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水圈与水循环—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水圈与水循环—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2.2 水圈与水循环—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2022年4月20日,参与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的“雪龙2”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 B.图中A海域 C.图中B沿海 D.中山站沿海
2.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浅后变深 D.先变深后变浅
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反映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能基本反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4.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5.读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如果该海域在太平洋,则虚线处洋流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沿岸多海雾 B.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C.对沿岸降温减湿 D.形成著名渔场
洛阳江入海口“水阔五里,海潮汹涌”,人们往返两岸只能靠渡船。后来建造者利用潮汐规律,采用“浮运架桥法”将重达十余吨的条石架设在桥墩上,于1059年建成我国最早的跨海梁式花岗岩石桥。下图示意洛阳桥位置。
6.洛阳江入海口“海潮汹涌”的地形原因是( )
A.海岸线弯曲 B.海湾口大肚小 C.海岸坡度小 D.江海相向交汇
7.古代人们弃渡建桥的根本原因是( )
A.渡船运输费用高 B.桥梁建造所用石材丰富
C.渡船运输量较小 D.桥梁通行受风浪影响小
8.推测采用“浮运架桥法”架设条石最不宜在农历每月( )
A.初一 B.初八 C.十六 D.二十九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
A.盐度、密度、温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温度、盐度
10.甲处表层海水( )
A.温度约为25℃ B.纬度约为25°S
C.盐度约为3.6% D.密度约为1027kg/m3
11.乙处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
A.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南端的陆地,其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但夏季穿过该海峡相对安全。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峡里3个地点(a、b、c)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德雷克海峡的洋流( )
A.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快 B.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慢
C.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慢 D.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快
13.导致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根本因素是( )
A.风力 B.海陆位置 C.流速 D.温度差异
图1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2为某河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1甲地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注入 C.冷海水上泛 D.水温异常高
15.M、N两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小比较及原因正确的是( )
A.M较大,大量陆地淡水注入 B.M较小,有寒流流经水温低
C.N较大,有暖流流经水温高 D.N较小,河流注入大量淡水
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示意中低纬某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海域的盐度( )
A.南北小、中间大 B.东部大、西部小
C.南半球南部最大 D.赤道东部偏小
17.图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18.珠江口水域盐度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下图为珠江口水域夏季和冬季袁层平均盐度分布图,推测代表冬季珠江口盐度状况的图及主要原因为( )
A.左图,河流流量较大 B.左图,海域降水较少
C.右图,气温低蒸发弱 D.右图,淡水汇入较少
下图示意北印度洋部分海区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与2月相比,8月甲区域(虚线框内)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
A.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大 B.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小
C.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大 D.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小
20.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孟加拉湾和赤道西太平洋的水温变化基本一致,与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值增加。这说明孟加拉湾表层海水( )
A.温度升高、盐度降低 B.温度和盐度均降低
C.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D.温度和盐度均升高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下图为海水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代表海水密度的序号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①海陆分布 B.①温度 C.②洋流 D.③降水
22.图示海水温差能最丰富的是( )
A.a B.b C.c D.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I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甲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甲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甲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甲处有寒流经过
24.甲洋流可能出现在Ⅱ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左图),右图示意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25.实验主要模拟的水循环节包括( )
①蒸发
②降水
③水汽输送
④径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该日获取淡水最多的时间是( )
A.0时左右 B.6时左右 C.14时左右 D.18时左右
二、综合题
27.海洋地理
毛里塔尼亚海域大陆架宽阔,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历来是一些国外远洋渔业船队进行合作捕鱼的场所。海洋渔业也是毛里塔尼亚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下图示意毛里塔尼亚位置。
分析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表温度锋是指海表温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长过渡带,是海表温度的跃变带(海表温度锋1月判别标准为温度梯度大于0.12℃/km)。冬季风是影响山东半岛附近海域温度锋的关键因素,图1示意37°N海域某研究断面位置,图2中左图示意2015~2020年该断面1月海表温度锋的经度位置和表层悬沙浓度分布的年际变化,右图示意同时期该断面1月海表温度梯度和平均风速数据统计。
(1)在图2中左图虚线方框内补画该断面1月海表温度锋经度的折线。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该断面风速对海表温度锋的位置和强度的影响。
(3)分析1月该断面海表温度锋西侧海水表层悬沙浓度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A海域(澳大利亚东部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图中B海域(新西兰东部海域)、中山站沿海海域均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由上海向赤道行驶过程中,密度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中山站过程,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大陆(陆地)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A错误;高纬度(60°~90°)海洋水平衡值基本大于0,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正确;中纬度(30°~60°)随纬度升高,海洋水平衡值由负转正,说明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增加,C错误;低纬度(0~30°)海平水平衡值小于0,为负值,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值是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少于蒸发量,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D错误;海洋水蒸发需吸热,但海水温度还与太阳辐射有关,因此无法判断海水温度的变化,AB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秘鲁寒流水温比较低,暖湿气流遇到较冷的洋面,水汽易凝结成沿岸多海零,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将大洋底部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同时扩大污染物的范围,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海岸线弯曲会减缓潮水流速,不利于潮水涌入,A错误;海湾口大肚小,海潮涌入后通道变窄,水位抬升,汹涌澎湃,B正确;海岸坡度小不利于约束抬高海水,C错误;江海相向交汇会导致潮水水位抬升,但不属于地形原因,D错误。
