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25张)-【新课标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25张)-【新课标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XJ
新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地球的公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应用
● 能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划分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能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球的公转 。
课标考点
1
2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传
定义:
方向:
周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旋转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2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夹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约成66.5°
夹角,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变化
2
地球的公转
季节 月份 成因
夏季 6、7、8月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季 12、1、2月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季 3、4、5月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秋季 9、10、11月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变化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的公转
极夜现象
极昼现象
在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还会产生极昼和极夜这种特有的自然现象。
2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会带来哪些自然现象呢?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现象最为明显。
春分
2
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 道
春分日期:______________
3月21日前后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
夏至
2
地球的公转
夏至日期:______________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
白昼越长,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至北回归线上(23.5°N),这一天为夏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秋分
2
地球的公转
秋分日期:______________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道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至赤道,这一天为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在此过程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
2
地球的公转
冬至日期:______________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
夜越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上(23.5°S),这一天为冬至。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纬度越高,黑夜时间越长。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纬度 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
赤道(0°)
昼夜平分
6月22
北回归线(23.5°N)
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
9月23
赤道(00)
昼夜平分
12月22
南回归线( 23.50S)
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
P34
冬至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次年春分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北极圈
南极圈
2
地球的公转
3月21日 春分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a
b
c
d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地球的公转路径
2
地球的公转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
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
向南
向北
纬度等于23.5°,太阳一年直射___次
纬度小于23.5°,太阳一年直射___次
纬度大于23.5°,太阳一年直射___次
1
2
0
昼夜长短的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长变长
2
地球的公转
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
地球的公转
教材P35活动
1.结合图2-31,分别说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大致时间。
2
地球的公转
教材P35活动
2.说出极昼与极夜产生的原理及其特征。想一想,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哪一天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哪一天全部出现极夜现象
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自转而造成的。极昼时,地区24小时都是白昼;极夜时,地区24小时都是黑夜。
3.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三条不同纬线上:赤道(0°)、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观察家乡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这一变化与你家乡四季冷暖差异有着怎样的联系
(1)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赤道(0°)上,家乡昼夜平分,此时为春秋季,不冷不暖
(2)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北回归线(23.5°N)上,家乡昼长夜短,此时为夏季,较为炎热
(3)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南回归线(23.5°S)上,家乡昼短夜长,此时为冬季,较为寒冷
2
地球的公转
教材P35活动
4.玲玲和贝贝的说法正确吗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假如地球不运动,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玲玲说法正确,地球不自转,又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向着太阳一面永远为昼半球,另一面永远为夜半球。
如果地球不自转,我们可能就无法看到昼夜更替了
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夜更替还会存在,只是周期不再是一天,而是一年了。
12月22日
冬至
6月22日
夏至
思考
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一天?你所居住的地区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1.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2.山东省聊城市5月1日位于a和b之间,昼长夜短;10月1日位于c和d之间,昼短夜长。
2
地球的公转
课堂检测
(2023四川宜宾)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材料自制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运动状况。图1为兴趣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题。
1. 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图1
课堂检测
2.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保定市某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此时,地球公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地球上昼与夜示意图所示节气对应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关于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所示节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B.北极地区气温较高的季节
C.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D.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课堂检测
“二十四节气”是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的古老智慧。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昼与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广东省某中学的林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时,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林老师所持的地球仪上( )
A.所有的经线都是相交的
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最大
C.没有长度相等的纬线圈
D.共有180条经线
6.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应( )
①顺时针围绕灯泡转动②在与赤道平行的平面上运动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同时保持自转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