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下图为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的民风内敛淳朴
2.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区,经济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崇拜海神,敬奉妈祖,从中国地域文化角度划分,该地区属于( )
A.闽台妈祖文化 B.江南水乡文化 C.华南沿海文化 D.云南高原文化
3.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 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
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 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砖雕“月桂松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
A.内向性和封闭性 B.外向性和开放性
C.严谨性和逻辑性 D.含蓄性和冲动性
5.下列文化符号中不能代表阿拉伯文化的是( )
A.清真寺 B.阿拉伯裹头巾 C.做礼拜 D.阿拉伯数字
6.下列文化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
A.四川变脸 B.苏伊士运河 C.兵役法 D.儒家思想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读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各大菜系与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搭配正确的是( )
A.闽菜——福建省 B.湘菜——江西省
C.徽菜——吉林省 D.苏菜——浙江省
8.八大菜系的位置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南方地区 B.都分布在盆地内
C.都分布在半湿润地区 D.都分布在外流区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1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完成下面小题。
13.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北京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第一次到北京的人想吃到当地最地道的火锅,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GIS B.GIS和GNSS C.GNSS D.GIS
位于南纬20°的非洲某地,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出了一种方便简易的形似蜂巢的独特建筑(如下图)。这种建筑的框架是由小树苗弯曲形成圆形的顶部,通体覆盖着紧密编织的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这种蜂巢建筑的优势表述正确的是( )
①门窗小,减少外面热量输入
②草层薄,利于通风散热
③呈蜂巢状,利于雨季排水
④原料就地取材,建筑成本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推测当地最适宜建房的时间及依据( )
A.北半球夏季,晴天多,草木变干材料轻 B.南半球夏季,草木葱绿,原料丰富
C.当地雨季,草的韧性好,方便编织 D.当地干季,当地农民农闲时间长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 )
①坚固耐用
②易清扫
③缓解酷暑
④易渗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 )
A.通风好 B.采光好 C.防潮 D.防涝
19.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 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
C.有利于房屋防潮 D.便于收集雨水
福建山区某古村落,山环水绕,形成“藏风聚气”、“玉带环腰”的良好格局(下左图)。该地房屋高矮均衡,错落有致,择高而盖,一般为两层干栏式木制建筑(下右图),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古村落依山而建、择高而盖分布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温暖舒适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
21.当地“山—屋—塘—田”的布局优点包括( )
①阻挡冬季寒风
②便于生产生活
③降低暴雨频率
④防盗防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于家村坐落于太行山东麓,其古民居为石英砂岩砌筑而成的石墙瓦房,墙体厚实,屋顶微倾。下图为于家村古民居建筑布局图及房屋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影响该村古民居集中分布在河流北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气候湿润 C.地势平坦 D.水源充足
23.于家村的石墙瓦房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
A.墙体厚实—御寒避暑 B.石头建材—抵御风沙
C.合围院落—补充光照 D.屋顶微倾—排除积雪
二、综合题
24.建筑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具体反应,全球各地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出现了各种具各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如图为世界两个区域的建筑。如图左为瑞典木屋,右为北京四合院。木屋多以尖顶、暖色、窗小且长为特征。

1.根据瑞典木屋的特点说明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2.北京四合院非常注重方位观,严格遵从“坐北朝南”的布局理念,与之相比,瑞典的房屋则没有这种约束,甚至房屋以环形分布,形成独特的景观。试从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位于闽西南、粤东北,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形式。土楼坐北朝南,由土、沙石、竹木建造。楼内可堆积粮食,饲养牲畜,还有水井提供水源,大门一关就像坚强的大堡垒,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防风以及现代空调的效果,冬暖夏凉、湿度宜人。
材料二 图1为某地土楼所在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图1中某地写生的作品及土楼建筑结构示意图。
(1)描述图2中土楼的分布特征。
(2)研究土楼建筑史发现其外形是由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推测其原因。
(3)说明土楼的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解释土楼“冬暖夏凉、湿度宜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A
24.答案:1.屋顶倾斜度大,有利于冬季排雪,减少积雪对屋顶的积压;木质结构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木屋颜色多为暖色调,既可以较多的吸收热量,也可以在漫长的冬季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窗小且少,可以减少寒冷气流的侵袭。
2.北京四合院方位观念十分显著是为了在冬季获得更多的光照;而在北欧地区,纬度高,冬季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小,太阳光易被周边物体阻挡,;加之北欧气候冷湿,云量大,光照不足,朝南方位获取的光照收益十分低下;夏季该地白昼时间长,无论何种朝向均可以获取较多光照。
25、
(1)答案:位于丘陵地区;地势相对平缓的谷地;临近河流;低纬地区。
解析:读图1该地土楼分布在24°N左右,地处低纬度;根据等高线分布,该地地势在400米左右,地形为低山丘陵;根据材料土楼为集体性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应分布在宽阔的河谷地带,临近河流便于取水。
(2)答案:节约建材,降低成本:减少防御盲区,提高安全性。
解析:与方形相比较,圆形的土楼使用建筑材料更少,降低建设成本;根据材料土楼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防卫,圆形土楼视野开阔,盲区较少,更利于防卫。
(3)答案:斜坡屋顶,反映降水.较多:石脚地基,表明河流水位变化大,多洪涝:环形结构。墙体厚实,适应多山多地震;夯土墙体,体现土质黏重。
解析:读图土楼的屋顶为斜面,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斜面利于排水;地基为石脚,该地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洪涝灾害,石脚坚固,减少危害;墙体厚实,减少地震灾害危害;夯土墙体,黏土广布,原料来源丰富。
(4)答案:冬暖夏凉炽困:冬季,墙体高,阻挡冷空气进入:底层厨房为热源,暖气流上升,在屋内循环夏季,土墙厚,隔热性能好:长屋檐,夏季遮阳效果好:门窗狭小,加大气流运动速度,易散热。湿度宜人的原因:取材当地黏土,雨季时吸水能力较强:干燥季节,夯土能释放水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