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一节流水地貌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与素养
1. 通过视频、课本插图、精选图片等手段,认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的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
2.能够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分布、危害及预防措施,在遇到这些地质灾 害的时候能够预防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能够运用地理工具,观察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具备一定的 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 求。
情境与问题
在四川南充,青居小镇到曲水小镇“来也顺水,去也顺水”,青居小镇从上码头 到下码头“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这些有趣的地理现象抛出两个问题: — 是嘉陵江为何在这里会形成如此奇怪的形状 二是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貌呢
过程与方法
1. 讨论法、实验法:充分运用教材相关插图、师生对话、有趣实验等分析流水 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2.观察法:认真分析观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曲流与牛疤湖、洪积扇、冲积扇 景观图,了解它们的形状与分布地区。
3. 探究法、比较法:学习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了解它们的发生机 制,制定防御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重点
1. 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2. 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发生、危害及预防。难点
1. 河谷不同部位的判断,曲流的判断。
2. 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发生、危害及预防。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 划分学习小组:三个小组分别为:流水侵蚀地貌组、流水堆积地貌组、滑坡 泥石流组。
2. 布置小组任务。重点准备:地貌组准备地貌类型、特点,要求图文并茂;滑 坡泥石流组准备滑坡泥石流的概念、危害及治理或防御措施等。
【导入新课】(PPT 播放图片)撒哈拉大沙漠,黄土高原,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成都平原 … ·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引人入胜,随即启发: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表 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出新课。 【板书】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教师讲解】地球表面形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形,教材上称为地貌,地貌和地形 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这里用地貌呢
【教师讲解】地形强调的是地表形态,是从宏观上讲的,侧重于海拔高度与地表 起伏;而地貌是从微观上讲的,侧重于它的形成原因,有时两者也混用。
【承转】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常见的地貌有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作用形 成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为常见的,同学们较为熟悉的流水地貌。
【板书】第一节流水地貌
【教师讲解】流水是地表最为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根据流水作用的不同,流水 地貌可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板书】一、流水侵蚀地貌
【推进新课】流水侵蚀地貌随处可见,只要你善于观察,到处可见到流水侵蚀的 影子。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9-P41课文,结合课本相关插图和师生的对话 完成下列问题:
1. 流水侵蚀地貌一般发生在哪些(干湿)区域
2. 河谷地貌一般由几部分组成 哪一部分对人类影响较大 为什么
3. 曲流与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成果展示】流水侵蚀地貌组展示学习成果。
1. 流水侵蚀地貌发生在湿润、半湿润的山区。
2. 河谷地貌一般由河床、河漫滩、谷坡、阶地、谷肩组成,其中河流阶地、河 漫滩等对人类影响较大。
PPT出示河谷剖面示意图,在图上指出河谷的每一组成部分。
——正常水位-----洪水位 □ 河流沉积物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河流阶地地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山区河谷地带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河谷的组成及河谷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探究】1.河谷的形成
在河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 字形峡谷,使河流加深、加长,如 下图所示。
(补充什么是下蚀 什么是溯源侵蚀 )
①下蚀就是向下侵蚀,使河道变深;②溯源侵蚀就是向着河流的源头侵蚀,使河 道变长。
【投影幻灯片】出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流水侵蚀的力量。
2. 曲流与牛轭湖
(1)在河流中游一般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如下图所示。
【启发诱导】①谁能回答教材开头部分的“来也顺水,去也顺水”
②谁能回答荆江为何称为“九曲回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凹岸与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 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
【思考】如果建村庄是选择在哪一岸较好呢 为什么
(3)牛轭湖的形成
【播放动画】请同学们阅读 P40牛轭湖的形成,了解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适当补充】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有关内容。
3. 河谷的发育过程
【总结】在河流上游地区,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道加深变长,河谷呈V 字形,中下游以侧蚀为主,使河道变宽,河道呈U字形。
【活动探究】看P41“活动”内容,回答活动中提出的三个问题。 【参考答案】1.高、壮、深、润、幽、长、低、奇、秀。
2. 地壳抬升,河水下切形成。
3. 略。
【承转推进】我们一起欣赏了流水侵蚀地貌的雄奇,流水堆积地貌也是一样的壮 观
【板书】二、流水堆积地貌
1. 冲积扇和洪积扇
【问题探究】什么是冲积扇 什么是洪积扇 二者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样的联 系 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第41页教材,读图2-8、图2-9。
【学习小组成果展示】
【播放课件】冲积扇(洪积扇)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 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 积扇。
(3)冲(洪)积扇的特点: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 堆积物由粗到细。
【教师补充】冲(洪)积扇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冲积扇往往是人口密集,工 农业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就建在水定河冲积扇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冲积平原(中下游)
【投影展示】展示世界著名的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如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河漫滩(江心洲)、三角洲
(1)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滩部分,河漫滩面积逐渐增大, 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游的平原多数为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一般位于河流 的凸岸(平直河道北半球位于左岸,南半球位于右岸)。
(2) 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大量沉积,再加上海水的顶托,形成河口 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
【教师强调】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工农业发达,是人 口集中的地区。
承转:流水地貌的形成有时发生得很缓慢,让人不易察觉:有时却发生得非常剧 烈,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板书】三、滑坡和泥石流
【播放视频】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问题1:滑坡和泥石流易发生在哪些区域 为什么 问题2:什么是滑坡,滑坡有什么危害 如何防治
问题3:泥石流是怎样产生的 有什么危害 怎样防御 问题4:比较滑坡、泥石流的异同。
阅读课本P44~P46,结合课本插图积极思考问题。
(一)滑坡
【学习成果展示】滑坡、泥石流组展示学习成果。
1. 滑坡多发生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 的地区。
2.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它的危 害有: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 应远离易发生滑坡的地方,对易发生滑坡的山体进行评估、加固等。
(二)泥石流
3.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泥石流会冲毁道路,淹没村庄和农田,给工农业生 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危害。
4.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都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区别是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而滑坡是山体或土体的整体滑动。
【补充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是我国最为 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高坡陡、谷深、降水丰沛的山区,如 我国的西南地区,发生的季节一般在夏季。
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46“活动”内容,完成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1. 泥石流会淹没村庄和农田,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的危害;我 国山区面积广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生产对植被的破坏严重,等等
2. 远离泥石流多发区域,及时预报强降雨的出现,做好应急撤离计划,加强抗 灾防灾意识,等等。
教学研讨
流水地貌是最为常见的地貌类型,流水侵蚀、流水堆积的痕迹几乎随处可见,在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居住在河流两岸的学生搜集一些真实的(照 片、视频)地貌类型,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网上搜集有关流水地貌的 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通过讨论获取知识,达成地理 素养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