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5讲突破地理思维模式之利用地理规律学 习 内 容 我的收获【学习目标】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常见的地理规律;知道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学习重点】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学法指导】阅读《必修一》和地图册1-44页,完成导学案【学习流程】一、独学1.通读 《必修一》,归纳总结常见的地理规律,并利用思维导图将他们联系起来1)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公转3)直射点的回归运动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5)昼夜长短的变化6)气温的分布7)大气的热力作用8)风的形成9)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10)活动中心的分布11)天气系统12)气候的形成13)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14)海水温度的分布15)海水盐度的分布16)洋流的分布17)海 洋渔业资源的分布18)地质作用19)地壳物质循环20)板块运动21)地质构造22)水循环2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2.合上课本,尽快写出你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画思维导图。回看课本,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我需要重点了解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我已经完全掌握,哪些需要在对群学中解决。二、对学针对上述问题小对子之间,交流批阅。三、群学小组讨论以上问题,集中解决共性问题。【例 1】 读经纬网图回答1~4题。1、若丁点的昼长为13小时当乙点日出时丙点的地方时为A.5∶30 B.3∶30 C.7∶30 D.18∶302、一架飞机在甲地日出时飞往乙地整个过程飞行员始终看到日出现象到达乙地时当地时间为7时则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A.东南方B.东北方C.正东方D.正南方3、某日丙地昼长为11小时乙地昼长为11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40分钟一科研人员在北京时间11点时从丙地乘飞机到丁地途中飞行3小时则该科研人员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8小时B.9小时20分钟C.11小时D.11小时20分钟4、从乙地到丁地沿线的地质活动情况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多地震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C.地势平坦由风力堆积而成 D.地表波状起伏由冰川侵蚀而成【例 2】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作了各种模拟演示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6、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是其气候类型差别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下垫面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例 3】读图,回答7—9题。7.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A.山岭 B.谷地 C.背斜 D.向斜8.图中N处的地质作用是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9.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 B.② C.③ D.④【例 4】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回答10—12题。10.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11.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12.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四、展示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五、学习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