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并能准确区分它们的特点。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地形图等资料,获取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并能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理解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自然因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和猜测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掌握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 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理解自然因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准确发现并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对主要地形地貌变化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一本科学笔记本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思考问题和猜测原因。 收集一些自己旅游或在网络、电视中看到的地形地貌图片,用于课堂交流和分享。 (二)教师准备 准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并打印好地形地貌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材料。 准备一些地形地貌模型,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模型,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准备一些奖品,如小地球仪、地理书籍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复备课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神奇地球之旅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表面美丽风景的视频,如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让学生欣赏地球的美丽景色。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这些景色都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美丽景色。 教师接着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的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美丽的景色,如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这些景色构成了地球表面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表面,揭开地形地貌的奥秘。”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地球的表面。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地形地貌呢?这些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地形地貌,思考地形地貌的特点。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见过高山,高山很高很陡;有的学生说见过平原,平原很平坦很宽广;有的学生说见过河流,河流很长很弯曲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地形地貌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观察世界地形图 教师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思考地球表面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世界地形图,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思考地球表面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世界地形图,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有的学生说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有的学生说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多在南半球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地球表面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多在南半球。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 观察中国地形图 教师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思考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中国地形图,中国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思考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中国地形图,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有的学生说中国有很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有的学生说中国有很多河流,如长江、黄河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中国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中国有很多山脉和河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三)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地貌 平原 教师用课件展示平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平原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平原的图片和视频,平原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平原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平原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平原很平坦很宽广;有的学生说平原上有很多农田和村庄;有的学生说平原上的河流很弯曲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平原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平原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平原是一种低平宽广的地形地貌,通常由河流冲积而成。平原上有很多农田和村庄,是人类主要的居住地之一。 高原 教师用课件展示高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高原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高原的图片和视频,高原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高原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高原很高很宽广;有的学生说高原上有很多山脉和湖泊;有的学生说高原上的气候很寒冷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高原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高原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高原是一种高而宽广的地形地貌,通常由地壳运动抬升而成。高原上有很多山脉和湖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山地 教师用课件展示山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山地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山地的图片和视频,山地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山地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山地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山地很高很陡;有的学生说山地上有很多山峰和山谷;有的学生说山地上的河流很湍急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山地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山地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山地是一种高而陡的地形地貌,通常由地壳运动挤压而成。山地上有很多山峰和山谷,河流湍急,地形复杂。 丘陵 教师用课件展示丘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丘陵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丘陵的图片和视频,丘陵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丘陵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丘陵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丘陵比较低缓;有的学生说丘陵上有很多小山包和沟壑;有的学生说丘陵上的植被很丰富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丘陵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丘陵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丘陵是一种低缓的地形地貌,通常由地壳运动隆起而成。丘陵上有很多小山包和沟壑,植被丰富,地形较为平缓。 盆地 教师用课件展示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盆地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盆地的图片和视频,盆地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盆地的特点。 学生们认真观察盆地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有的学生说盆地里有很多河流和湖泊;有的学生说盆地里的气候比较温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用图片和动画演示盆地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盆地的地形地貌。 教师总结:盆地是一种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地貌,通常由地壳运动下陷而成。盆地里有很多河流和湖泊,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四)猜测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那么这些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一些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吗?”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方案展示 学生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猜测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你们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吗?”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 学生们积极发言,评价其他小组的猜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猜测都很有创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自己的猜测进行修改和完善。现在,我们就来修改一下自己的猜测吧!” 方案修改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对自己的猜测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修改完成后,每个小组再次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介绍修改后的猜测结果。 学生代表发言,介绍修改后的猜测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猜测经过修改后,更加合理和完善了。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吧!” (五)总结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 教师讲解 教师用课件展示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边讲解边演示。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壳运动可以使地壳上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地壳运动还可以使地壳断裂,形成峡谷、断层等地形地貌。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是地形地貌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火山喷发可以喷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地形地貌。火山喷发还可以改变地形地貌的高度和形状,影响周围的环境。 风的作用:风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风可以吹走地面上的沙子和泥土,形成沙漠、沙丘等地形地貌。风还可以侵蚀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形地貌。 流水作用:流水作用是地形地貌变化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流水可以冲刷地面,形成河流、峡谷、沟壑等地形地貌。流水还可以搬运泥沙和石头,堆积在低洼处,形成平原、三角洲等地形地貌。 学生总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吗?”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有的学生说这些原因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有的学生说我们要保护好地球的表面,避免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我们要保护好地球的表面,避免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六)拓展延伸 实地考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地形地貌,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那么你们想不想亲自去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地形地貌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进行实地考察吧!请大家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观察和记录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考察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代表汇报实地考察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实地考察很有收获。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周围的地形地貌,加深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探索更多关于地球表面的奥秘。” 制作地形地貌模型 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地形地貌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那么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制作地形地貌模型吧!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材料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地形地貌模型。”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形地貌模型。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制作出美观、准确的地形地貌模型。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和介绍。 学生代表展示和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形地貌模型。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介绍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地形地貌模型都很有创意。通过制作地形地貌模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更有趣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点、常见的陆地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等。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有的学生说认识了常见的陆地地形地貌,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并能区分它们的特点;有的学生说了解了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有的学生说学会了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地形图等资料,获取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并能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