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2 科学测量(第2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掌握量筒的读数规范。科学思维: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体积,会正确读数;理解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与原理。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操作,掌握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态度责任:形成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1.如图是家用水表,从图中可知,它测量的物理量是水的(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2.小红在做实验时,需要一次性量取8.4毫升液体,应选择的量筒是( )A. B. C. D.3.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50ml的烧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烧杯和滴管 D.50ml的量筒和滴管4.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0.5毫米×1000=500毫米 D.12米=12米×100=1200厘米5.小科用量筒量取12毫升水时仰视读数,则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A.大于12毫升 B.小于12毫升 C.等于12毫升 D.以上都有可能6.如图,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7.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永采用仰视的方法读出液体的体积4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正确的方法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C.等于15毫升 D.都有可能8.在盐水体积测量实验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了4种规格的量筒进行实验,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如下:甲量筒(100mL,1mL)(50mL,1mL)、丙量筒(10mL,0.2mL)、丁量筒(5mL,0.1mL),坐在座位上的小灵按操作规范对课桌上装有盐水的量筒进行读数,站在她身后的小溪也同时读数,他们读数的结果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A.40mL B.41mL C.42mL D.43mL9.小林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量杯测量液体体积时,同时测量了液面的高度,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像。如图所示四幅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液体体积与液面高度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10.小金买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为了测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小金拿1个500mL的烧杯,3个100mL的量筒。先将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A.260cm3 B.70cm3 C.170cm3 D.240cm311.小丽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12.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空塑料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3.若要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厚壁玻璃瓶的容积,下列哪种方法测得结果最准确( )A.用刻度尺测量瓶的长、宽、高,利用公式,计算瓶的容积B.将瓶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估算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C.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将水倒满瓶,剩余水的体积为V2,V1-V2即为瓶的容积D.将瓶口密封后浸没在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14.25mL量筒内现有20mlL稀盐酸,张三因实验倒出了一部分,小芳仰视读数为12.0mL,张三倒出的盐酸体积为( )A.大于12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等于13mL15.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 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16.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D2(H1+H2)C. D.17.用“小方格法”是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常用的方法,例如科学课本(如图)就用此方法测量了一片叶子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8.完成单位换算:(1)2.5米= 厘米; (2)500升= 立方米; (3)500mL= 升。19.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 mL,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mL;C图中量筒剩余水的体积是 mL,矿石的体积是 。20.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都是100毫升(设高度都是h),倒入50毫升液体。(1)对量筒而言,液体液面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对量杯而言,液面高度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 (选填“量筒”或“量杯”)要更准确。21.有一种特殊的金属币,其形状如图1所示。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科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四种方法测金属币的直径,你最认同 (选填“甲”、“乙”、“丙”或“丁”)的测量方法;(2)采用正确方法后,小科又测量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57厘米、1.55厘米、2.56厘米、1.56厘米、1.5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3)观测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观察时,视线末与刻度尺垂直B.测量时,使用的木尺因天气原因受潮膨胀 C.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没有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4)小科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 B 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22.如图为测量树叶面积的方格,请写出测量树叶面积的四个实验步骤:(1) ;(2) ;(3) ;(4) 。2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1)如图所示,甲同学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 ,小石块的体积是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24.小灵和小溪两个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小灵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小溪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该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小灵”或“小溪”)(2)经过讨论后,两个同学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偏大,原因可能是 ;(3)经过老师指导,他们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和操作,结果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4)老师启发小灵小溪说运用等效替代法用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选填“a”、“b”或“c”)25.同学们学习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后,尝试用量筒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发现小石块偏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经讨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测量体积】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液面会 (上升/不变/下降)。