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则)》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老子(三则)》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老子〉三则》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老子》三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学生欣赏古代诗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缺少知识,包括古诗的体裁特征、常用表现手法、格律及相关文化背景等;二是欠缺经验,即长期欣赏诗歌所形成的语感的欠缺;三是缺乏能力,即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本课难度不大,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体会作品的思想,得到丰富感性认识,从而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老子〉三则》是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第四板块“古典诗文诵读”第一课。通过课内及课外拓展中对《老子》的解读与学习,使中职生进一步感受和学习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并用于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深入地体会我国古典文学的巨大魅力。
教学目标 1.诵读、积累名句。2.学习老子的朴素辨证法思想。3.把辩证法思想用于指导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诵读、积累名句。2.学习老子的朴素辨证法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用辨证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方法 启发式、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课前作业:查找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搜集资料。 养成搜集、筛选信息和整理材料的习惯。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吧?里面有一个太上老君?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也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这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传世著作? (多媒体展示:老子(大约公元前580—500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即《道德经》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老子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老师的提问。
二、感悟(18分钟) 范读,正音、正字。提请学生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说说三则选文各说明什么道理。提请讨论问题。提问。小结(多媒体展示: ①说明事物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②说明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③说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 默读,并借助注释和译意读懂字句含义,疏通文字。 带问题诵读课文并与同学讨论问题。回答提问。再次诵读课文。
三、品读(10分钟) 提请学生诵读时思考问题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本句中的“生”、“成”、“形”、“倾”、“和”、“随”六个动词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不能调换。因为它们分别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搭配,调换后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形。) 提请学生诵读时思考问题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个句子能否颠倒次序?为什么?(多媒体展示:次序不能颠倒。原文是由物到人的顺序,符合认识规律。)指导诵读课文。 齐读第一、三则选文。带问题品读这两则选文。讨论明确这两个问题。齐读、分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朗读文本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感悟(7分钟) 再读一则老子选文(多媒体展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思考问题:说说这一则选文说明什么道理。(多媒体展示:翻译: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道理:人生当自知、自胜、自强。) 朗读。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老师的提问。 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衔接导入(1分钟) 上一节我们拓展感悟了一则选文,下面我们再拓展感悟另外两则选文。 自由发言。
二、拓展感悟(15分钟) 再读两则选文(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②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思考问题:说说这两则选文说明什么道理。小结(多媒体展示: 翻译:①正直到了一定程度看起来好象容易屈服的样子,聪明到了一定的程度看起来好象很笨拙的样子,口才好到了一定程度看起来好象语言迟钝的样子。道理:回归自然、透过现象看本质。②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够保守。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所追求的功勋事业实现了,就按新陈代谢的规律退休养老。这是自然的本质规律。道理:适可而止和为而不恃。) 朗读。讨论回答问题。
三、探究(20分钟) 1.设问:第二则选文说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难道祸一定会转化为福,福一定会转化为祸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特别引导联系自己没读普高而读中职是祸是福。)第二则选文小结:转化是有条件的。言之成理即可。2.问题:大家从“祸福相依”的成语还可以想到另外的寓意相似的成语吗? (多媒体展示:塞翁失马。)请讲寓言故事。(多媒体展示:塞翁失马的故事。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3.设问:列举自然中的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事例。 (多媒体展示图片) 4.事业发展就是要从基础上做起。无论多大的功业都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无非是出发点要选准、方法要正确、心态要良好、目标要明确,然后持之以恒。教师讲述邓亚萍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邓亚萍的故事)请学生写写来学校读书将来想干什么?为达成这个心愿自己是怎么做的,将来怎么做?小结。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列举与之类似成语。并讲故事。列举自然中的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事例。动笔写写来学校读书将来想干什么?为达成这个心愿自己是怎么做的,将来怎么做? 教育学生对生活中的祸福抱平常心。让学生明白: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而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四、总结(4分钟) 1.总结学习任务完成情况。2.进行学习评价。3.布置课后作业:①背诵课文。②预习新课。 1.归纳总结本篇课文的学习情况。2.完成自评和互评。
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较好地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小组间缺乏竞争意识,有个别同学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运用激励机制,细化评价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小组间的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板书设计 对立统一一—认识自然《老子》三则 祸福相依——认识生活 从细小处做起——认识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