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2.下列关于各时期出现的主要化石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前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B.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C.新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的恐龙化石D.中生代的地层中出现大量鱼类化石3.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宙5.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A.鱼类开始出现 B.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灵长类动物出现 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6.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①蕨类植物繁盛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③地壳运动剧烈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①——中生代 B.②——新生代 C.⑤——元古宙 D.⑥——古生代8.据图推测③地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森林茂密 B.海域环境 C.荒漠广布 D.冰雪广布9.图中④地层形成的时代( )A.地壳运动剧烈 B.出现哺乳动物 C.气候冷暖交替 D.蕨类植被繁盛10.古生代某一时期,地球陆地上遍布着大面积的“森林”。构成“森林”的植物大部分是(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国家宝藏》节目曾介绍过一件牛形青铜器——商“亚长”牛尊(如图),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现已灭绝。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完成下面小题。1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有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2.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特征可能是( )A.温暖湿润,草原辽阔 B.寒冷干燥,风沙肆虐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 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13.原始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新生代第四纪 C.中生代 D.新生代第三纪14.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B.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C.一直较为寒冷干燥 D.总体表现为温暖干燥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下图是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研究表明,猛犸象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推测其生存时期的气候条件( )A.寒冷 B.炎热 C.干旱 D.温暖16.猛犸象繁盛时期( )A.裸子植物繁盛 B.海洋蓝藻开始出现C.被子植物繁盛 D.陆地低等植物出现17.在发现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 )A.三叶虫化石 B.可开采的铁矿 C.恐龙化石 D.哺乳动物化石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早期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最可能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19.乙化石形成时期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繁盛 B.出现爬行动物C.形成大量铁矿、金矿等 D.联合古陆解体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 三叶虫 B.中生代 恐龙C.新生代 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 第四纪人类21.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I B.②、Ⅱ C.③、Ⅱ D.②、Ⅲ23.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I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二、综合题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2022年春节刚过,一旅行社推出了主题为“探寻生命演化”的中学生研学旅游项目。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下图示意此次研学旅游宣传海报。(1)说出在考察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2)推测侏罗纪时期禄丰市的地理环境特点。(3)简述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中国科学院与南京大学的专家团队自建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算法,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其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400倍(注:奥陶纪大辐射是发生在奥陶纪的一次规模宏大遍及全球的海洋生物辐射事件,尤以古生代演化动物群的兴起和繁盛为特征)。(1)指出古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生物。(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3)二叠纪末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简述人类是如何认识当时的地理环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前寒武纪时,在海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C错误;晚古生代一些两栖类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B正确;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代,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A错误;笔石、三叶虫、鹦鹉螺都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其化石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地层中,B正确;中生代为恐龙繁盛时期,中生代的地层中可能出现大量的恐龙化石,C错误;鱼类时代为晚古生代,晚古生代地层可能出现大量鱼类化石,D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寒武纪时期生物多样性较低,奥陶纪时期生物多样性更丰富,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时期为爬行动物盛行时期,以恐龙为典型代表,B错误。由图可知,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时期和三叠纪时期之间,在此期间地表温度骤升,因此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C正确。地球内能主要是指地球内部的核能、地热能等,对生物演化影响较小,D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甲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A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B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C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乙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B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D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①为火山喷出岩,形成最晚,A错误;②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B正确;⑤为早古生代,D错误;⑥处于前寒武纪,C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③地层有恐龙化石,为中生代,陆地面积广大,有高大裸子植被,森林广布,故选A。9.答案:D解析:④处在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故选D。1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海生藻类分布于海洋中,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错误。故选D。11.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含有圣水牛骨骼的地层中拥有人类遗址,人类出现在新生代,因此该地层应为新生代,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不可能人类遗址,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材料说:“亚长牛尊青铜器,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耍、生存,而不是草原,C正确,A错误;寒冷干燥不适合,BD错误。故选C。13.答案:B解析:新生代开始时,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灭绝,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所取代,哺乳动物的进一步演化,适应于各种生态环境,分化为许多门类,大约在第四纪初期出现了最高等动物—原始人类(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因此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答案:A解析: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故A正确。考点地质时期全球气候的特征。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加拿大纬度高,毛皮和脂肪层具有御寒的功能,毛皮和脂肪层很厚,意味当时气候寒冷。A正确CBD错误。故答案选A。16.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第四纪所在的新时代被子植物繁盛。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海洋蓝藻开始出现元古宙:陆地低等植物出现在古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17.答案:D解析: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根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为新生代,因此,哺乳动物化石较多。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地层;可开采的铁矿在前寒武纪地层中,恐龙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层中,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判断。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在早古生代空前繁盛,故化石最可能出现于早古生代: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早期鱼类化石,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故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最可能为乙丁甲丙,B正确,A,C、D错误。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判断。由上题分析可知,乙是三叶虫化石,最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此时期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繁盛,A正确;晚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期,C错误;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的时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D错误。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该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而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该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且煤炭是森林经过地质作用演变而成的,表明此地的古地理环境气候湿热,植被茂盛。草原、浅海和干旱的陆地环境不可能形成该煤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答案:C解析: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24.答案:(1)购买该地区的地质图、导游图、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2)气候温暖湿润(湿热),植被茂盛。(3)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信息。解析:(1)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准备该地地质图,从而了解当地的地质演变情况;准备导游图,确定最优化的路线;准备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方便记录和识别环境特征;由于工作是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2)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同时也是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时期。古生代侏罗纪时期禄丰市存在有恐龙,说明当时恐龙的食物来源丰富,由此可推知当时动物较多、植被茂盛,由植被茂盛推测此时降水较多,气候湿热。(3)由题干可知,该地貌及其周边海岸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或者岩石呈层状),且含有化石。研究这些特点的地理意义是了解该地古地理环境(或环境变迁),古生物状况,确定地层形成年代;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更加了解地球的历史;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等提供重要信息。25、(1)答案:鱼类、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蕨类植物等代表性生物。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从代表性动物包括三叶虫、鱼类、海绵、腕足动物等;代表性植物是蕨类植物。(2)答案: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湿润,森林茂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过程转化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可知当时的环境特点是温暖湿润,森林茂密。(3)答案:生物的生长过程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来了解地球的生命史和古地理环境。解析: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刻受到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当时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