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读取剩余水的体积V2为 mL,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反思】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 (粗/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 (多/少)。26.小科想要测量塑料盒和金属的体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如图甲),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50毫升;②将金属系上细绳(细绳体积忽略不计),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1毫升;③将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细绳上,缓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属和塑料盒都浸在水中(如图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 68 毫升。(1) 小科测量得到金属的体积是 ;(2)小科测量金属体积时,若按下列步骤: 先测出金属和水的总体积为 V1,然后拿出金属,测出水的体积为V2,则他测得的金属体积比实际值 ;(填“大”“小”或“一样”或“都有可能”)(3)若小科只需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则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 ;(4)步骤①中“适量的水”不能过多,利用100毫升的量筒测量该金属体积时,“适量的水”可能是 。A.30mL B.50mL C. 70mL D.90mL27.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呢?如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1)如图甲是小科测量左脚脚长的情形,则他应选择的鞋码为 ;根据表中数据可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为:C=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② ;③计算物体面积S。(3)如图乙所示是小科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cm2,则小科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28.小科手上有体积相同的20个小玻璃球,他想知道一个小玻璃球的体积,但手里没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为均匀的圆柱体。他利用这个瓶子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操作:步骤1: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步骤2:小明将20个小玻璃球轻轻放入瓶中,测得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进行下列计算:(1)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 (2)每个小球的体积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2 科学测量(第2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掌握量筒的读数规范。科学思维: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体积,会正确读数;理解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与原理。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操作,掌握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态度责任:形成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1.B【详解】由图可知,自来水表上的单位m3,说明测量的是水的体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选择合适量程的测量工具准则是,该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值超过要需要测量的数值,且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结果越准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向量筒内倒入液体,当液面快接近刻度线时,停止倒入,改用滴管逐滴滴入液体至与刻度线相平。所以量取45ml的水,选用50ml的量筒和滴管,故选D。4.A【详解】A.由可得故A正确;B.由可得故B错误;C.由可得故C错误;D.由可得故D错误。故选A。5.A【详解】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则会使读数偏小,造成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所以用量筒量取12mL水,读数时仰视,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大于12mL。故选A。6.C【详解】细的量筒横截面积小,对应相同的体积变化,即能显示微小的体积变化,量筒的示数是均匀的,表示体积的刻度线间隔较大、更准确的读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小明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45mL,其实际体积大于45mL;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正确的方法读数,其实际体积等于3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大于15mL,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由题意知,坐在座位上的小灵同学按照要求读数,读数正确;站在他身后的小溪同学未按照读数要求,读数为俯视,读数偏大,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根据图片知道,量杯下口小上口大,即液柱上升时横截面积越来越大。根据V=Sh知道,当液面高度增大时,液体体积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图像向靠近纵轴的方向弯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由题图可知,奶茶中液体的体积为奶茶的总体积为330mL,因此奶茶中的“珍珠”的体积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详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详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是漂浮的,所以在测量体积时应使用一个小铁块,使小铁块和塑料盒这个整体能浸没在水中,减去原有水的体积,即可得到塑料盒的体积,故③④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C【详解】A.玻璃瓶不规则,用刻度尺测量玻璃瓶的长 、宽、高,利用公式,计算玻璃瓶的容积误差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B.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再将水倒入烧杯中,玻璃瓶壁挂水,估算出水的体积小于玻璃瓶的容积,故B不符合题意;C.原量筒中的水为V1,将水倒满玻璃瓶,剩余水为V2,V1-V2即为玻璃瓶的容积,此方法测得的结果最为准确,故C符合题意;D.将玻璃瓶浸没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水的体积减去玻璃瓶材料的体积等于玻璃瓶的容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详解】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若仰视则读数偏小,俯视则读数偏大。25mL量筒内现有20mL稀盐酸,张三因实验倒出了一部分,小芳仰视读数为12.0mL,则量筒内实际剩余稀盐酸的体积大于12.0mL,故张三倒出的盐酸体积为小于8mL。故选C。15.C【详解】AB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金属环浸没在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1=54mL,再用金属环和塑料盒一块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V2=60mL,则塑料盒的体积V=V2-V1=60mL-54mL=6mL=6cm3据此分析,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只需要C和D两个步骤,故C正确,AB错误;D.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和金属环的体积之差,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16.D【详解】假设瓶子的容积为V,对于甲图,液体的体积为对于乙图,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则该瓶的容积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D【详解】AB.