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创新永无止境》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创新永无止境》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责任意识:关注时事,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树立创新意识,学以致用,为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贡献一份力。
教学 重点 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及做法,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教学过程
导入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 神舟十八号飞船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如首次采用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锂离子蓄电池,采用新型高精度测控设备 ,采用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飞船建立空空通信链路等技术。 思考:中国载人航天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原因是 学生: 教师:航天人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永无止境。
授新课 材料分析:材料一 作为航天界的先锋,美国的地位遥遥领先,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了太空军,近期,还会重启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将推出“火星移民计划”。 材料二 中国拥有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在运行中的空间站。中国的北斗卫星成功组网,以及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回地球,宣布2030年之前完成首次载人登月。 材料三 在此之前,俄罗斯的航天排名一直在日本前面,因为日本只是一个岛国,在二战中还是作为战败国。但是近年来,日本后来居上,致力于研究航天技术。 思考:每个国家都积极发展航天技术,这说明什么? 学生: 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展示图片: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这些科技发明改写了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但与美国70%以上的贡献率还有一定差距。 思考:结合图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 教师: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知识小结: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科技现状/国情: (1)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3)意义: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材料分析:材料一 在2024年8月29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璀璨舞台上,华为董事IT总裁陶景文以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号:面对美国日益加剧的技术封锁,中国科技企业不应畏惧,而应勇往直前,利用自主研发的系统和芯片,开创属于自己的科技未来。为突破美国芯片封锁华为仅三成员工可以在零点前入睡,22%的员工体脂率超标。很多员工,血糖、血压超标,身体严重透支,而任正非自己也动过两次手术身体非常不好。今天的这一块芯片,是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前仆后继,靠着血与泪堆出来的。 思考:材料启示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学生: 教师: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材料二 1995年党和政府首提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思考:阅读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材料三 据介绍,该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5%以上,他们多是1995年以后毕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其中,超100名青年科技干部已经成长为各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形成了元气满满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方阵。 思考:年轻的中国航天“天团”是一群遥控太空“风筝”的年轻人,他们最低学历是本科,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教育有何重要性 学生: 教师: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材料四 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通信产业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今天的“5G领跑”,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产业化之路。 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卡脖子"问题。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技术管控等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对重重压力,中国出台各类举措加强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竭力摆脱对外依赖。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中国应如何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学生: 教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材料五 顾诵芬、王大中获得2020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目前已有3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国家仍在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科学技术奖? 学生: 教师: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探究分享:近年来,北京飞控中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他们为了任务,30个小时废寝忘食他们在面对国家级重大航天项目时,果断、淡定,不乱阵脚。这批出生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航天青年科研工作者,在不断“追星逐月'的同时,身上也漫射出“强国有我的熠熠星光。 思考:从航天青年科研工作者身上谈谈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学生: 教师: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补充: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①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勇于在实践中探索 ④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高速铁路建设走向世界,第二艘国产航母出海试航,“嫦娥四号”成功探月……我国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说明( ) A.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全面领先世界 B.我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C.我国已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D.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 )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做出这一部署,主要原因在于(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④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学生小叶无意中把雨伞倒挂在围栏上,伞里接满了雨水。他想,北京那么缺水,要是能制作一个收集雨水、自动浇花的装置就好了,由此引发了他的创新设计。经过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他发明的节水器获得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这说明( ) A.创新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 B.没有天赋的人不能进行创造 C.科技创新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D.中学生在万众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 5、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此次授课活动( ) ①表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②彰显了我国的国家实力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 ③说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了民族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我国将着力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此要( ) ①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 ③坚持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