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生物圈与植被—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2.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为苔原带、荒漠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据此完成下题。①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 B.荒漠带 C.针叶林带 D.苔原带3.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将手机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图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据此回答下题。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山西吕梁山区 B.湖南武陵山区 C.山东沂蒙山区 D.甘肃祁连山区4.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特点是( )①各月都有花开②大部分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③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北京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针 C.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7.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季相变化明显 B.甲—阔叶终年常绿C.乙—叶片多呈革质 D.丙—群落结构复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属库布齐沙漠东段,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某研究小组在该地依据建植年代和植被演替进程把样地划分为演替初期、演替中期、演替后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对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与其他样地相比,演替初期样地0—120cm内含水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为( )①植被盖度低②土壤质地疏松③年降水量大④地下水上升补充⑤降水入渗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9.由图可知,在干旱区治沙过程中应该营造的最优植被为( )A.乔木 B.灌木 C.草本植物 D.混合型群落某研究团队在华北土石山区北京八达岭林场内分别选取高、中、低3个密度等级油松样地,观测0~60cm土壤深度土壤水分变化。下图示意不同植被密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其中时间稳定性指数(ITS)越高含水量越不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低密度油松林相比,高密度油松林( )A.土壤含水量较大 B.土壤蒸发损失大 C.土壤含水量稳定 D.植被吸收水分少11.低密度油松林表层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指数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表层( )A.受降水、蒸发影响大 B.根系大量吸收水分C.受林冠截留影响小 D.土壤贮水条件好下图示意2021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13.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复杂 C.有宽阔的叶片 D.具有茎花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咖啡品种的出现,某热带地区咖啡种植模式由甲改为了乙。下图示意该地区的两种咖啡种植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植被a的特点是( )A.垂直结构复杂 B.花期在春末夏初 C.春发芽,秋落叶 D.树叶为针状15.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咖啡自然生长条件明显变化的是( )A.热量减少 B.光照增强 C.地形趋缓 D.土层变厚16.祁连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形成“阴阳脸”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硬叶常绿阔叶林由硬叶高山栎类植物组成,是由古地中海地区湿热的常绿阔叶林演变而来。下图示意中国硬叶高山栎类植物的三向(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地理分布格局(海拔高度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位于( )A.四川盆地 B.江南丘陵 C.南岭山地 D.横断山区18.促使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演变的因素有( )①气候变迁②火山喷发③海陆变迁④太阳辐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9.该区域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20.图中稀树草原区域的特征是A.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多 B.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大C.树木的树干粗大两端较小 D.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塞罕坝,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已营造成了万顷林海。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1)简述塞罕坝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2)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为落叶松、云杉等林木树种。从当地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遴选的该类树种具有的特性。(3)简述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并提出塞罕坝林场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行道树上的“白裙”主要成份是生石灰和硫磺。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通过树干内部的导管和筛管输送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不影响营养吸收和输送,当然也不增加营养,排除A。生石灰和硫磺具有杀菌、杀虫功能,可以提高树木抗病能力,B符合题意。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因此防治牲畜啃食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白裙”中硫磺属于易燃烧物,因此“白裙”不能防止冬春火灾,排除D。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变化规律。根据图示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趋势来看,①②降水少,③④⑤降水较多;①③温度低,②⑤温度较高。与本题所给的五种自然带对应,①为苔原带,②为荒漠带,③为针叶林带,④为阔叶林带,⑤为热带雨林带,故本题D正确。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有茶花生长,茶花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于亚热带地区,选项中只有湖南武陵山区属于亚热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热带雨林各月都有花开、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①③错误。常绿阔叶林大部分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针阔叶混交林是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带,C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A错误,针叶林为寒温带植被,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D正确;喇叭沟门较东北地区纬度位置低,不应该出现白桦林,A错误;大气环流都是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植被特征。由图可知,甲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水热季节变化大,故季相变化明显,A正确,B错误;乙是温带草原,叶片多呈革质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C错误;丙是温带荒漠,植被稀少,植物群落结构单一,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固沙植被建植、演替之初为流动沙地,植被盖度低,生长耗水少,且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①②⑤正确;降水量和地下水没有明显差异,③④错误。故选D。9.答案:D解析:不同植被种群的根系发育程度不同,适应于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因此,混合型群落更有利于提升植被成活率,达到固沙的目的,且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治沙效果不如混合型群落。故选D。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时间稳定性指数(ITS)越高含水量越不稳定”,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低密度油松林相比,高密度油松林时间稳定性指数较低,因此土壤含水量较稳定,C正确;高密度油松林植被吸收水分多,导致土壤含水量较小,A、D错误;高密度油松林郁闭度更大,土壤蒸发损失水分较小,B错误。故选C。11.答案:A解析:低密度油松林表层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指数相对较高,说明其土壤含水量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表层植被少,滞留雨水少,受降水影响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接受光照多,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强,因此造成含水量不稳定,A正确;由于植被少,故根系吸收水分较少,土壤含水量大,但不能说明含水量不稳定,B错误;林冠截留影响小,降水直接补给表层土壤,则表层土壤含水量大,但不能说明含水量不稳定,C错误;植被较少,下渗能力低,土壤贮水条件差,D错误。故选A。12.答案:B解析:材料中得知该地为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3月份路边有植物枝繁叶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误;常绿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在3月份枯枝败叶树木应为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C项正确;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为常绿阔叶林或雨林,B项错误;茎花现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项错误,故选C。14.答案:A解析:咖啡树种植对环境中的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一般适合种植在水热条件好的热带雨林地区,图中显示,传统小规模咖啡种植主要在高大树木之间,这些均表明植被a分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复杂,这也是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A正确;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因此其中植被的树叶多宽大,可以全年生长旺盛,各月都有发芽、开花、换叶,BCD错误。故选A。15.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模式甲中咖啡种植在高大树木之间,因此高大树木的遮挡,咖啡获得的光照相对较少,而模式乙中咖啡树旁边没有高大树木遮挡,获得的光照明显增强,这是最明显的变化,B符合题意;模式乙中咖啡缺少高大树木遮挡,咖啡树光照得到加强,热量会增加,排除A;图中显示,两种模式中的地形没有明显变化,排除C;模式乙中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流失加重,土层可能变薄,排除D。故选B。16.答案:D解析:祁连山主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导致祁连山“阴阳脸”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阴阳坡蒸发量不同,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主导因素是水分,其他因素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D正确。17.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从中国硬叶高山栎类植物分布的纬度、经度和垂直等三向综合分析,判断出横断山脉是中国硬叶高山栎类植物的分布中心。故选D。18.答案:C解析: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古地中海退缩,青藏高原隆起,气候逐渐变的干燥而冷凉,湿热的常绿阔叶林逐渐演变为硬叶常绿阔叶林。故选C。19.答案:A解析:A.读图可知,针叶林、稀树草原、苔原的分布表现为纬度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导致的,故A正确;B.水分导致经度地带分异规律,故B错误;C.地形导致的海拔不同,形成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故D错误;D.土壤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20.答案:D解析:A.读图可知,稀树草原区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少,故A错误;B.读图可知,稀树草原区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较弱,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小,故B错误;C.热带稀树草原地区的树木树干粗大两端较小,故C错误;D.读图可知,稀树草原区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较弱,故D正确。21.答案:(1)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或非季风性)气候区过渡;(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荒漠过渡;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棕壤、栗钙土向风沙土过渡。(2)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抗风。(3)生态意义:防风固沙,减弱风沙侵袭;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构筑绿色屏障。合理化建议:发展苗木产业;开发土特产品;拓展生态旅游。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