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时,按不足半个小方格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故AB项错误;C.用“小方格法”只能粗略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所以用这种方法不能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故C项错误;D.在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时,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故D项正确。18. 250 0.5 0.5【详解】(1)[1]因为1m=100cm,所以2.5米=2.5×100厘米=250厘米(2)[2]因为1升等于1立方分米,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所以500升=500立方分米=500×10-3立方米=0.5立方米(3)[3]因为1升等于1000毫升,所以500毫升=500×10-3升=0.5升19. 200 10 130 70cm3【详解】[1]由图知道,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0~200mL。[2]由图知道,量筒每100mL分10个小格,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是10mL,分度值是10mL。[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知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如图所示,量筒的示数是130mL。[4]固体在烧杯中时水面能到标记处,而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后水面也能到标记处,所以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即V石=V总-V剩=200mL-130mL=70mL=70cm320. 等于 大于 量杯【详解】(1)[1]量筒是圆柱形,刻度均匀,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50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2)[2]量杯是敞口的,容器形状上大下小,所以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 。(3)[3]如果它们的分度值相同,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匀,而量杯的刻度则“下疏上密”,因此,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因量杯下端相邻刻度稀疏,读数准确,应选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更准确。21. 丁 1.55cm B 偏小【详解】(1)[1]甲图和乙图,物体的一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乙图测量的不是硬币的直径;丙图不能确保测量的是硬币的直径,只有丁图符合规范,故丁正确。(2)[2]五次测量的结果中数据2.56厘米和其它值比较,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当舍去,则他应该记录的结果为(3)[3]A.观察时,视线末与刻度尺垂直,属于测量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B.测量时,使用的木尺因天气原因受潮膨胀,属于因测量工具原因造成的误差,故B符合题意;C.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没有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属于结果记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4)[4]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会导致读数偏大,即偏大,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是正确的,游戏币的体积所以,游戏币的体积V偏小。22.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 将叶片置于方格纸上;[2] 在方格纸上用铅笔沿叶片边缘描出叶片形状;[3] 读出并记录完整格的格数,估读出非完整格数,大于等于半格的算1格,小于半格的舍去,计算出所有格数N;[4] 测量一格的长度l,总面积S=Nl2。23.(1) 与液面底部相平 10cm3(2)BC(3)偏大【详解】(1)[1]使用量筒读数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由图1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V1=30mL,水及石块的体积V2=40mL,则小石块的体积石块的体积V=V2-V1=40mL-30mL=10mL=10cm3(2)A.石块浸没后,改变其在水中的深度,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测量结果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导致V2偏小,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导致V2偏小,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导致V2偏大,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体积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3)由图2可知,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石块的体积偏大。24. 小溪 见详解 20cm3 c【详解】(1)[1] 小灵的方法在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一部分水,这样测量石块的体积偏大,引起误差,小溪的方法操作误差更小,该选择小溪的实验方法。(2)[2] 由于操作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量石块的体积偏大,或者是待测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量石块体积偏大。(3)[3] 由图1知,水的体积为20mL,加入石块后总体积为40mL,石块的体积为(4)[4] ab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进入量筒中的量刚好等于气体的体积,故ab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故选c。25. 下降 20 20 细 少【详解】[1]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烧杯中的液面会下降。[2][3]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读取剩余水的体积V2为20mL,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即小石块的体积为V=V1-V2=40mL-20mL=20mL=20cm3[4][5]实验中取出石块时会带出水,使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所以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少。26. 11cm3 大 甲 ABC【详解】(1)[1]由甲、乙可知,测量得到金属的体积为(2)[2]把金属块拿出来会带出一定体积的水,导致测量的金属块的体积变大。(3)[3]由题可知,塑料盒的体积为因此若只需要测量塑料盒的体积,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甲。(4)[4]金属和塑料盒的总体积为量筒的容积是100mL,则量筒中最多可以装水的体积为因此适量的水只要大于金属和塑料盒的总体积且小于82mL即可,故选ABC。27. 36 L-15mm 见解析 336cm2【详解】(1)[1][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脚长为230mm时,鞋码为36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④当脚长L=235mm,脚围C=22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5mm-15mm=220mm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2)[3]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测出每一方格的边长,并利用边长平方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物体面积S=nS1。(3)[4]小科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每个方格的面积S1=6.0cm2,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2nS1=2×28×6.0cm2=336cm228.(1)300cm3;(2)3cm3【详解】解:(1)瓶子的底面积瓶中水的体积为V水=Sh水=30cm2×10cm=300cm3(2)20个小玻璃球的体积V'=Sh'=30cm2×(12cm-10cm)=60cm3每个小球的体积为答:(1)瓶中水的体积为300cm3;(2)每个小球的体积为3cm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科学测量(第2课时) 分层专项练习.docx 1.2 科学测量(第2课时) 分层专项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