实例,说出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04
结合实例思考分析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地球的自转
part 01
—自转的特征—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自转中心: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阅读下面不同方位看到的地球,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自转的特征—
探究:实验演示地球自转
降低教室的亮度,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缓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实验演示: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笔记本等相关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探究: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白天
黑夜
昼夜更替现象
提示:如果一个同学手里拿着手电筒,另一个同学不停的转动地球仪会发生什么?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
B
白天
黑夜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另外半球未被照亮称夜半球。
难点探究: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晨线
位于晨线上时:表示该地正是日出时间;
位于昏线上时:表示该地正是日落时间;
难点探究:晨昏线的判断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判断甲图和乙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为什么。
夜半球
昼半球
昼半球
夜半球
晨线:日出
昏线:日落
生活中的地理:为什么照片上的星星会转动?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时间差异
思考:位于同一纬度的A、B、C三点位,思考三点中最先进入白天的是哪一点?
A
B
C
C点的时间最早,最早进入白天。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上的时间差异
1 天
24小时
1小时
一周
360°
15°
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
—地球的自转—
探究:地球上的时间差异
东八区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时区的划分基于0度经线,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
中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时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北京时间。
难点探究:时间差异
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时(北京时间)开幕。结合图2-30,想一想,俄罗斯莫斯科、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当地居民在什么时间可以观看开幕式直播
莫斯科东三区
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莫斯科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
莫斯科:20-(8-3)=15时
伦敦零时区
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莫斯科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
伦敦:20-(8-0)=12时
纽约西五区
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莫斯科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
纽约:20-(8+5)=7时
—地球的自转—
活动:及时巩固
1.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昼夜长短不同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 D.四季变化现象
D
B
—地球的自转—
活动:及时巩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天 D.—小时
4.图中A点处于黑夜,B点处于白昼,再过不久,A地也
将进入白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公转 D.昼夜长短的变化
C
A
地球的公转
part 01
—公转的特征—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自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年【约365天】
12月21日前后
3月20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2日前后
—地球的公转—
探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月20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2日前后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2月21日前后
五带的划分
探究:实验演示地球的公转
实验演示:按照图中顺序摆好地球仪,说说地球仪在排放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地轴向右倾斜,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探究:地球公转的意义
四季更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2月21日前后
3月20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为90度的地点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的公转—
探究: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随着地球的运动会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难点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和秋分
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
难点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日(6月21日前后)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地球的公转—
探究:夏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
在图中找到北极圈和南极圈,观察在夏至日时,南北极圈内的白昼和黑夜情况。
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地球的公转—
探究:夏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
北极的极昼
南极的极昼
难点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冬至日(12月21日前后)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地球的公转—
探究:冬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
在图中找到北极圈和南极圈,观察在冬至日时,南北极圈内的白昼和黑夜情况。
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地球的公转—
活动:归纳小结
节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北半球昼夜情况
思考分析:通过分析,将所学的知识点归纳,填入下表,并及时理解记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3月20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2日前后
12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赤道(0°)
南回归线(23.5°S)
赤道(0°)
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夜)
昼夜等长
归纳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
冬至
12月21日前后
春分3月20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秋分9月22日前后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长夜渐短
—地球的公转—
探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结论: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



实验演示: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早上,正午,傍晚自己影长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地球的公转—
探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思考分析:以我们学校为例,思考一年中学校的旗杆在哪一天正午影长最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北情况与夏至时相反。
—地球的公转—
探究:地球公转的意义
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小结归纳—
课堂小结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特征
意义
中心:地 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昼夜更替(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时间差异(东早西迟)
特征
意义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365天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潍坊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图1示意地球运动演示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演示地球运动的方式是( )
A.用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B.用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运动
2.图中所演示的日光照射状况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B
D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3.航天员着陆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①段
4.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这一天,在烟台有可能看到( )
A.晚上8点钟天还大亮 B.小草变绿,树木发芽
C.金色麦浪,丰收在望 D.人们在室外普遍穿着短袖衣服
A
B
—小结归纳—
课堂练习
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数九结束。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节气在“数九”期间的是( )
A.谷雨、芒种 B.小暑、秋分
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
6.下列诗句与白露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D
C
「2024」湘教版地理新教材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听闻少年二字,
应与平庸相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