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合理容量--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人口合理容量--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1.3人口合理容量--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图(下图)。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贵州: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新疆:水资源
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
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
4.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重要分界线。读“我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人口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多、山地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内陆多、沿海少 D.农村多、城镇少
6.甲省份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水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受教育程度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8.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9.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密度较大
C.大多分布在距河流7~10km的范围内 D.距河流2km范围内人口最多
11.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农业空间布局 D.取水便利程度
12.我国渭河平原地处内陆,但人口密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热量条件优越
③临近水源,降水分配均匀
④开发历史悠久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下图为我国环境承载力示意图,读图,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总体分布特征和首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东高西低自然资源 B.南高北低科学水平
C.西高东低消费水平 D.沿海高内陆低对外开放程度
14.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经济水平 C.消费水平 D.文化水平
15.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居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科技水平高 D.生活消费水平低
16.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的根本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下图为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1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市某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要素相对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
EBC(万人) 826 326 283 1021 109
19.成都市( )
A.人口最高容量为109万人
B.经济总量ECC为826万人
C.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承载力
D.限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20.近年来,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放宽,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
A.EBC增加 B.EBC降低 C.ECQ不变 D.ECC降低
二、综合题
21.读我国部分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部分估算数据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人/千米2)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提高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支持下,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区,进行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2020年随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材料二 图为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分布示意图。
(1)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2)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B
21、
(1)答案: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比青海、西藏地区大。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多冻土。
解析:从表中年生物量和可承载人口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大于青海、西藏地区。原因可以从地形、土壤、热量、水分等方面分析。
(2)答案: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交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因地制宜,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开发太阳能、地热等能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22.答案:(1)山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2)人口数量减少,人均(耕地、水)资源增加,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