7.答案:D
解析:洛阳江入海口“水阔五里,海潮汹涌”,且夏秋多台风等大风天气,风浪大,造成渡船经常停渡,安全性较差,桥梁通行受风浪影响小,保障两岸长期稳定通行,D正确;渡船相较于车辆运量更大,运费更低,A、C错误;桥梁建造所用石材一直都有,也并非珍稀少有的材料,易于获取,不能成为根本原因,B错误。
8.答案:B
解析:“浮运架桥法”在涨潮时,利用潮水的浮力将运巨石的船行驶到桥墩附近,待退潮时水位降低,石梁可缓慢下降到刚好架设在桥墩上,所以要借助涨潮时潮水的力量。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利于架设条石。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月十六在十五前后,二十九在初一前后,A、C、D均为大潮期,利于架设条石,初八在初一和十五中间,潮汐最弱,水位抬升较小,难以将条石抬升到桥墩以上,最不利于架设条石,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由于赤道附近的热量较高,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故③为盐度分布曲线;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故①为密度分布曲线。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甲处表层海水相应数据可以从图上读出来,考察读图能力,温度约为25℃;纬度约为30°N;盐度约为3.7%;密度约为1025kg/m3。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据图表分析可知,a、b、c三个地点依次从北到南,根据数据显示,a处流速快,所以北部洋流流速快,南部洋流流速慢,BC错误;同一位置,表层海水流速快,深层海水流速慢,D正确,A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南美大陆南部和南极半岛的阻挡,狭管效应明显,导致狂涛巨浪,故其根本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该地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受风力和洋流影响,流速快;海峡两岸纬度差异大,这些都加剧了该地的危险系数,但不是其号称“杀人海峡”的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结合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断,甲地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由于表层海水被东南信风吹走,深层冷海水上泛,把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该处没有寒暖流交汇,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少有河流注入,不是水温异常造成的,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N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亚马孙河为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淡水注入量大,盐度低,加上受暖流影响,温度高,因而密度小,D正确,C错误。M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没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有寒流流经水温低,盐度高,密度大,AB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图示海域的盐度南、北半球盐度差异较大,未表现出南北小、中间大的规律;东西部盐度在不同的区域差异较大;南半球南部的盐度并不是最大的;图中赤道东部盐度偏小。故D选项正确。
17.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盐度最低的海域出现于东北部,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值为负,说明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A选项正确。
18.答案:
22. D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故图中序号①代表海水密度。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B正确,A错误;②代表海水盐度,其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关,C错误;③代表海水温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D错误。故选B。
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知海水温差指的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根据所学,海水随水深增加,温度下降,到了一定深度后,各纬度的深层海水温度差异不大,因此,表层水温越高,海水温差越大,海水温差能越丰富,A符合题意。bcd表层海水温度低于a处,海水温差小,海水温差能不及a丰富,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答案: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大,应位于南半球;甲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说明弯曲处水温较两边高,说明有暖流经过。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为暖流,读图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的暖流出现在亚图中④处,所以甲洋流可能出现在I图中④处,D对;①处③处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的暖流出现处,而②处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的寒流出现处,ABC错。故选D。
25.答案:B
解析:图a获取淡水过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有水汽蒸发、凝结降水环节,①②对。水再汇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④对。B项正确。
26.答案:C
解析: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的时段,在12时左右,C项正确。0时左右是半夜,6时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蒸发弱,A、B两项错误。18时左右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D项错误。
27.答案:毛里塔尼亚沿岸流经加那利寒流,该寒流带来北部冷水;与由南向北流动的几内亚湾暖水在此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海洋底层营养盐类泛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在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生,吸引了大量鱼群集聚,形成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沿岸有自北而来的加那利寒流,南部有自南向北的几内亚湾暖流在此交汇,海水受到搅动,海洋底部的营养盐类上泛到海水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渔业饵料丰富;该海域常年受离岸的东北信风影响,在东北信风吹拂下,表层暖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吸引大量鱼群集聚,形成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28.答案:(1)
(2)该断面所在海域1月盛行西北风,当风速偏大时,鲁北沿岸流的势力偏强、近岸冷水范围广,温度锋向东摆动;断面表层海水温度整体偏低,温度梯度较小,温度锋的强度偏弱。
(3)近海有河流汇入,携带大量泥沙入海;鲁北沿岸流携带了高浊度水体沿山东半岛近海运动;海水西侧较浅,在冬季风作用下,更多的沉积物从海床再悬浮。
解析:(1)对比图2左右两图可以发现,风速越大,1月海表温度锋经度越靠东,故在图2中左图虚线方框内补画如下:

(2)注意题干要求,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该断面风速对海表温度锋的位置和强度的影响,结合图2以及材料“海表温度锋是指海表温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长过渡带,是海表温度的跃变带”、“冬季风是影响山东半岛附近海域温度锋的关键因素”可知,该断面所在海域1月盛行西北风,当风速偏大时,鲁北沿岸流的势力偏强、近岸冷水范围广,温度锋向东摆动;图2右比较温度梯度和风速的关系可以看出,断面表层海水温度整体偏低,温度梯度较小,温度锋的强度偏弱。
(3)1月该断面海表温度锋西侧海水表层悬沙浓度高的原因可以从入海径流、洋流、风的角度分析。近海有河流汇入,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混合海水含沙量上升; 鲁北沿岸流自北向南携带了高浊度水体沿山东半岛近海运动;近岸的海水西侧较浅,在冬季风作用下,更易受到扰动使得更多的沉积物从海床再悬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