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领导爱我中华【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至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认同我国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全面理解我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同我国的宗教政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正确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学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民族格局特点各族人民的贡献我国的结构形式行政区域类型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因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思维导图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及其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含义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及意义6、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怎样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自主学习】教学重难点5重点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难点正确区分处理民族问题的三个方针6目录1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0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我国的民族格局1.基本国情:我国有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3.表现:(1)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 ;(2)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3)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4.要求: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原因:民族格局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历史渊源: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集中1、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 主(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拓展延伸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别行政区(港澳台)目的 国家行政管理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原资本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高度自治权法律依据 宪法、法律 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解决民族问题自治权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一般行政地方VS民族自治地方VS特别行政区0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4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形成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提示:在各项原则中,民族平等的核心是政治平等,民族团结的核心是思想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核心是经济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前提条件物质保证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注意: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异。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正确区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原则 侧重点 关键词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各民族共 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拓展延伸注意:正确理解民族平等方针(1)坚持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2)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3)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认我国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4)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方针,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3)重要性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③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1)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2)地位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办21(2021·天津·高考真题)新疆南隅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天津市大学生和田支教团。自2018年起,天津市每年选派两批志愿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优秀大学生,赴和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他们通过悉心陪伴、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美。这启示新时代青年学生要( )①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②保障好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以自身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03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约2亿人。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宗教起源于古时由于人类对世界的未知,在遇到无法解释的比如地震、日食、极端天气、梦境等问题时,就认为有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神、上帝等)在主宰和控制着整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与不信)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信仰类型)③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信仰派别)④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信仰时间)注意: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国家对宗教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上来。(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权利与义务统一: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义务。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④坚持原则: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国家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拓展延伸(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①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第八条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任务: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要求:(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①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 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①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②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形成、基本内容、地位、意义)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特点、贡献)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主权)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堂总结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②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 护民族权益打 击分裂势力深化团结教育必须补充:(4)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6)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归纳: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023·广东·高考真题)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该县积极利用相关政策促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状况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2.(2022·全国·高考真题)2021年开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等。上述规定( )①有利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的建设②构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强边固防工作的法规基础③进一步强调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义务和责任④是民族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2021·辽宁·高考真题)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守望相助,与党同心,与国同行。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这表明①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④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视频)(部编版).pptx 新时代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mp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p4