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履痕》教学设计课题内容 履痕 课时安排 2课时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现代文的经验。因为散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学生能初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深入揣摩、品味语言,领会文本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能力有待提高。教材分析 《履痕》选自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第一板块现代诗文阅读。作者用充满感情又富有哲理的语言,选取生活中一个平凡的情节,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既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感恩。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充满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2.能够理解、欣赏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3.体会文中所表达出的母爱,思考应该如何感恩。教学重点 深入感悟本文平淡中有精彩,平实中有深刻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寻作者感情抒发、深化的过程,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诠释作品。教学方法 教读法、讨论法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3分钟) 背诵并解释这首诗歌:《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她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如何能报答母亲深重的恩情呢! 一枚银针,一条丝线,一件衣服,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母爱;同样,一双鞋,也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散文——《履痕》。 背诵并释意。 运用已有知识,调动已有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二、解读文题(8分钟) 听范读,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穿鞋”这件小事来写母爱,写人生?小结:反映大海,不必把大海尽览,只需要一滴水;反映沙漠,不必把戈壁走遍,只需要一粒沙;反映人生和亲情,也不必全部刻画,只需要一双鞋。履痕,就是人生的痕迹,那一针一线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那一双双鞋承载着我的梦想,穿着它追寻理想,穿着它想着母亲的爱,在人生路上也就走的更踏实,更有底气,因为有母爱作动力。 听光盘范读。思考,回答。 指向“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三、认识作者(5分钟) 请学生介绍作者雷抒雁。1942年生于陕西泾阳县。当代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主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评委会主任,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等15本。散文《悬肠草》、《丝织的灵魂》、《秋魂》等。 诗歌《小草在歌唱》获1979年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父母之河》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 学生根据预习时所查资料介绍作者雷抒雁。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筛选信息。四、梳理文章(15分钟)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作者在讲妈妈做的鞋时,选取了“我”在成长过程中哪些阶段?通过这些回忆,作者抒发了对人生的哪些感悟?边默读边把这些阶段找出来。①婴儿时穿的手帕鞋②幼年时穿老虎鞋带来的欢乐③少年时半夜看妈妈灯下纳鞋底的情景④青年时穿“冲福尼”新布鞋的情景⑤壮年时还想穿妈妈做的鞋小结感悟:妈妈做的鞋带给了我欢乐,带给了我健康,带给了我质朴、坚强的品质,带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各自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选取的成长阶段。回答问题。 将文本中的材料按照时间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感悟文本,学习散文组材的方法。五、品读语言(14分钟) (1)分小组朗读1-7自然段,注意“我”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问题①:“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把“挣钱买鞋”改为“让妈妈过幸福生活”,好吗?为什么?小结:不好。原话符合孩子的心理,符合当时的情景;改后的语句大而不当,不符合实际。问题②:这部分里还有类似的语言吗?小结:“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每两个学生一对,再次朗读1-7自然段,读出“我”的年龄特征。(2)第6自然段句中停顿较多,能否去掉部分停顿?小结:不能去掉。作者运用较多停顿,句子富于节奏感,表达了作者心中洋溢的喜悦与感激。 分组朗读。思考,讨论,回答。结对朗读。 揣摩文本语言精准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品读语言(10分钟) (3)齐声朗读第8-9自然段问题:“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 ——“盯”字蕴含了什么情感?将“盯”改为“看”好不好?为什么?小结:①“盯”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这个词貌似是对儿子的责备,实则是对儿子仍想穿她做的鞋的意外惊喜,更有几十年为丈夫、为儿子辛苦付出却虽苦犹甜的欣慰。②不好。“盯”是注视,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专注的眼神,包含了丰富的情感;“看”字较平淡,与当时的情景也不符合。(4)教师范读第9自然段问题:①第四句为什么要读得舒缓?小结:一句话,概括了人的一生,充满了回忆。②第五句应该用什么语气?为什么? 小结:这句是对全文的结论,对人生的感慨,应该用发感慨与作结论语气。 朗读。思考,讨论,回答。 品味语言的情韵。二、探究人生(20分钟)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朵小花。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样的爱。播放课件: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你的记忆中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说出来。交流要求:A.清楚: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B.感人:教师在询问中引导学生发掘这事的细微感人之处;如果学生已把一些感人之处说出来了,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要懂得感受爱,更要懂得回报爱。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播放背景音乐《懂你》,要求学生在课本的插图旁写下自己最想为母亲做、且可以做到的一件事。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课本的插图旁写下自己最想为母亲做、且可以做到的一件事。 从学生的表达需要出发,在叙述清楚的基础上指导其挖掘出事件的细微动人之处,让学生在交流时自悟自得。强调“可以做到”,体现以小见大。在音乐声中升华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落实情感目标。三、积累语言(14分钟) ①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古今中外吟咏母爱的诗歌(课件展示):《献给母亲的诗》、《母爱,震撼人心》、《致母亲》、《母爱》、《怀念您》等,由收集人朗诵。②当堂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朗诵课前收集的古今中外吟咏母爱的诗歌。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参与中体会成就感。四、布置作业(1分钟) 要求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履 痕雷抒雁 鞋子是人生的印记手帕鞋 婴儿虎头鞋 幼儿履痕 两月一双鞋 少年 人生冲福尼面鞋 青年想再穿一双 壮年 母爱是前进的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